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除了镜像干扰问题,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一半中频问题。一个中心频率在(⊙+ oL⊙)/2上的一个干扰信号没有被滤掉,和oF的有效信号一起输入到下变频的混频器里 面,如果这个干扰信号发生二阶效应(second-order distortion)与LO信号的二次谐波发生 混频,输出中频恰好是在(⊙RF+oLo)-2oLo)=oF上,或者如果干扰信号与LO信号发 生混频,然后在基带上发生二阶效应,同样会在⊙的有效输出上叠加一个干扰输出信号。 要消除半中频现象带来的影响,就必须消除电路里面的二阶效应,还要保证LO的能量至 少有50%是集中在一次谐波上的。我们也可以让混频器输出的信号通过Image-rejection 滤波器的时候,对(oF+oLo)/2上的干扰信号进行有效的抑制。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镜像干扰和半中频问题的主要矛盾集中在提高敏感性 能和提高选择性能之间,要同时满足两个性能的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将超外差结构通过两次下变频来实现,然后每一级的前后都接一个带通滤波器和 低噪声放大器。如图1.5所示,这种采用两级下变频的方法可以在比较低中频上实现信道 的选择,因此降低的对滤波器Q值的要求。现在大部分的RF Receiver采用这种两级的下 变频的结构,所以也称为“Dual-HF”结构。 总之,在选择超外差结构进行设计时,要根据系统noise figure,IP3和每一级的增益 和功耗来决定对各个子单元的性能要求,而且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考虑系统的选择性能和敏 感性能。尽管由于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需要外接很多外部器件,但超外差结构仍然被认为 是一种最稳定的接收方法。 1.2.2零中频结构的接收端(Homodyne Receiver) 在我们研究了超外差的结构之后,也许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不把接收到的RF 信号直接通过下变频的混频器变到基带上,这样信号不就可以直接送到ADC,然后送到后 面做信号处理了吗?这种原理实现的接收端被称作“homodyne”,“direct-conversion”或 是“零中频(zero-F)”,也就是说本的振荡的频率选择到与载波频率相同。 LNA LPF 0 图1.6 Homodyne简单结构图 66 除了镜像干扰问题,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半中频问题。一个中心频率在(ωRF+ ωLO)/2 上的一个干扰信号没有被滤掉,和ωRF 的有效信号一起输入到下变频的混频器里 面,如果这个干扰信号发生二阶效应(second-order distortion)与 LO 信号的二次谐波发生 混频,输出中频恰好是在|(ωRF+ωLO) - 2ωLO)|= ωIF上,或者如果干扰信号与 LO 信号发 生混频,然后在基带上发生二阶效应,同样会在ωIF的有效输出上叠加一个干扰输出信号。 要消除半中频现象带来的影响,就必须消除电路里面的二阶效应,还要保证 LO 的能量至 少有 50%是集中在一次谐波上的。我们也可以让混频器输出的信号通过 Image-rejection 滤波器的时候,对(ωRF+ωLO)/2 上的干扰信号进行有效的抑制。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镜像干扰和半中频问题的主要矛盾集中在提高敏感性 能和提高选择性能之间,要同时满足两个性能的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将超外差结构通过两次下变频来实现,然后每一级的前后都接一个带通滤波器和 低噪声放大器。如图 1.5 所示,这种采用两级下变频的方法可以在比较低中频上实现信道 的选择,因此降低的对滤波器 Q 值的要求。现在大部分的 RF Receiver 采用这种两级的下 变频的结构,所以也称为“Dual-IF”结构。 总之,在选择超外差结构进行设计时,要根据系统 noise figure,IP3 和每一级的增益 和功耗来决定对各个子单元的性能要求,而且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考虑系统的选择性能和敏 感性能。尽管由于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需要外接很多外部器件,但超外差结构仍然被认为 是一种最稳定的接收方法。 1.2.2 零中频结构的接收端 (Homodyne Receiver) 在我们研究了超外差的结构之后,也许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不把接收到的 RF 信号直接通过下变频的混频器变到基带上,这样信号不就可以直接送到 ADC,然后送到后 面做信号处理了吗?这种原理实现的接收端被称作“homodyne”,“direct-conversion”或 是“零中频(zero-IF)”,也就是说本的振荡的频率选择到与载波频率相同。 LPF ω0 ω 0 ω LNA cosω0 t 图 1.6 Homodyne 简单结构图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