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范作品。此外还有《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等。由于他的创作,奠 定了新体赋在汉代文学中的稳固地位。《子虚赋》作于汉景帝时期,是为梁孝王 宾客时所作。《上林赋》在武帝即位后,被召见时所作。两篇相距十年,但实为 同一主题的上下篇。《子虚赋》假托子虚使齐向乌有先生夸说楚王田猎之盛,乌 有先生进行辩驳,批评子虚“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侈靡”。 《上林赋》写亡是公又批评二人,盛夸天子上林游猎之盛况及天子反省奢靡,最 终落实到政治与道德的讽喻上。体现了汉大赋“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 “劝百讽一”(《汉书·司马相如传赞》)的内容特点。 1)司马相如的赋在艺术构思上,采用了虚构的手法。《子虚赋》、《上林 赋》不仅“子虚”、“乌有”、“亡是”的人物是虚构,而且一些事物描写中的 夸张本身也包含了虚构的成分。整个文章都是在虚构中完成的。文章结构完全采 用了虚构的主客问答形式,通过主客互相夸耀诘难展开描写,力求展现巨大的时 空。整个赋作显得气象阔大,结构宏伟,想象丰富。这种宏阔的气象与结构,正 是汉帝国的盛世气象在文人心理结构上的反映,正如作者所云:“赋家之心,苞 括宇宙,总揽人物。”(葛洪《西京杂记》 2)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主要以铺排夸张、描摩渲染的手段来叙事写物。其 赋以“体物”为主,集中笔力来描绘物类、物象、物态,并追求辞藻的博富和绚 丽。正如刘勰所说:“赋者,铺也:铺采搞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 赋》)夸张的描写,细腻的描摩,层层的渲染,以及色彩绚丽的文辞,大有穷形 尽貌之势。可以说是达到“写物图貌,蔚为雕画”(同上)的境地。 3)在语言形式上,大量运用排比、对偶,形成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在字型的排列上,也注意形式美。同时句式长短相间,灵活自如。总之,其赋 对辞藻美和形式美的刻意追求,都达到了极至的地步。作品描写形象和运用辞 采的能力,的确超越了前人。但也有堆砌辞藻、好用奇词僻字之嫌,一味追求 “写物图貌”而缺少动人的意境和内在神韵。 7、西汉后期、东汉前期的大赋:扬雄、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班固《两都赋》:《两都赋》分为《东都赋》和《西都赋》,实际上是一篇的上 下章。作品虚设了西都宾和东都主人,宾主相互夸耀,西都宾盛称西都“长安旧 制”,代表的是西土耆老的观点,抒发的是“怀旧之蓄念”、“思古之幽情” 东都主人则夸耀东都洛邑制度盛美,体现的班固本人的观点,意在颂美当朝的制 度,也体现了重礼乐教化、尚节俭的儒家政治理想。《两都赋》在体制和艺术上 都是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如宏大的结构、假设主客问答的 方式及铺排、渲染、夸张的描写手法等。《西都赋》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更近 司马相如,汪洋恣肆、富丽详赡,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东都赋》的手法则范作品。此外还有《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等。由于他的创作,奠 定了新体赋在汉代文学中的稳固地位。《子虚赋》作于汉景帝时期,是为梁孝王 宾客时所作。《上林赋》在武帝即位后,被召见时所作。两篇相距十年,但实为 同一主题的上下篇。《子虚赋》假托子虚使齐向乌有先生夸说楚王田猎之盛,乌 有先生进行辩驳,批评子虚“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侈靡”。 《上林赋》写亡是公又批评二人,盛夸天子上林游猎之盛况及天子反省奢靡,最 终落实到政治与道德的讽喻上。体现了汉大赋“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 “劝百讽一”(《汉书·司马相如传赞》)的内容特点。 1)司马相如的赋在艺术构思上,采用了虚构的手法。《子虚赋》、《上林 赋》不仅“子虚”、“乌有”、“亡是”的人物是虚构,而且一些事物描写中的 夸张本身也包含了虚构的成分。整个文章都是在虚构中完成的。文章结构完全采 用了虚构的主客问答形式,通过主客互相夸耀诘难展开描写,力求展现巨大的时 空。整个赋作显得气象阔大,结构宏伟,想象丰富。这种宏阔的气象与结构,正 是汉帝国的盛世气象在文人心理结构上的反映,正如作者所云:“赋家之心,苞 括宇宙,总揽人物。”(葛洪《西京杂记》) 2)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主要以铺排夸张、描摩渲染的手段来叙事写物。其 赋以“体物”为主,集中笔力来描绘物类、物象、物态,并追求辞藻的博富和绚 丽。正如刘勰所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 赋》)夸张的描写,细腻的描摩,层层的渲染,以及色彩绚丽的文辞,大有穷形 尽貌之势。可以说是达到“写物图貌,蔚为雕画”(同上)的境地。 3)在语言形式上,大量运用排比、对偶,形成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在字型的排列上,也注意形式美。同时句式长短相间,灵活自如。总之,其赋 对辞藻美和形式美的刻意追求,都达到了极至的地步。作品描写形象和运用辞 采的能力,的确超越了前人。但也有堆砌辞藻、好用奇词僻字之嫌,一味追求 “写物图貌”而缺少动人的意境和内在神韵。 7、西汉后期、东汉前期的大赋:扬雄、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班固《两都赋》:《两都赋》分为《东都赋》和《西都赋》,实际上是一篇的上 下章。作品虚设了西都宾和东都主人,宾主相互夸耀,西都宾盛称西都“长安旧 制”,代表的是西土耆老的观点,抒发的是“怀旧之蓄念”、“思古之幽情”; 东都主人则夸耀东都洛邑制度盛美,体现的班固本人的观点,意在颂美当朝的制 度,也体现了重礼乐教化、尚节俭的儒家政治理想。《两都赋》在体制和艺术上 都是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如宏大的结构、假设主客问答的 方式及铺排、渲染、夸张的描写手法等。《西都赋》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更近 司马相如,汪洋恣肆、富丽详赡,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东都赋》的手法则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