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岳阳楼巍然高耸。于此地,梁实秋想起了飘泊一生、有家难归的杜甫,感慨万端,心头涌起 杜甫的诗句:“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乱世羁旅,千古同 嗟,想必梁实秋此时对杜甫这首诗的理解更有一份身世之慨吧。 ⑧1938年夏,梁实秋以参议员身份来到重庆,几经周折,定居于重庆北碚。他与吴景超 龚业雅夫妇合建了一所瓦房,取名“雅舍”,不过是一所标准的四川乡下的低级茅舍,“窗 户要糊纸,墙是竹篾糊泥制灰,地板踩上去颤悠悠的吱吱作响”。 ⑨居重庆期间,梁实秋受邀出任教科书编委会主任一职。“抗战期间我有机会参加了这 一项工作,私心窃慰,因为这是特为抗战时期需要而作的”。尽管任编委会一职全天工作, 他却拒绝接受薪金,原因是他认为自己作参政员已领了一份津贴。当时他并不宽裕,以至于 家人来到重庆后,生活立即陷入困顿之中,即使这样,他仍然坚持拒绝接受薪俸,并坦言: “人笑我迂,我行我素。” ⑩梁实秋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学基础,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能在平凡中显真诚,于 小节处蕴含哲理,最合乎知识分子的品味和格调,既博且雅,一派从容,篇幅虽不长,但能 让人体会人生,参悟智慧。梁实秋精研西洋文学,但下笔却是最道地的中文,在温柔敦厚中 又能力求儒雅简洁,绝无生硬欧化的痕迹。同时,我们也该看到他由家国之痛所引发的身世 之感:“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跳跃的笔锋 转折的语意,清晰地传送出梁实秋内心的飘泊感和忧患感。 4.作者说梁实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下列不属于其“中国 性”具体表现的一项是(3分) A.北京沦陷,无比沉痛,不做亡国奴,抛家弃子,勇赴国难,投效政府 B.为国做事,“私心窃慰”,生活困顿,仍然坚持拒绝接受教科书编委会薪俸 C.后半生飘零孤岛,远离故土,饱受相思之苦,死后也要葬于高地,遥望祖国。 D.梁实秋与鲁迅都是现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家。两人区别甚大,然又各具风采。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5分) A.梁实秋因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事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 是迄今最具有“中 国性”的作家之一。 B.全文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语言畅美,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为读者 客观地呈现了梁实秋先 生可敬的精神风貌 C.面对“伤兵难民挤得船上甲板水泄不通”的情景,梁实秋“精神陷入极度痛苦”。这 其中既有国破之痛,也 有自己不被重用的失落之感。 D.提起梁实秋的名字,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资本家的乏走狗”之类的名称,岳阳楼巍然高耸。于此地,梁实秋想起了飘泊一生、有家难归的杜甫,感慨万端,心头涌起 杜甫的诗句:“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乱世羁旅,千古同 嗟,想必梁实秋此时对杜甫这首诗的理解更有一份身世之慨吧。 ⑧1938 年夏,梁实秋以参议员身份来到重庆,几经周折,定居于重庆北碚。他与吴景超、 龚业雅夫妇合建了一所瓦房,取名“雅舍”,不过是一所标准的四川乡下的低级茅舍,“窗 户要糊纸,墙是竹篾糊泥制灰,地板踩上去颤悠悠的吱吱作响”。 ⑨居重庆期间,梁实秋受邀出任教科书编委会主任一职。“抗战期间我有机会参加了这 一项工作,私心窃慰,因为这是特为抗战时期需要而作的”。尽管任编委会一职全天工作, 他却拒绝接受薪金,原因是他认为自己作参政员已领了一份津贴。当时他并不宽裕,以至于 家人来到重庆后,生活立即陷入困顿之中,即使这样,他仍然坚持拒绝接受薪俸,并坦言: “人笑我迂,我行我素。” ⑩梁实秋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学基础,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能在平凡中显真诚,于 小节处蕴含哲理,最合乎知识分子的品味和格调,既博且雅,一派从容,篇幅虽不长,但能 让人体会人生,参悟智慧。梁实秋精研西洋文学,但下笔却是最道地的中文,在温柔敦厚中 又能力求儒雅简洁,绝无生硬欧化的痕迹。同时,我们也该看到他由家国之痛所引发的身世 之感:“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跳跃的笔锋, 转折的语意,清晰地传送出梁实秋内心的飘泊感和忧患感。 4.作者说梁实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下列不属于其“中国 性”具体表现的一项是(3 分) A.北京沦陷,无比沉痛,不做亡国奴,抛家弃子,勇赴国难,投效政府。 B.为国做事,“私心窃慰”,生活困顿,仍然坚持拒绝接受教科书编委会薪俸。 C.后半生飘零孤岛,远离故土,饱受相思之苦,死后也要葬于高地,遥望祖国。 D.梁实秋与鲁迅都是现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家。两人区别甚大,然又各具风采。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5 分) A.梁实秋因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事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 是迄今最具有“中 国性”的作家之一。 B.全文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语言畅美,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为读者 客观地呈现了梁实秋先 生可敬的精神风貌。 C.面对“伤兵难民挤得船上甲板水泄不通”的情景,梁实秋“精神陷入极度痛苦”。这 其中既有国破之痛,也 有自己不被重用的失落之感。 D.提起梁实秋的名字,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资本家的乏走狗”之类的名称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