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D01I:10.13374/i.issn1001053x.1981.04.015 齿轮轮齿失效的复型追踪法 北京钢铁学院廉以智 北京机电研究院范婉平÷ 摘 要 4 用塑料薄膜可对齿面失效进行复型,它可真实的反映出齿面的情况,而已复型 的薄膜又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摄影,并可长期保存。从而基本上解决了齿轮在运转过 程中齿面情况定时摄影的难题。 本文着重介绍塑料复型原理、塑料薄膜的制做方法和齿面复型方法。为说明这 种复型方法的精确性,并附有轮齿失效追踪的实例。 一、前 言 由于机械工业的发展,对齿轮的强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轮齿的失效过程要求更深 入一步的进行探讨。如何准确、方便的记录下一对齿轮工作过程中的失效情况,已成为齿轮 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以前齿轮工作者多用肉眼观测轮齿表面的失效过程,此法虽然简便,但看不见徽小裂 纹,记录也不统一。压铅法或直接塑造法因全用固体板复型,所以对微小裂纹无法复制。用 截光涂料法虽然复型较准确,但局限性大。此外,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法,也只能用于实验终 了而无法进行齿面失效的追踪。总之,以往用的这些方法都不能对轮齿失效过程中出现的 微小裂纹进行复制,也就无法更深入地进行轮齿失效的研究。 :为了解决轮齿失效的追踪问题,我们试用了塑料复型方法,它能在现场对被观察的齿面 进行复制。由于是液体复型,液体可以渗透到每个微小裂缝中,所以复型薄膜能如实地反映 齿面的现状。复型薄膜还可以在显微镜下出进行摄影,因此较完善的解决了轮齿失效追踪的 问题,它给我们进一步研究轮齿失效过程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二、复型技术 1.物料复型原理 ··呈白邑纤维状的醋酸轩维素(又名二醋酸),它有溶于丙酮的性质。与丙酮溶解后,成 为无色透明胶状的溶液,若将溶液倒在玻璃板上,使丙酮挥发,就成了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 (简称AC纸)。由于塑料薄膜仍是醋酸纤维素,所以此时若在齿面滴上少许丙酮,将薄 膜贴在丙酮上,则薄膜又可形成溶液,此溶液渗透到小点蚀坑和微裂纹中,待丙酮再次挥 “参加本研究棵题的还有朱孝录、易秉钺、沈水福、崔兴山、黄其华、房费如等同志。 148齿轮轮齿失效的复型追踪法 北 京 钢 铁 学 院 族以钾 北 京机 电研 究院 范婉平 、 卜 摘 要 · 一 用 塑料薄膜寸 对齿面失 效 进行 复型 , 它可 真实 的凤映 出齿 面 的情况 , 而 已 复型 钓 薄膜又 能在显微镜 下观察摄 影 , 并可 长期保存 。 从 而基 本 上解决 了齿 轮在运 转过 程 中齿 面情况 定 时摄 影的 难题 。 本 文着重 介 绍 塑料 复型 原 理 、 塑料 薄膜 的 制做方 法和 齿 面 复型 方法 。 为说 明这 种复型方法钓 精确性 , 并附 有轮 齿失效 追 踪的实例 。 「 一 、 前 二一门呻 口 口 由于机械工业的发展 , 对齿轮 的 强度有了更 高的要求 , 因此 对 轮齿 的失效过程要求更 深 入 一 步的进 行探讨 。 如何准确 、 方便 的记 录 下一对齿轮工 作过程 中的失效情况 , 已成为齿轮 工作者的 当务之急 。 一 以前齿轮工作者 多用 肉 眼 观 测轮齿表面的 失效过程 , 此法 虽然简便 , 但看不 见微小裂 纹 , 记 录 也不 统一 。 压铅法或 直 接塑造法 因全用 固体板复型 , 所 以对微小裂纹无法 复制 。 用 萤光涂料法 虽然 复型 较准确 , 但局限性大 。 此 外 , 用 显微 镜直接观察 法 , 也只 能用 于 实验 终 了, ’、 而无 法进 行齿面 失效 的追踪 。 总之 , 以往 用 的这些方 法都不 能对轮齿失效过程 中出现的 微小裂 纹进 行 复制 , 也就无法更 深入地 进行 轮齿失效 的研究 。 汀 ‘ 为了解决轮齿失效 的追踪问题 , 我们 试用 了塑 料复型 方 法 , 它能在 现场 对被观察的 齿面 进 行沈制 。 由子是液体 复型 , 液 体可 以渗透 到每个微小裂缝 中 , 所 以 复型薄 膜能如实地反映 齿面 的现状 。 复型 薄膜还可 以 在显微 镜下 出进 行摄影 , 因此 较完 善的 解决 了轮齿失效追踪 的 问 题 , 它给我们进一步研究轮齿失效过程提供 了可靠的证据 。 二 、 复型技术 盆料 盆型康 理 ’ 量 白邑纤维状 的醋酸杆维 素 又 名二醋酸 , 它有溶于丙酮 的 性质 。 与丙 酮 溶 解后 , 成 为无 色透 明胶状 的溶液 , 若 将溶液倒在 玻璃 板上 , 使 丙酮挥 发 , 就 成 了无 色透 明的 塑料薄膜 简称 人 纸 。 由于 塑 料薄 膜仍是 醋 酸纤维素 , 所 以 此时若 在齿面 滴 上少 许 丙酮 , 将薄 膜贴在 丙酮 上 , 则薄膜 又可 形成溶液 , 此溶 液渗透到 小点 蚀 坑和微裂 纹 中 , 待 丙酮再 次挥 份 参加 本研 究裸题 的还 有朱孝录 、 易秉 俄 、 沈水 福 、 崔兴 山 、 黄其华 、 房贵如等同志 。 DOI :10.13374/j .issn1001-053x.1981.04.015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