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熟悉植物病害诊断程序和综合防治相关技术手段,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设计: 引入纹枯病识别要点-分析发病规律-设计防治方法- —目标检测——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二) 水稻纹枯病 1.症状 从苗期至穗期都可以发生,主要侵染叶鞘和叶片,以抽穗前后发病受害最重。叶鞘发病 先在叶鞘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清楚的小病斑,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 状病斑,病斑边缘暗绿色,中央灰绿色,天气干燥的条件下,病斑边缘褐色,中央草黄色至 灰白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愈合成为云纹状大斑块。重病叶鞘上的叶片常发黄或枯死。叶片 发病的病斑与叶鞘相似,但形状不规则,病斑外围褪绿或变黄,病情发展迅速时,病部暗绿 色似开水烫过,叶片很快呈青枯或腐烂状,病害常从植株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蔓延。穗部发 病轻者,穗呈灰褐色,结实不良;重者不能抽穗,造成“胎里死”或全穗枯死。在多雨多湿 的条件下,病部产生白色或灰白色蛛丝状菌丝体,形成白色绒球状菌丝团,最后变成褐色坚 硬菌核。在潮湿条件下,病组织表面有时常产生一层白色粉末状子实层(担子和担孢子)。 诊断要点:病斑云纹状,后期产生鼠粪状菌核。 注意水稻纹枯病与叶鞘腐败病有什么区别? 2.病原菌 (病原真菌的无性世代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半知菌亚门丝核菌 属。有性世代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mk),担子菌亚门亡革菌 属。 (1)形态:菌丝幼嫩时物色,老熟时浅褐色,较粗 Ø8-12µm。分枝与主枝成锐角,分 枝处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分隔 菌核由菌丝体交织纠结而成,初期白色,后变为暗褐色,扁球形、肾形或不规则形,表 面粗糙,有菌丝相连,一般 Ø1-5mm。 担子倒卵形或圆筒形,顶生 2-4 个小梗,其上各生一个担孢子,担孢子单胞、无色、 卵圆形。 (2)寄主范围:立枯丝核菌的寄主范围很广,自然发病的寄主有 15 科近 50 种植物、 人工接种的发病寄主可达 54 科 210 种植物。 (3)生理分化:用菌丝融合法将立枯丝核菌区分为 7 个融合(AG,Anastomosis-Grop), 水稻纹枯病菌为 AG1。 3.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核和菌丝在病稻草、田边杂草和其他寄主上越 冬。水稻收割时大量菌核落人田间的土壤中,成为第二年或下季水稻的主要初侵染源。 稻田翻耙、灌水后,越冬菌核漂浮在水面上,栽秧后随水漂流附着在稻株基部叶鞘上 湿、适温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菌丝,从叶鞘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长出菌丝蔓延进行 再侵染。病部形成的菌核脱落到水中,随水流漂附在稻株基部,萌发侵入引起再侵染。在稻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熟悉植物病害诊断程序和综合防治相关技术手段,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设计: 引入纹枯病识别要点-分析发病规律-设计防治方法- —目标检测——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二) 水稻纹枯病 1.症状 从苗期至穗期都可以发生,主要侵染叶鞘和叶片,以抽穗前后发病受害最重。叶鞘发病 先在叶鞘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清楚的小病斑,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 状病斑,病斑边缘暗绿色,中央灰绿色,天气干燥的条件下,病斑边缘褐色,中央草黄色至 灰白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愈合成为云纹状大斑块。重病叶鞘上的叶片常发黄或枯死。叶片 发病的病斑与叶鞘相似,但形状不规则,病斑外围褪绿或变黄,病情发展迅速时,病部暗绿 色似开水烫过,叶片很快呈青枯或腐烂状,病害常从植株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蔓延。穗部发 病轻者,穗呈灰褐色,结实不良;重者不能抽穗,造成“胎里死”或全穗枯死。在多雨多湿 的条件下,病部产生白色或灰白色蛛丝状菌丝体,形成白色绒球状菌丝团,最后变成褐色坚 硬菌核。在潮湿条件下,病组织表面有时常产生一层白色粉末状子实层(担子和担孢子)。 诊断要点:病斑云纹状,后期产生鼠粪状菌核。 注意水稻纹枯病与叶鞘腐败病有什么区别? 2.病原菌 (病原真菌的无性世代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半知菌亚门丝核菌 属。有性世代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mk),担子菌亚门亡革菌 属。 (1)形态:菌丝幼嫩时物色,老熟时浅褐色,较粗 Ø8-12µm。分枝与主枝成锐角,分 枝处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分隔 菌核由菌丝体交织纠结而成,初期白色,后变为暗褐色,扁球形、肾形或不规则形,表 面粗糙,有菌丝相连,一般 Ø1-5mm。 担子倒卵形或圆筒形,顶生 2-4 个小梗,其上各生一个担孢子,担孢子单胞、无色、 卵圆形。 (2)寄主范围:立枯丝核菌的寄主范围很广,自然发病的寄主有 15 科近 50 种植物、 人工接种的发病寄主可达 54 科 210 种植物。 (3)生理分化:用菌丝融合法将立枯丝核菌区分为 7 个融合(AG,Anastomosis-Grop), 水稻纹枯病菌为 AG1。 3.病害循环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核和菌丝在病稻草、田边杂草和其他寄主上越 冬。水稻收割时大量菌核落人田间的土壤中,成为第二年或下季水稻的主要初侵染源。 稻田翻耙、灌水后,越冬菌核漂浮在水面上,栽秧后随水漂流附着在稻株基部叶鞘上 湿、适温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菌丝,从叶鞘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长出菌丝蔓延进行 再侵染。病部形成的菌核脱落到水中,随水流漂附在稻株基部,萌发侵入引起再侵染。在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