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三月而反报日:“已得之矣,在沙丘。” 5.厉王虐,国人谤王。 6.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7姜氏欲之,焉辟害。 8.再拜稽首,奉觞加壁以进。 得分 评卷人 三、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 申义还是假借义(10分) 1.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奥薪。 3.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孟尝君不说,日:“诺!先生休矣!” 得分 评卷人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在句中的意义(10分) 1.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2.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3.今日之战,寡人目亲伤。 4.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得分 评卷人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其意义(16分) 1.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3.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4.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17564.三月而反报日:“已得之矣,在沙丘。” 5.厉王虐,国人谤王。 6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7.姜氏欲之,焉辟害。 8.再拜稽首,奉筋加壁以进。 得 分 评卷人 三、说明下列句中黑体 字在句中的意义 ,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 义、引 申义还是假借义(10分) 1.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3.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得 分 评卷人 四、指 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在句中的意义(10分) 1.臣有所与共担窿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2,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3.今 日之战 ,寡人 目亲伤。 4.夫 日月之有蚀 ,风雨之不时 ,怪星之党见 ,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得 分 评卷人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说明其意义(16分) 4. 175&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扮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 目之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