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工程科学学报.第43卷,第12期:1577-1578.2021年12月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Vol.43,No.12:1577-1578,December 2021 https://doi.org/10.13374/j.issn2095-9389.2021.10.05.020;http://cje.ustb.edu.cn 钢铁冶金新技术专刊序言 郭占成四 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通信作者,E-mail:zcguo(@ustb.edu.cn 我国钢铁工业支撑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 物冶金改善钢组织结构新方法,提出特殊钢洁净 展,也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 化生产新技术,开发了新型洁净化生产装备,为汽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承载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 车用钢、管线钢、轴承钢、弹簧钢、帘线钢、“手撕 力,面临着严重的铁矿资源短缺问题,存在着产 钢”、核电用钢等的高品质钢铁材料生产提供了理 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绿色化的 论和技术支撑;(3)战略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利用 迫切技术需求.解决这些制约我国钢铁工业可 钒钛磁铁矿钛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熔盐电解钛完成 持续发展的问题,必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与创新 中试、高磷矿气基还原-无碳熔分炼铁工艺技术进 技术研发,形成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新 入到工程化开发阶段.突破了钢铁冶金粉尘有价 技术 组分分离提取的若干技术难题,建立了我国首套 2011年10月,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依托北京 冶金粉尘转底炉碳热还原分离富集K、Na、Zn、 科技大学建立“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 Pb生产线和冶金高碱粉尘分离提取氯化钾生产 室”,十年来,实验室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 线,推动了我国钢铁冶金粉尘循环利用技术创新 能源高效梯级转化、冶金资源高效利用、高端钢 发展;建立了铁水预脱硫、炼钢脱磷新渣系,开发 铁材料高效生产等关乎我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 了赤泥在钢铁治金中的应用技术,为解决铝行业 展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为目标,力图在高温过 大宗固废赤泥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途径;(4)冶 程反应机理与动力学、能量高效转换与链接、铁 金工业节能减排.研发了电炉炼钢复合吹炼和集 矿资源高效利用和钢的纯净化及夹杂物控制 束射流技术,获得普遍应用,实现了电炉炼钢高效 等方向,为钢铁冶金工业技术进步做出重要科技 率和低能耗升级;高炉大型化及以煤代焦的喷吹 贡献 技术、焦化节能技术、钢铁流程界面优化技术,为 实验室成立以来,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我国吨钢能耗持续降低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以 治金物理化学基础理论.提出了以新一代几何模 复杂共生矿综合利用和冶金过程碳减排为目标, 型为代表的一系列计算复杂熔体物理化学性质的 炼钢过程CO2资源化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实 理论方法和模型,被广泛应用到相图计算、热力学 现了大型转炉实际应用:炉顶煤气循环全氧炼铁 数据提取、熔体物性计算和预报,形成了以“周模 技术进入工程示范阶段 型”命名的理论体系;开辟了超重力冶金新领域, 今后一个时期内,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 为解决复杂冶金资源有价组分分离提取、高端金 实验室将着力于“碳中和”、复杂矿综合利用、高 属材料近零夹杂物精炼等行业难题.提供了创新 品质钢冶炼与铸轧、冶金过程智能化和绿色化 路线:(2)洁净钢和夹杂物控制.明确了钢/渣/夹杂 的基础研究、工艺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发,服务于 物等多元多相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解析了钢中 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建设,引领钢铁冶金学科 O、S等杂质去除和夹杂物调控机理,建立了氧化 发展 收稿日期:2021-10-05钢铁冶金新技术专刊序言 郭占成苣 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苣通信作者, E-mail: zcguo@ustb.edu.cn 我国钢铁工业支撑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 展,也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同时,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承载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 力,面临着严重的铁矿资源短缺问题,存在着产 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绿色化的 迫切技术需求. 解决这些制约我国钢铁工业可 持续发展的问题,必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与创新 技术研发,形成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新 技术. 2011 年 10 月,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依托北京 科技大学建立“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 室”. 十年来,实验室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 能源高效梯级转化、冶金资源高效利用、高端钢 铁材料高效生产等关乎我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 展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为目标,力图在高温过 程反应机理与动力学、能量高效转换与链接、铁 矿资源高效利用和钢的纯净化及夹杂物控制 等方向,为钢铁冶金工业技术进步做出重要科技 贡献. 实验室成立以来,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1) 冶金物理化学基础理论. 提出了以新一代几何模 型为代表的一系列计算复杂熔体物理化学性质的 理论方法和模型,被广泛应用到相图计算、热力学 数据提取、熔体物性计算和预报,形成了以“周模 型”命名的理论体系;开辟了超重力冶金新领域, 为解决复杂冶金资源有价组分分离提取、高端金 属材料近零夹杂物精炼等行业难题,提供了创新 路线;(2) 洁净钢和夹杂物控制. 明确了钢/渣/夹杂 物等多元多相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解析了钢中 O、S 等杂质去除和夹杂物调控机理,建立了氧化 物冶金改善钢组织结构新方法,提出特殊钢洁净 化生产新技术,开发了新型洁净化生产装备,为汽 车用钢、管线钢、轴承钢、弹簧钢、帘线钢、“手撕 钢”、核电用钢等的高品质钢铁材料生产提供了理 论和技术支撑;(3) 战略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利用. 钒钛磁铁矿钛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熔盐电解钛完成 中试、高磷矿气基还原–无碳熔分炼铁工艺技术进 入到工程化开发阶段. 突破了钢铁冶金粉尘有价 组分分离提取的若干技术难题,建立了我国首套 冶金粉尘转底炉碳热还原分离富集 K、Na、 Zn、 Pb 生产线和冶金高碱粉尘分离提取氯化钾生产 线,推动了我国钢铁冶金粉尘循环利用技术创新 发展;建立了铁水预脱硫、炼钢脱磷新渣系,开发 了赤泥在钢铁冶金中的应用技术,为解决铝行业 大宗固废赤泥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途径;(4) 冶 金工业节能减排. 研发了电炉炼钢复合吹炼和集 束射流技术,获得普遍应用,实现了电炉炼钢高效 率和低能耗升级;高炉大型化及以煤代焦的喷吹 技术、焦化节能技术、钢铁流程界面优化技术,为 我国吨钢能耗持续降低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以 复杂共生矿综合利用和冶金过程碳减排为目标, 炼钢过程 CO2 资源化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实 现了大型转炉实际应用;炉顶煤气循环全氧炼铁 技术进入工程示范阶段. 今后一个时期内,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 实验室将着力于“碳中和”、复杂矿综合利用、高 品质钢冶炼与铸轧、冶金过程智能化和绿色化 的基础研究、工艺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发,服务于 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建设,引领钢铁冶金学科 发展. 收稿日期: 2021−10−05 工程科学学报,第 43 卷,第 12 期:1577−1578,2021 年 12 月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Vol. 43, No. 12: 1577−1578, December 2021 https://doi.org/10.13374/j.issn2095-9389.2021.10.05.020; http://cje.ustb.edu.cn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