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8月第27卷第4期 Journal of Oil and Gis Technology (J. JPD) Aug 2005 Vol 27 No 4 中国南方第三系小盆地浅层生物气 地化特征及应用潜力 黄绍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 京100083 中石化南方分公司研究院南宁分院,广西南宁530y 吕立勇(中石化南方分公司研究院南宁分院,广西南宁53003) [摘要]中国南方第三系小型盆地众多,一般为单旋回的陆相沉积,沉积厚度相对较薄,后期遭受不同程 度的抬升剥蚀;盆地烃源岩通常较为发育,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但普遍热演化程度低,大部分处于 未成熟阶段,部分处于低熟、成熟阶段,其地温梯度、沉积速率及沉积环境都有利于浅层生物气的形成 目前己有多个盆地获浅层气勘探发现,气藏埋深浅于100m,属于生物成因气。作为绿色环保能源,浅 层生物气的综合开发利用将极大的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有效减少当地工农业生产对煤碳、木材的 需求,达到保护当地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第三系盆地;浅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勘探应用;环保;中国南方 [中图分类号]TE2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752(2005)04-0577-03 中国南方第三系小盆地众多,据不完全统计,滇黔桂3省区内分布有大小不等的第三系盆地近290 多个,面积大于200km2或新生界地层厚度大于1000m的盆地有36个,总面积23466km2。其中百色、 陆良、保山等盆地已探明小型气田并投入开发;曲靖、杨林等盆地钻获工业气流;宁明、昆明、越州等 盆地钻井过程中发生天然气井喷。全区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油气资源接替后备区。 1南方第三系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分析 L.1地层与沉积特征 区内第三系盆地一般为单旋回的小型陆相沉积,沉积厚度相对较薄,一般在1500~2000m左右 最大沉积厚度近3500m。在沉积旋回的中部多发育含煤地层,亦为储集层相对集中段落,储层为单层系 多砂组。由于盆地小,沉积受区域构造影响严重,内部常具分带性且岩性变化大,主要储集层的分布与 盆地成因有关。下第三系盆地主要分布在广西地区,云南地区则主要发育上第三系盆地 1.2区域构造特征 盆地的形成和分布受区域断裂的影响和控制,成因上为区域断裂活动,引起局部拉张或拉分而形成 的断陷盆地,构造形态以单断箕状为主。这些盆地大多数在后期遭受不同程度的抬升剥蚀作用,使其表 现为构造残留盆地的面貌 L.3生储盖组合特征 南方第三系盆地沉积一般以湖相沉积为主,多发育冲积扇、三角洲、扇三角洲等沉积体系,纵向上 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 盆地烃源岩通常较为发育,有机质类型多以IB型为主,少量的ⅢA及Ⅱ型,剩余有机碳平均含量 般在1.0%以上,最高可达487%,属于较好ˉ好的烃源岩。有机质演化程度与埋深及区域地热场有 关,云南地区地温梯度相对偏高,红河断裂以东一般为3.5℃100m,以西则多在4.0℃100m以上 最高可达73℃100m。盆地旋回中部褐煤层R。一般为0.4%~0.6%,大部分处于未成熟阶段,部分 [收稿日期]2005-04-20 [作者简介」黄绍甫(1956),男,1983年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毕业,高级工程师,博士生,现主要从事油气 探开发科研及管理工作。 2 0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p: /wnwr cnki.net[收稿日期] 2005 04 20 [作者简介] 黄绍甫 (1956 ) , 男 , 1983 年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毕业 , 高级工程师 , 博士生 , 现主要从事油气 勘探开发科研及管理工作。 中国南方第三系小盆地浅层生物气 地化特征及应用潜力 黄绍甫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能源学院 , 北京 100083 中石化南方分公司研究院南宁分院 , 广西 南宁 530023 吕立勇 (中石化南方分公司研究院南宁分院 , 广西 南宁 530023) [摘要] 中国南方第三系小型盆地众多 , 一般为单旋回的陆相沉积 , 沉积厚度相对较薄 , 后期遭受不同程 度的抬升剥蚀 ; 盆地烃源岩通常较为发育 , 有机质类型好 , 丰度高 , 但普遍热演化程度低 , 大部分处于 未成熟阶段 , 部分处于低熟、成熟阶段 , 其地温梯度、沉积速率及沉积环境都有利于浅层生物气的形成。 目前已有多个盆地获浅层气勘探发现 , 气藏埋深浅于 1000m , 属于生物成因气。作为绿色环保能源 , 浅 层生物气的综合开发利用将极大的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 , 有效减少当地工农业生产对煤碳、木材的 需求 , 达到保护当地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 第三系盆地 ; 浅层气 ; 地球化学特征 ; 勘探应用 ; 环保 ; 中国南方 [中图分类号] TE12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9752 (2005) 04 0577 03 中国南方第三系小盆地众多 , 据不完全统计 , 滇黔桂 3 省区内分布有大小不等的第三系盆地近 290 多个 , 面积大于 200km 2 或新生界地层厚度大于 1000m 的盆地有 36 个 , 总面积 23466km 2 。其中百色、 陆良、保山等盆地已探明小型气田并投入开发 ; 曲靖、杨林等盆地钻获工业气流 ; 宁明、昆明、越州等 盆地钻井过程中发生天然气井喷。全区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 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油气资源接替后备区。 1 南方第三系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分析 111 地层与沉积特征 区内第三系盆地一般为单旋回的小型陆相沉积 , 沉积厚度相对较薄 , 一般在 1500~2000m 左右 , 最大沉积厚度近 3500m。在沉积旋回的中部多发育含煤地层 , 亦为储集层相对集中段落 , 储层为单层系 多砂组。由于盆地小 , 沉积受区域构造影响严重 , 内部常具分带性且岩性变化大 , 主要储集层的分布与 盆地成因有关。下第三系盆地主要分布在广西地区 , 云南地区则主要发育上第三系盆地。 112 区域构造特征 盆地的形成和分布受区域断裂的影响和控制 , 成因上为区域断裂活动 , 引起局部拉张或拉分而形成 的断陷盆地 , 构造形态以单断箕状为主。这些盆地大多数在后期遭受不同程度的抬升剥蚀作用 , 使其表 现为构造残留盆地的面貌。 113 生储盖组合特征 南方第三系盆地沉积一般以湖相沉积为主 , 多发育冲积扇、三角洲、扇三角洲等沉积体系 , 纵向上 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 盆地烃源岩通常较为发育 , 有机质类型多以 ⅡB 型为主 , 少量的 ⅡA 及 Ⅲ型 , 剩余有机碳平均含量 一般在 110 %以上 , 最高可达 4187 % , 属于较好 好的烃源岩。有机质演化程度与埋深及区域地热场有 关 , 云南地区地温梯度相对偏高 , 红河断裂以东一般为 315 ℃/ l00m , 以西则多在 410 ℃/ 100m 以上 , 最高可达 713 ℃/ 100m。盆地旋回中部褐煤层 Ro 一般为 014 %~016 % , 大部分处于未成熟阶段 , 部分 · 775 · 石油天然气学报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 年 8 月 第 27 卷 第 4 期 Journal of Oil and Gas Technology (J1J PI) Aug12005 Vol127 No14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