正在加载图片...
劳动力市场在灵活可变的工资率的情况下同样出清。他们还认为,工资下降的比率会 恰好等于价格下降比率。因此,尽管企业的名义利润减少,但实际利润却未变。 总之,古典的就业和生产理论认为,市场经济由一只“看不见的手”一一价格机制 不仅仅是指商品价格,还包括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主要是劳动力价格(工资)和资本的价 格(利率)—一在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使得所有市场出清,经济处于、至少是接近于充 分就业状态,其理论基础便是萨伊法则和价格灵活变动性, 因此,他们提倡,“自由放任”( Laissez~ faire)式的宏观经济政策 1.3凯恩斯革命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 凯恩斯主义理论的背景 许多西方学者认为,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给古典经济学理论一次沉重的打击: 古典经济学自身已经难以解释大萧条,难以自圆其说了。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一代经济学宗 师凯恩斯撰写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般简称为《通论》,1936年出版),向古典经 济理论的基础发起了猛攻,以至于改变了人们对宏观经济问题的思维,后人将之称为“凯恩 斯革命”。本书所要介绍的,主要不是凯恩斯经济学,而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二、凯恩斯主义对古典经济理论的请问 (一)凯恩斯论萨伊法则 凯恩斯反对萨伊法则一一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他认为,完全相反,“需求会创造出自身的 供给 人们将之称为“凯恩斯法则 凯恩斯不赞同古典理论的民下观点:利率的自由变动可以确保储蓄等于投资。他强调人 们储蓄和投资有许多原因,而不仅仅只有利率这一唯一因素。例如,储蓄对收入的变化较之 于对利率的变化更为敏感;投资对技术的变化、经济预期的变化、创新的变化较之于对利率 的变化更为灵敏。 (二)凯恩斯论工资一价格自由变动性 首先,凯恩斯注意到了,价格和工资在下降方面具有粘性,或称刚性。 其次,他认为,即使价格和工资在下降方面是有足够的灵活性,这也不能确保经济会 移向充分就业产量,凯恩斯批评了古典经济学家混淆了单一价格和价格水平下降的结果 三、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存在着一种“自我协调”的机制以确保实 现充分就业 资本主义经济在偏离充分就业状态时就应该施以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以便使之更加接 近于充分就业水平。因此,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是一种积极的政府干预性政策。 四、凯恩斯将古典理论视作自己理论的一个特例 凯恩斯他认为古典理论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方能成立。其条件为 1.价格和工资完全可以自由变动,特别是下降方向可自由变动 2.在不甚严重的经济活动下降时,如不产生大规模地削减工资时,才有可能使之调整 到充分就业水平; 3.存在着一些制度,使得投资和储蓄对利率的变化比较灵敏。 五、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框架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凯恩斯的《通论》在以下几个方面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充分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存在非自愿失业为特点的经济 均衡理论 第二,把国民收入的决定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 第三,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四,建立了以需求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第五,对货币与实物经济进行整体分析的货币理论。 第六,明确提岀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主张,与古典理论形成鲜明对比ε 1.4宏观经济的目标及其政策工具 141宏观经济的目标 萨缪尔逊和诺德豪斯在其第16版《经济学》教科书中提出了三大宏观经济目标:①高 的且不断增长的国民产出水平;②高就业、低失业:③稳定或温和的价格水平 持续的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在灵活可变的工资率的情况下同样出清。他们还认为,工资下降的比率会 恰好等于价格下降比率。因此,尽管企业的名义利润减少,但实际利润却未变。 总之,古典的就业和生产理论认为,市场经济由一只“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 不仅仅是指商品价格,还包括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主要是劳动力价格(工资)和资本的价 格(利率)——在协调着人们的经济行为,使得所有市场出清,经济处于、至少是接近于充 分就业状态,其理论基础便是萨伊法则和价格灵活变动性。 因此,他们提倡,“自由放任”(Laissez ~ faire)式的宏观经济政策。 1.3 凯恩斯革命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 一、凯恩斯主义理论的背景 许多西方学者认为,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给古典经济学理论一次沉重的打击: 古典经济学自身已经难以解释大萧条,难以自圆其说了。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一代经济学宗 师凯恩斯撰写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般简称为《通论》,1936 年出版),向古典经 济理论的基础发起了猛攻,以至于改变了人们对宏观经济问题的思维,后人将之称为“凯恩 斯革命”。本书所要介绍的,主要不是凯恩斯经济学,而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二、凯恩斯主义对古典经济理论的诘问 (一)凯恩斯论萨伊法则 凯恩斯反对萨伊法则——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他认为,完全相反,“需求会创造出自身的 供给”——人们将之称为“凯恩斯法则”。 凯恩斯不赞同古典理论的民下观点:利率的自由变动可以确保储蓄等于投资。他强调人 们储蓄和投资有许多原因,而不仅仅只有利率这一唯一因素。例如,储蓄对收入的变化较之 于对利率的变化更为敏感;投资对技术的变化、经济预期的变化、创新的变化较之于对利率 的变化更为灵敏。 (二)凯恩斯论工资—价格自由变动性 首先,凯恩斯注意到了,价格和工资在下降方面具有粘性,或称刚性。 其次,他认为,即使价格和工资在下降方面是有足够的灵活性,这也不能确保经济会 移向充分就业产量,凯恩斯批评了古典经济学家混淆了单一价格和价格水平下降的结果。 三、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存在着一种“自我协调”的机制以确保实 现充分就业。 资本主义经济在偏离充分就业状态时就应该施以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以 便使之更加接 近于充分就业水平。因此,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是一种积极的政府干预性政策。 四、凯恩斯将古典理论视作自己理论的一个特例 凯恩斯他认为古典理论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方能成立。其条件为: 1.价格和工资完全可以自由变动,特别是下降方向可自由变动; 2.在不甚严重的经济活动下降时,如不产生大规模地削减工资时,才有可能使之调整 到充分就业水平; 3.存在着一些制度,使得投资和储蓄对利率的变化比较灵敏。 五、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框架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凯恩斯的《通论》在以下几个方面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充分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存在非自愿失业为特点的经济 均衡理论。 第二,把国民收入的决定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 第三,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四,建立了以需求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第五,对货币与实物经济进行整体分析的货币理论。 第六,明确提出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主张,与古典理论形成鲜明对比。 1.4 宏观经济的目标及其政策工具 1.4.1 宏观经济的目标 萨缪尔逊和诺德豪斯在其第 16 版《经济学》教科书中提出了三大宏观经济目标:①高 的且不断增长的国民产出水平;②高就业、低失业;③稳定或温和的价格水平。 一、持续的经济增长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