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四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4-3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设计内容:如前述 根据设计等级和交通繁重程度,结合当地环境条件和材料供应情况,合理选择、安排混 凝土①路面的结构层层次、②各层的路面结构类型、③弹性模量和④厚度 综合考虑承载的要求、环境的要求、技术经济的要求、环境的要求。 二、路面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 1.满足交通荷载的要求 是否满足交通荷载的要求由基层顶面当量刚度(土基、垫层、基层的综合回弹模量)和 面板刚度(面板的弹性模量、厚度、强度)共同决定 其中面板的刚度一般做为设计未知量由解析法求算,并由材料设计和面板厚度设计加以 实现:基层顶面当量刚度作为已知量,通常需要由理论分析结果和经验控制其指标一一如 P67的表4-1的要求。 2.满足环境性要求 水、温稳定性一一土基:滲透性较好的土、足够的密实度 基层:良好的抗冲刷性或适当的排水性,足够的水温稳定性 垫层:当处于以下条件时考虑采用垫层①季冻区处于中湿或潮湿状态的细 粒土路基,路面抗冻总厚度不足时。②非季冻区处于中湿或潮湿状 态的细粒土路基上设粒料基层时。 综合考虑各结构层的特点 厚度和刚度组合—一路面板适宜厚度 稳定类基层、垫层适宜厚度 粒料类基层、垫层适宜厚度 基层与垫层或基层与土基模量比:见路基路面教材 三、路基设计参数 (一)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P73,同其他任何道路 (二)设计参数 1.顶面回弹模量E0 (1)由承载板试验确定 (2)由三轴试验确定 (3)由CBR或压实度K换算 (4)查表(沥青规或水泥规) 四、基层设计与参数 (一)基层的作用 1防止或减轻唧泥、错台和断裂等病害的出现。 2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及其耐久性 3有助于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的不利影响 4为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 (二)对基层的要求 1.强度均一稳定,与面层匹配 2.良好的水温稳定性 3.适当的排水及耐冲刷性能。 第2页共12页第四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第 2 页 共 12 页 §4-3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一、设计内容:如前述 根据设计等级和交通繁重程度,结合当地环境条件和材料供应情况,合理选择、安排混 凝土①路面的结构层层次、②各层的路面结构类型、③弹性模量和④厚度。 综合考虑承载的要求、环境的要求、技术经济的要求、环境的要求。 二、路面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 1.满足交通荷载的要求 是否满足交通荷载的要求由基层顶面当量刚度(土基、垫层、基层的综合回弹模量)和 面板刚度(面板的弹性模量、厚度、强度)共同决定。 其中面板的刚度一般做为设计未知量由解析法求算,并由材料设计和面板厚度设计加以 实现;基层顶面当量刚度作为已知量,通常需要由理论分析结果和经验控制其指标——如 P67 的表 4-1 的要求。 2.满足环境性要求 水、温稳定性——土基:渗透性较好的土、足够的密实度 基层:良好的抗冲刷性或适当的排水性,足够的水温稳定性 垫层:当处于以下条件时考虑采用垫层①季冻区处于中湿或潮湿状态的细 粒土路基,路面抗冻总厚度不足时。②非季冻区处于中湿或潮湿状 态的细粒土路基上设粒料基层时。 3.综合考虑各结构层的特点 厚度和刚度组合——路面板适宜厚度 稳定类基层、垫层适宜厚度 粒料类基层、垫层适宜厚度 基层与垫层或基层与土基模量比:见路基路面教材 三、路基设计参数 (一)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P73,同其他任何道路 (二)设计参数 1.顶面回弹模量 E0 (1)由承载板试验确定 (2)由三轴试验确定 (3)由 CBR 或压实度 K 换算 (4)查表(沥青规或水泥规) 四、基层设计与参数 (一)基层的作用 1 防止或减轻唧泥、错台和断裂等病害的出现。 2 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及其耐久性。 3 有助于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的不利影响。 4 为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 (二)对基层的要求 1.强度均一稳定,与面层匹配 2.良好的水温稳定性。 3.适当的排水及耐冲刷性能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