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十九章胚胎发生总论 (Embryogenesis of general introduction 人体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出生前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发育机理的科学。由受精卵发育成胎 儿的过程是在母体子宫内进行的,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逐渐”包含有顺序的时间概念 “演变”指的是形态上的变化(如各脏器形态和相互位置的变化)。在胚胎学实习中不能直接观 察到这个过程和变化,且早期人胚是很不容易获取的,所以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的胚胎模型来 了解胚胎发生的演变过程,是胚胎实习的主要方式,结合录像片、图片、幻灯片、标本、多 媒体等,有助于理解每个发育阶段胚胎主要结构的演变过程。为了便于区分模型上不同胚层 以及不同胚层来源的结构,通常外胚层涂为兰色;中胚层涂为红色:内胚层涂为黄色。 、目的要求 1、掌握受精、植入的过程。 2、掌握三胚层胚盘的形成及分化 3、掌握胎盘的结构和功能 4、熟悉胎膜的形成。 5、了解胎儿外形变化。 二、观察模型 )受精、卵裂、胚泡形成、植入 1.受精卵:圆球形,表面有三个极体 2.卵裂:卵裂期的一组模型。受精后30小时左右,开始卵裂为两个卵裂球,其中一个 较大,另一个较小。较大的卵裂球很快卵裂为两个等大的卵裂球,较小的尚未卵裂,形成三 个卵裂球。 3.桑椹胚:受精后第3天形成的实心胚,有12~16个卵裂球。 4.胚泡:受精后第4天,桑椹胚发育为胚泡,胚泡腔内含有胚泡液,腔壁的细胞组成 滋养层,腔内一侧有内细胞群。 5.植入过程:一组模型,显示植入过程、内细胞群分化和滋养层分化。 受精后第5~6天的胚泡,内细胞群侧的滋养层首先与子宫内膜接触。分泌蛋白水解酶,溶 解子宫内膜形成缺口,胚泡经缺口陷入子宫内膜中,随后缺口周围的上皮细胞増生,使缺口 迅速修复,受精后第11~12天植入完成 内细胞群中靠近胚泡腔一面的细胞形成下胚层(一层立方形细胞,其余内细胞群的细胞第十九章 胚胎发生总论 (Embryogenesis of general introduction) 人体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出生前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发育机理的科学。由受精卵发育成胎 儿的过程是在母体子宫内进行的,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逐渐”包含有顺序的时间概念, “演变”指的是形态上的变化(如各脏器形态和相互位置的变化)。在胚胎学实习中不能直接观 察到这个过程和变化,且早期人胚是很不容易获取的,所以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的胚胎模型来 了解胚胎发生的演变过程,是胚胎实习的主要方式,结合录像片、图片、幻灯片、标本、多 媒体等,有助于理解每个发育阶段胚胎主要结构的演变过程。为了便于区分模型上不同胚层 以及不同胚层来源的结构,通常外胚层涂为兰色;中胚层涂为红色;内胚层涂为黄色。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受精、植入的过程。 2、掌握三胚层胚盘的形成及分化。 3、掌握胎盘的结构和功能。 4、熟悉胎膜的形成。 5、了解胎儿外形变化。 二、观察模型 (一)受精、卵裂、胚泡形成、植入 1.受精卵:圆球形,表面有三个极体。 2.卵裂:卵裂期的一组模型。受精后 30 小时左右,开始卵裂为两个卵裂球,其中一个 较大,另一个较小。较大的卵裂球很快卵裂为两个等大的卵裂球,较小的尚未卵裂,形成三 个卵裂球。 3.桑椹胚:受精后第 3 天形成的实心胚,有 12~16 个卵裂球。 4.胚泡:受精后第 4 天,桑椹胚发育为胚泡,胚泡腔内含有胚泡液,腔壁的细胞组成 滋养层,腔内一侧有内细胞群。 5.植入过程:一组模型,显示植入过程、内细胞群分化和滋养层分化。 受精后第 5~6 天的胚泡,内细胞群侧的滋养层首先与子宫内膜接触。分泌蛋白水解酶,溶 解子宫内膜形成缺口,胚泡经缺口陷入子宫内膜中,随后缺口周围的上皮细胞增生,使缺口 迅速修复,受精后第 11~12 天植入完成。 内细胞群中靠近胚泡腔一面的细胞形成下胚层(一层立方形细胞),其余内细胞群的细胞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