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7、血液中P02降低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 18、血液中H+浓度增高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 六、消化与吸收 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的概念 2、消化管平滑肌一般生理特征。 3、消化管平滑肌的慢波电位概念及其起源部位 4、消化管的神经支配。 5、胃肠激素的概念和脑-肠肽概念。 6、三种主要胃肠激素(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的来源及其主要生理作 用 7、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8、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头期、胃期、肠期) 9、胃排空概念和排空控制机制 10、胃的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11、胰液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12、胰液分泌调节机制 13、胆汁的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14、胃肠运动的主要形式,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15、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 16、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形式和途径。 七、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1、能量代谢的概念 2、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和储能物质。 3、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的概念 4、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的概念。 5、基础代谢的正常值和测定意义。 6、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7、人体体温正常值和生理变动。 8、产热和散热的主要器官。 9、机体主要的散热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10、用调定点学说解释体温调节机制 八、肾脏的排泄 1、肾脏的生理功能,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和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2、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3、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概念。 4、影响肾小球滤过因素 5、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概念和基本方式。 6、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H20,HCO3-的特点。 7、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特点。肾糖阈的概念。 8、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9、肾髓质渗透压梯度形成原理。 10、影响尿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11、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它们的分泌调节。 12、醛固酮生理作用及它们的分泌调节3 17、血液中 PO2 降低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 18、血液中 H+浓度增高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 六、消化与吸收 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的概念。 2、消化管平滑肌一般生理特征。 3、消化管平滑肌的慢波电位概念及其起源部位。 4、消化管的神经支配。 5、胃肠激素的概念和脑-肠肽概念。 6、三种主要胃肠激素(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的来源及其主要生理作 用。 7、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8、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机制(头期、胃期、肠期)。 9、胃排空概念和排空控制机制。 10、胃的粘液-碳酸氢盐屏障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11、胰液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12、胰液分泌调节机制。 13、胆汁的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14、胃肠运动的主要形式,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15、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 16、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形式和途径。 七、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1、能量代谢的概念。 2、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和储能物质。 3、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的概念。 4、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的概念。 5、基础代谢的正常值和测定意义。 6、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7、人体体温正常值和生理变动。 8、产热和散热的主要器官。 9、机体主要的散热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10、用调定点学说解释体温调节机制。 八、肾脏的排泄 1、肾脏的生理功能,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和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2、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3、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概念。 4、影响肾小球滤过因素。 5、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概念和基本方式。 6、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Na+,H2O,HCO3-的特点。 7、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特点。肾糖阈的概念。 8、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9、肾髓质渗透压梯度形成原理。 10、影响尿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11、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它们的分泌调节。 12、醛固酮生理作用及它们的分泌调节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