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上抛作用。药包爆炸的一个作用是把介质向上升起,然后再向四周抛掷出去形成爆破漏 斗。抛掷效果取决于所产生的动能,用药量愈大,抛得愈高,则所获得的抛掷量就愈大,爆破效 果就愈稳定。若药包埋置较深或抛掷率E〈50~55%,被抛起的介质有可能大部分将重新落入爆破 漏斗,使实际的可见漏斗体积减小,甚至与松动爆破的漏斗相似。所以,在水平边界条件下,抛 掷率与药包量大小成正比,即E0∝Q。上抛作用,是平坦地形和凹形地形确定可见漏斗体积的依 据。爆破漏斗的主要尺寸(图9-4)一般是: 堆积高度 h=(0.32~0.36 堆积距离: L=(0.1E+1.5) 爆破漏斗体积V:因边界条件为水平,B=1,a1=0,Aa1=1,代入式(9-1),得到V=n2W3, 当mo=1时,则V≈W。 2.崩塌作用。在非水平地形条件下,崩塌漏斗内的岩体由于爆能的作用被破坏,在本身自 重作用下发生崩塌,明显地扩大了爆破范围,急剧地増加了爆破量。其体积V(m3)由下式计 Ww=(Aar-1 (9-6) 崩塌作用大大降低了单位耗药量。但因崩塌漏斗内大部分岩体抛不出去,故相应地降低了抛掷ε 在缓坡地形最少要降低30~40%;在斜坡和陡坡地形这种不利作用,将在一定程度上为侧抛作用 所克服。但必须指出,即使在斜坡地形条件下,由于崩塌作用,路堑内岩体亦不能全部拋出路基。 3.坍滑作用。岩体因爆能的作用破坏成松散岩块所释放岀来的位能,使岩块向路基外坍滑 (图9-6e)。这是“抛坍爆破”能获得抛坍率的主要理论根据。它与地面坡度、岩石的爆破安」 息角、松散系数等有关。 (1)爆破安息角θ。在斜坡以上地形,无论是采用抛掷药包或松动药包,当药量相差数倍甚 至十倍时,爆后路基面上均残留有三角形的岩堆。其坡角θ变化在23~40°之间,略小于自然安 息角,故称为爆破安息角。它可近似用下式表示 6=17+ (°) (9-7) 若松散岩块的边坡角大于爆破安息角,则岩块将因自重而坍出路基 (2)坍滑作用力的分析。为了不伤及路基(图9—7),药包必须提高,使下破坏作用半径与 路基交于有效路基宽度之外。如图9-7a,设其夹角为φ。因为Rκ=1.41W,即AC=W,故∠CAO=45° 常数,a角为地面坡度角,则 如图9—7b,当φ角足够大时,崩塌或松动的岩石,将沿OA斜面滑坍出路基。 F=fN=f· Coso 式中:f一岩石的摩阻系数,f-tg0 —动或静安息角,一般θ=21°,θ=32° G一岩块M的重量 若使M岩块向下滑动(或滚动),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Gsnq-f· Gcos o>0 tgo>f=tgb 或 令 q=,则由式(9-8)可得 a=6+45° 6=21°时,a=66° 269269 1.上抛作用。药包爆炸的一个作用是把介质向上升起,然后再向四周抛掷出去形成爆破漏 斗。抛掷效果取决于所产生的动能,用药量愈大,抛得愈高,则所获得的抛掷量就愈大,爆破效 果就愈稳定。若药包埋置较深或抛掷率 E50~55%,被抛起的介质有可能大部分将重新落入爆破 漏斗,使实际的可见漏斗体积减小,甚至与松动爆破的漏斗相似。所以,在水平边界条件下,抛 掷率与药包量大小成正比,即 E0Q。上抛作用,是平坦地形和凹形地形确定可见漏斗体积的依 据。爆破漏斗的主要尺寸(图 9—4)一般是: 堆积高度: h =(0.32~0.36)W (9—4) 堆积距离: L =(0.1E+1.5)W (9—5) 爆破漏斗体积 V:因边界条件为水平,B=1,上=0,A上=1,代入式(9—1),得到 V0 n0 W 2 3 = , 当 n0=1 时,则 V0 W 3  。 2.崩塌作用。在非水平地形条件下,崩塌漏斗内的岩体由于爆能的作用被破坏,在本身自 重作用下发生崩塌,明显地扩大了爆破范围,急剧地增加了爆破量。其体积 V 崩(m3)由下式计 算 V崩 = n W ( A 上 − ) 1 2 1 2 3  (9—6) 崩塌作用大大降低了单位耗药量。但因崩塌漏斗内大部分岩体抛不出去,故相应地降低了抛掷率。 在缓坡地形最少要降低 30~40%;在斜坡和陡坡地形这种不利作用,将在一定程度上为侧抛作用 所克服。但必须指出,即使在斜坡地形条件下,由于崩塌作用,路堑内岩体亦不能全部抛出路基。 3.坍滑作用。岩体因爆能的作用破坏成松散岩块所释放出来的位能,使岩块向路基外坍滑 (图 9—6e)。这是“抛坍爆破”能获得抛坍率的主要理论根据。它与地面坡度、岩石的爆破安 息角、松散系数等有关。 (1)爆破安息角。在斜坡以上地形,无论是采用抛掷药包或松动药包,当药量相差数倍甚 至十倍时,爆后路基面上均残留有三角形的岩堆。其坡角变化在 23~40之间,略小于自然安 息角,故称为爆破安息角。它可近似用下式表示   = 17 + 4 ,() (9—7) 若松散岩块的边坡角大于爆破安息角,则岩块将因自重而坍出路基。 (2)坍滑作用力的分析。为了不伤及路基(图 9—7),药包必须提高,使下破坏作用半径与 路基交于有效路基宽度之外。如图9—7a,设其夹角为。因为R 下=1.41W,即AC=W,故CAO=45= 常数,角为地面坡度角,则 =− 如图 9—7b,当角足够大时,崩塌或松动的岩石,将沿 OA 斜面滑坍出路基。 H=Gsin F=fN=f·Gcos (9—8) 式中:f—岩石的摩阻系数,f=tg; —动或静安息角,一般动=21,静=32; G—岩块 M 的重量。 若使 M 岩块向下滑动(或滚动),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G sin  − f G cos  0 (9—9)  tg  f = tg 或 > 令 =, 则由式(9—8)可得  =  + 45 当  = 21 时, = 66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