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九章能量方法 内容:外力功与应变能:杆件发生各种基本变形时的应变能:莫尔定理。能量方法计算杆件的位移,能量方法求解超静定问 基本要求 1.理解外力功与应变能的概念[2]。 2.掌握杆件发生各种基本变形时的应变能计算[]。 3.掌握莫尔定理计算杆件的位移[1] 4.掌握能量方法求解超静定问题[1]。 重点:莫尔定理 难点:能量方法求杆件的位移。 第十章压杆稳定 内容:压杆稳定的概念:稳定平衡与不稳定平衡:临界压力;计算细长压杆临界压力的欧拉公式:杆端约束不同对临界压力的 影响:长度系数,临界压力,压杆柔度: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临界应力总图。压杆的稳定计算:安全系数法 基本要求 1.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2] 2.掌握临界力的欧拉公式[1] 3.掌握临界应力的欧拉公式[1] 4.了解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3] 5.理解临界应力总图[2] 6.了解压杆稳定的安全计算[3]。 重点:压杆稳定的概念,临界压力和临界应力的计算,以及压杆稳定校核的方法一一安全系数法 难点:压杆稳定的概念,压杆稳定的安全计算。 第十一章动载荷和交变应力 内容:动载荷的概念及工程实例: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杆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动荷系数:杆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提 高抗冲击的措施。交变压力概念:应力循环与循环特征:疲劳破坏特点:材料的持久极限及影响构件持久极限的主要因素。提高构件 疲劳强度的措施。 1.理解动载荷的概念[2]。 2.掌握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杆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1]。 3.掌握杆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 4.了解交变压力概念,应力循环与循环特征[3] 5.理解疲劳破坏特点[2] 6.了解影响构件持久极限的主要因素[3]。 重点: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疲劳破坏的特点。 难点:动荷系数的计算。 教学基本要求 1.课堂讲授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与课件配合使用、以讲授为主,使学生从中学到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并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作业方面: 布置作业的目的: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熟练并掌握计算方法。习题数量基本上每次课(2学时)布置34个题 3.考核方式: 考试以笔试为主,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平时成绩占20% 四、实践教学环节 (一)拉伸和压缩试验 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延伸率、截面收缩率、压缩屈服极限:测定铸铁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极限 目的和要求 1.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验证胡克定律: 2.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延伸率、截面收缩率 3.观察低碳钢拉伸过程中的弹性、屈服、强化、颈缩、断裂等现象 4.测定铸铁的拉伸强度极限 5.测定低碳钢的压缩屈服极限 6.测定铸铁抗压强度极限 7.比较低碳钢、铸铁压缩变形和破坏现象 8.绘制载荷一位移曲线,比较两种材料的机械性质。 铁剪切 1.测定低碳钢剪切屈服极限,剪切弹性模量,剪切强度极限,单位扭转角,验证胡克定律 2.测定铸铁剪切强度极限 3.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扭转过程中的变形现象和破坏形式,分析破坏原因,绘制载荷一位移曲线 正应力的 1法测定梁纯弯曲时横彳第九章 能量方法    内容:外力功与应变能;杆件发生各种基本变形时的应变能;莫尔定理。能量方法计算杆件的位移,能量方法求解超静定问 题。    基本要求:    1.理解外力功与应变能的概念[2]。    2.掌握杆件发生各种基本变形时的应变能计算[1]。    3.掌握莫尔定理计算杆件的位移 [1]。    4.掌握能量方法求解超静定问题[1]。    重点:莫尔定理。    难点:能量方法求杆件的位移。    第十章 压杆稳定    内容:压杆稳定的概念;稳定平衡与不稳定平衡;临界压力;计算细长压杆临界压力的欧拉公式;杆端约束不同对临界压力的 影响;长度系数,临界压力,压杆柔度;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临界应力总图。压杆的稳定计算;安全系数法。    基本要求:    1.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2]。    2.掌握临界力的欧拉公式[1]。    3.掌握临界应力的欧拉公式[1]    4.了解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3]。    5.理解临界应力总图[2]。    6.了解压杆稳定的安全计算[3]。    重点:压杆稳定的概念,临界压力和临界应力的计算,以及压杆稳定校核的方法——安全系数法。    难点:压杆稳定的概念,压杆稳定的安全计算。    第十一章 动载荷和交变应力    内容:动载荷的概念及工程实例;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杆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动荷系数;杆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提 高抗冲击的措施。交变压力概念:应力循环与循环特征;疲劳破坏特点;材料的持久极限及影响构件持久极限的主要因素。提高构件 疲劳强度的措施。    基本要求:    1.理解动载荷的概念[2]。    2.掌握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杆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1]。    3.掌握杆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1]。    4.了解交变压力概念,应力循环与循环特征[3]。    5.理解疲劳破坏特点[2]。    6.了解影响构件持久极限的主要因素[3]。    重点:构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疲劳破坏的特点。    难点:动荷系数的计算。 三、教学基本要求    1.课堂讲授: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与课件配合使用、以讲授为主,使学生从中学到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并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作业方面:    布置作业的目的: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熟练并掌握计算方法。习题数量基本上每次课(2学时)布置3~4个题。    3.考核方式:    考试以笔试为主,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平时成绩占20%。 四、实践教学环节    (一)拉伸和压缩试验    内容:    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延伸率、截面收缩率、压缩屈服极限;测定铸铁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极限    目的和要求: 1. 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验证胡克定律; 2. 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延伸率、截面收缩率; 3. 观察低碳钢拉伸过程中的弹性、屈服、强化、颈缩、断裂等现象; 4. 测定铸铁的拉伸强度极限; 5. 测定低碳钢的压缩屈服极限; 6. 测定铸铁抗压强度极限; 7. 比较低碳钢、铸铁压缩变形和破坏现象; 8. 绘制载荷-位移曲线,比较两种材料的机械性质。    (二)扭转试验    内容:    测定低碳钢屈服极限、剪切弹性模量,测定铸铁剪切强度极限    目的和要求: 1. 测定低碳钢剪切屈服极限,剪切弹性模量,剪切强度极限,单位扭转角,验证胡克定律; 2. 测定铸铁剪切强度极限 3. 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扭转过程中的变形现象和破坏形式,分析破坏原因,绘制载荷-位移曲线    (三)纯弯曲梁正应力的电测试验    内容:    用电测法测定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    目的和要求: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