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图中:n一伸长或位移放大倍数。 1。一引伸计标距。 £。一规定非比例延伸率。 F。一规定非比例延伸力(试验记录或报告中应附以所测力的角注,例如, Fpo01、Fpo05、Fp02。 在(图1一3)曲线图上,自弹性直线段与伸长轴交点0起,截取一相应于规 定非比例延伸的OC段(OC=n·1。·6p),过C点作弹性直线段的平行线CA交 曲线于A点,A点对应的力F,为所测定非比例伸长力,规定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 R,按公式(1-2)计算: F Rp= P(N/mm2) (1-2) S 如曲线无明显弹性直线段,以致难以准确确定相应的规定非比延伸强度R。, 可采用滞后环法和逐步逼近法来确定,详细测定方法参见GB/T228一2002标准。 (2)逐级施力法 逐级施力法:一般对试样施力至约为预期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的10%,然后 装上引伸计。在相当于预期规定非比例延伸(伸长)应力的70%~80%以内施加 大等级力,以后施加小等级力(一般约为20N/mm)。施力时应保证准确读取各级 力值和伸长值。从各级力下的总伸长中减去计算所得的弹性伸长,即为非比例延 伸(伸长)。施力直至得到的非比例延伸(伸长)等于或稍大于规定的数值为止。 用内插法求出精确的力值。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R。,按公式(1-2)计算。举例见 附录B。 对无明显弹性直线段的金属材料,不采用逐级施力法,应采用滞后环法和逐 步逼近法测定R。 4、屈服强度(物理屈服点简称屈服点)R。 屈服强度(屈服点)R:呈现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试样在拉伸试验过程 6767 图中:n 一伸长或位移放大倍数。 el 一引伸计标距 。 p  一规定非比例延伸率。 Fp 一规定非比例延伸力(试验记录或报告中应附以所测力的角注,例如, Fp0.01、 Fp0.05、 Fp0.2 。 在(图1—3)曲线图上,自弹性直线段与伸长轴交点O起,截取一相应于规 定非比例延伸的OC 段(OC =n· el · p  ),过C点作弹性直线段的平行线CA交 曲线于A点,A点对应的力 Fp 为所测定非比例伸长力,规定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 Rp按公式(1-2)计算: ( ) 2 0 N mm S F R p p  (1-2) 如曲线无明显弹性直线段,以致难以准确确定相应的规定非比延伸强度 Rp, 可采用滞后环法和逐步逼近法来确定,详细测定方法参见GB/T 228一2002标准。 (2)逐级施力法 逐级施力法:一般对试样施力至约为预期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的10%,然后 装上引伸计。在相当于预期规定非比例延伸(伸长)应力的70%~80%以内施加 大等级力,以后施加小等级力(一般约为20N/mm 2)。施力时应保证准确读取各级 力值和伸长值。从各级力下的总伸长中减去计算所得的弹性伸长,即为非比例延 伸(伸长)。施力直至得到的非比例延伸(伸长)等于或稍大于规定的数值为止。 用内插法求出精确的力值。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 Rp ,按公式(1-2)计算。举例见 附录B。 对无明显弹性直线段的金属材料,不采用逐级施力法,应采用滞后环法和逐 步逼近法测定 Rp 。 4、屈服强度(物理屈服点简称屈服点) Re 屈服强度(屈服点)Re :呈现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试样在拉伸试验过程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