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杨仁树等:地下空间工程服役安全的认识与思考 7 变全过程曲线的控制.目前针对岩石的疲劳损伤 和支护机理做了大量研究 研究主要是在交变循环应力或者循环应变的作用 在冻结凿井方面,利用复变函数理论,建立了 下的一个损伤破坏过程,爆破荷载所产生的动态 非均匀荷载作用下圆形水平冻结壁模型(图9),并 应力场为脉冲应力场,这和以往所研究的应力场 考虑冻结壁与围岩作用及开挖卸荷作用,推导出 状态完全不同.同样爆破荷载作用下岩石的疲劳 弹性冻结壁与围岩的应力和位移解析解,讨论了 特性表现出动静荷载相互叠加的作用,弹性波应 基于Tresca和Mises准则的冻结壁厚度设计方法P 力场和岩体的静态应力场相互交织,注定了研究 利用复合型最优化设计方法计算出非圆形冻结壁 的复杂性 的映射函数方程,推导出非均匀荷载作用下非圆 2.5地下空间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机理 形水平冻结壁与围岩的弹性应力和位移近似解 近年来主要围绕煤矿地下空间围岩安全稳定 析解27 (a) (b) krozen wall Surrounding rock 图9圆形冻结壁力学模型.(a)力学模型A:(b)力学模型B Fig.9 Mechanical model of a circular frozen wall:(a)mechanical model A:(b)mechanical model B D20-M22-2400Φ18-M20-2000 压注浆系统对高应力深井破坏软岩等效试件进行 了注浆试验0,研究了注浆后试件单轴抗压强度、 30o 313 .875 875 6006。 裂隙变化情况和试件内部裂隙分形维数变化规律 -R300 在支护智能设计方面,研发了煤巷支护方案 专家系统,实现了不同地质条件下煤巷支护方案 Roadway 的智能决策3),如图10所示 国美 图9(a)中冻结壁的内外半径为ro,:围岩的 centerline 内外半径为r1,2(2→o:p,为任一点径向压力; P,0为围岩初始压力;σ1,o,1分别为冻结壁处环向 和径向处应力;t1为冻结壁处的剪应力;图9(b) 4800 5000 Unit:mm 中σ,和x、G和分别模型内、外边界的边界面 图因10系统生成的支护断面图 力,下标j=什1,(i=0,1),0代表冻结壁内边界;1代 Fig.10 Cross-sectional view of the generated support system 表冻结壁外边界;2代表围岩无限远处;E,、4分别 为围岩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分别对应图1 在支护方面,为解决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支 中的o、n或r、2,oao,分别为某一点处的环 护难题,将深部稳定岩体视为围岩大结构,提出以 向和径向应力;tB为某一点处的剪应力.其中力 强力锚杆为基础,通过进行注浆来强化巷道浅部 学模型B是力学模型A的深人表达 破碎和裂隙损伤岩体等围岩小结构,且通过高预 在分析围岩的变形失稳机理过程中,一般遵 应力锚索注浆前后两次张拉,形成了围岩大小结 循连续性、均匀性假设,即将围岩视为连续均匀介 构间协同承载的联合支护技术1研究了酮室群 质,因此当分析围岩时,侧重点偏向岩性,然而对 及周边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和机理,提出了酮 于层状顶板中所存在的软弱结构面分析较少;在 室及周边20m范围内巷道围岩“强柱固底”的加 分析锚杆锚索受力时,一般集中于轴向拉伸的分 固支护方案,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达到了理想的 析探究,而忽视了锚杆锚索横向层间剪切滑动的 加固支护效果9 研究;在锚杆与锚索联合支护体系中,对锚杆锚索 在注浆加固方面,采用自主研发的实验室液 间的作用机制理解较为片面,同时由于缺乏对层变全过程曲线的控制. 目前针对岩石的疲劳损伤 研究主要是在交变循环应力或者循环应变的作用 下的一个损伤破坏过程,爆破荷载所产生的动态 应力场为脉冲应力场,这和以往所研究的应力场 状态完全不同. 同样爆破荷载作用下岩石的疲劳 特性表现出动静荷载相互叠加的作用,弹性波应 力场和岩体的静态应力场相互交织,注定了研究 的复杂性. 2.5    地下空间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机理 近年来主要围绕煤矿地下空间围岩安全稳定 和支护机理做了大量研究. 在冻结凿井方面,利用复变函数理论,建立了 非均匀荷载作用下圆形水平冻结壁模型(图 9),并 考虑冻结壁与围岩作用及开挖卸荷作用,推导出 弹性冻结壁与围岩的应力和位移解析解,讨论了 基于 Tresca 和 Mises 准则的冻结壁厚度设计方法[26] . 利用复合型最优化设计方法计算出非圆形冻结壁 的映射函数方程,推导出非均匀荷载作用下非圆 形水平冻结壁与围岩的弹性应力和位移近似解 析解[27] . Surrounding rock Frozen wall r2 r1 rj ri r σr1 σr σθ1 σθ σ F j Ej , μj τ F j τrθ1 τrθ r0 pr pr0 (a) (b) 图 9    圆形冻结壁力学模型.(a)力学模型 A;(b)力学模型 B Fig.9    Mechanical model of a circular frozen wall:(a) mechanical model A;(b) mechanical model B 在支护方面,为解决高应力破碎软岩巷道支 护难题,将深部稳定岩体视为围岩大结构,提出以 强力锚杆为基础,通过进行注浆来强化巷道浅部 破碎和裂隙损伤岩体等围岩小结构,且通过高预 应力锚索注浆前后两次张拉,形成了围岩大小结 构间协同承载的联合支护技术[28] . 研究了硐室群 及周边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和机理,提出了硐 室及周边 20 m 范围内巷道围岩“强柱固底”的加 固支护方案,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达到了理想的 加固支护效果[29] . 在注浆加固方面,采用自主研发的实验室液 压注浆系统对高应力深井破坏软岩等效试件进行 了注浆试验[30] ,研究了注浆后试件单轴抗压强度、 裂隙变化情况和试件内部裂隙分形维数变化规律. 在支护智能设计方面,研发了煤巷支护方案 专家系统,实现了不同地质条件下煤巷支护方案 的智能决策[31] ,如图 10 所示. 图 9(a)中冻结壁的内外半径为 r0,r1;围岩的 内外半径为 r1, r2( r2→∞); pr 为任一点径向压力; pr0 为围岩初始压力;σ θ1,σ r1 分别为冻结壁处环向 和径向处应力;τ rθ1 为冻结壁处的剪应力;图 9(b) 中 σi F 和 τi F、σj F 和 τj F 分别模型内、外边界的边界面 力,下标 j = i+1,(i = 0,1),0 代表冻结壁内边界;1 代 表冻结壁外边界;2 代表围岩无限远处;Ej、μj 分别 为围岩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ri、rj 分别对应图 1 中的 r0、r1 或 r1、r2,σ θ、 σ r 分别为某一点处的环 向和径向应力;τ rθ 为某一点处的剪应力. 其中力 学模型 B 是力学模型 A 的深入表达. 在分析围岩的变形失稳机理过程中,一般遵 循连续性、均匀性假设,即将围岩视为连续均匀介 质,因此当分析围岩时,侧重点偏向岩性,然而对 于层状顶板中所存在的软弱结构面分析较少;在 分析锚杆锚索受力时,一般集中于轴向拉伸的分 析探究,而忽视了锚杆锚索横向层间剪切滑动的 研究;在锚杆与锚索联合支护体系中,对锚杆锚索 间的作用机制理解较为片面,同时由于缺乏对层 5000 4800 875 875 30° 30° 10° 10° 313300 1000 1500 3750 3800 500 600 R300 Unit: mm Roadway centerline Φ20-M22-2400 Φ18-M20-2000 图 10    系统生成的支护断面图 Fig.10    Cross-sectional view of the generated support system 杨仁树等: 地下空间工程服役安全的认识与思考 · 7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