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下降支—复极化 超射( overshoot) 锋电位(绝对不应期) 动作电位 后电位负后电位(去极化后电位,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正后电位(超极化后电位,低常期) 不同种类细胞的动作电位其特征相似,但其变化幅度与持续时间是有差别的。在骨骼肌和神经纤维锋电位的幅 值可达120mV,持续时间为0.5~2.0mS,而后电位则易变性较大,负后电位一般约持续5~30mS,正后电位持续60 动作电位的特点:全和无不衰减性传导脉冲式 4.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上升支:钠内流一→钠离子平衡电位(所能达到的超射值) 下降支:钾外流一→钾离子平衡电位 5.动作电位的产生条件及局部兴奋 去极化性刺激(强度达到阈或阈上)→膜电位去极化到阈电位→爆发动作电位 阈电位:膜内负电位必须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时,才能在整段膜引发一次动作电位,这个临界值电位称为阈电 位( threshould potential)。其值大约比正常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小10~20m,。阈电位不是单一通道的属性,而 是在一段膜上能使Na+通道开放的数目足以引起再生性循环出现的膜内去极化的临界水平 阈下刺激→局部兴奋(局部反应) 局部反应的特性:等级性电紧张性扩布可以总和 体内某些感受器细胞、部分腺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以及神经细胞体上的突触后膜和骨骼肌细胞的终板膜,它们在 受到刺激时不产生“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而只出现原有静息电位的微弱而缓慢的变动,分别称为感受器电位、 慢电位、突触后电位和终板电位。这些电位也具有类似局部兴奋的特性 6.动作电位的传导 局部电流学说( local circuit theory) 跳跃式传导( saltatory conduction) 所谓动作电位的传导,实际上是已兴奋的膜部分通过局部电流“刺激”了相邻的未兴奋的膜部分,使之出现动 作电位,这样的过程在膜表面连续进行下去,就表现为兴奋在整个细胞的传导。下降支── 复极化              超射(overshoot)                         锋电位(绝对不应期)              动作电位              后电位    负后电位(去极化后电位,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正后电位(超极化后电位,低常期)              不同种类细胞的动作电位其特征相似,但其变化幅度与持续时间是有差别的。在骨骼肌和神经纤维锋电位的幅 值可达120mV,持续时间为0.5~2.0mS,而后电位则易变性较大,负后电位一般约持续5~30mS,正后电位持续60~ 80mS。              动作电位的特点:全和无不衰减性传导脉冲式   4.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上升支: 钠内流─→ 钠离子平衡电位(所能达到的超射值)              下降支: 钾外流─→ 钾离子平衡电位              5.动作电位的产生条件及局部兴奋              去极化性刺激(强度达到阈或阈上)→ 膜电位去极化到阈电位→爆发动作电位              阈电位:膜内负电位必须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时,才能在整段膜引发一次动作电位,这个临界值电位称为阈电 位(threshould potential)。其值大约比正常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小10~20mV,。阈电位不是单一通道的属性,而 是在一段膜上能使Na+通道开放的数目足以引起再生性循环出现的膜内去极化的临界水平。              阈下刺激→ 局部兴奋(局部反应)              局部反应的特性:等级性电紧张性扩布可以总和              体内某些感受器细胞、部分腺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以及神经细胞体上的突触后膜和骨骼肌细胞的终板膜,它们在 受到刺激时不产生“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而只出现原有静息电位的微弱而缓慢的变动,分别称为感受器电位、 慢电位、突触后电位和终板电位。这些电位也具有类似局部兴奋的特性。              6.动作电位的传导              局部电流学说(local circuit theory)              跳跃式传导(saltatory conduction)              所谓动作电位的传导,实际上是已兴奋的膜部分通过局部电流“刺激”了相邻的未兴奋的膜部分,使之出现动 作电位,这样的过程在膜表面连续进行下去,就表现为兴奋在整个细胞的传导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