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突破。从传播的角度看,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有两点,即使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和在时间上 传之久远,从而弥补了口语媒介的两大缺陷。(5分) 2.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媒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受众的自主参与。(4分)其主要观 点有: (1)任何个人和弱小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和媒介接近权。(4分) (2)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商而存在。 (4分) (3)与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的大媒介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 想。(3分) 三、论述题(30分) “受众即市场”的观点有其积极意义。一方面,它强化了受众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受众的主 动性,避免了“传而不通”的零效果现象;(5分)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大众传播业运作的一些 规律和特征。(5分)不过,将受众仅仅视为消费者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传播者不仅仅是经营者、牟利者。大众传播对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肩负 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我国新闻学的先驱徐宝璜先生,在其1918年完成的《新闻学》 一书中明确指出的:新闻的任务包括供给新闻、代表舆论、创造舆论、灌输知识、提倡道德和振 兴商业。(5分) 第二,受众不仅仅把大众传播视为物质消费。对受众来说,大众传播带来的不仅是娱乐价 值,还有信息价值、教育价值,尽管感官的刺激可以满足一时的需求,但并不能让受众得到更深 层次的、更长久的满足。(5分) 第三,信息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衣食住行的产品与信息产品不一样,前者关注物质的丰 富,后者重视精神的提升。信息产品的影响力是物质产品远远不能匹敌的。(5分) 因此,简单的买卖关系是不能用来定义大众传播的传受关系的,只有全面看待大众传播产 品的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才能真正发挥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5分) 评判标准: 以上为参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教师可据此对考生的论述加以评判;如果考生能够根 据自已的理解或其他理论,做到论之有据,言之有物,联系实际,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清 楚,语言通顺,字数达到500字以上,可给满分。 1029突破。从传播的角度看,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有两点,即使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和在时间上 传之久远,从而弥补了口语媒介的两大缺陷 (5 2. 要求大 传媒 开 放 。(4 点有: (1) 个人 拥 有 。(4 (2) 媒介 传 家 (4 (3) 规模 小规 想。 3分) 三、论述题 0分) "受众即市场"的观点有其积极意义。一方面,它强化了受众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受众的主 动性,避免了"传而不通"的零效果现象 5分)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大众传播业运作的一些 规律和特征。 5分)不过,将受众仅仅视为消费者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传播者不仅仅是经营者、牟利者。大众传播对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肩负 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我国新闻学的先驱徐宝璜先生,在其 8年完成的《新闻学》 一书中明确指出的:新闻的任务包括供给新闻、代表舆论、创造舆论、灌输知识、提倡道德和振 兴商业。 5分) 第二,受众不仅仅把大众传播视为物质消费。对受众来说,大众传播带来的不仅是娱乐价 值,还有信息价值、教育价值,尽管感官的剌激可以满足一时的需求,但并不能让受众得到更深 层次的、更长久的满足。 5分) 第三,信息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衣食住行的产品与信息产品不一样,前者关注物质的丰 富,后者重视精神的提升。信息产品的影响力是物质产品远远不能匹敌的。 5分) 因此,简单的买卖关系是不能用来定义大众传播的传受关系的,只有全面看待大众传播产 品的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才能真正发挥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5分) 评判标准: 以上为参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教师可据此对考生的论述加以评判;如果考生能够根 据自己的理解或其他理论,做到论之有据,言之有物,联系实际,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清 楚,语言通顺,字数达到 0字以上,可给满分。 1029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