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017年-2018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值:150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关于唐赋的价值与地位,一向有“唐无赋”与“唐赋高峰”之说。两极之 间,多有争议。这些争议,不无道理,也不无局限。这些局限往往与时代思潮 和著述体例有关。随着思想的开放与唐以后赋研究的深入,重新估量唐赋的价 值与地位,我们心气会更加平和,心态更加开放。 ②唐赋的题材承旧而出新、因时而变。大唐开国,充溢着向上生长的力量,颂 美王朝君国的作品为数不少,讽谏的成分也有所加强,士人的报国之志与不平 之气在赋体创作中开始振发,君臣唱和的风气殊为显盛。到了盛唐时代,赋体 创作已突破题材的拘束,达到无人、无物、无情、无事不可以入赋的程度。中 唐因古、律之分而有所侧重,古体多见科考失意、贬谪愤懑、社会批判,律赋 则多写礼乐刑政、典章制度、祥瑞齜奉;命题出入经史,意在探究治乱、推行 教化、颂赞君国。晚唐赋作,一面吊古伤今,一面讽时刺世,更多末世景象与 情怀。 ③赋经汉魏六朝,题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唐人还是尽量在传统的题材上 寻求突破并致力于新题材的开创,直到晚唐,赋的题材内容还在因时、因人而 变,而全部的唐赋既反映了深广的社会现实,也显现着丰富的生命意识 ④唐代有散体大赋、骈赋、诗体赋、骚体赋等传统赋体,不仅集传统赋体之 大成,而且衍生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并留存有杰出的俗赋篇章。唐 赋体裁不仅多样而且多变,赋体流动不居的品格在唐代展示得最为明显。赋体 的表现手法与赋作的体裁、体制关联互动,其中每类手法又自有其细致的技巧 与演革的过程。 ⑤唐代辞赋大家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汉世赋家,多为言语侍从之臣,身份 类同俳优,魏晋文学自觉,激发了个体意识,不过赋家仍以高门士族居多。唐 赋作家,身份既多,意识也更复杂。不同的身份意识影响及于赋作,形成不同2017 年-2018 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值:150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关于唐赋的价值与地位,一向有“唐无赋”与“唐赋高峰”之说。两极之 间,多有争议。这些争议,不无道理,也不无局限。这些局限往往与时代思潮 和著述体例有关。随着思想的开放与唐以后赋研究的深入,重新估量唐赋的价 值与地位,我们心气会更加平和,心态更加开放。 ②唐赋的题材承旧而出新、因时而变。大唐开国,充溢着向上生长的力量,颂 美王朝君国的作品为数不少,讽谏的成分也有所加强,士人的报国之志与不平 之气在赋体创作中开始振发,君臣唱和的风气殊为显盛。到了盛唐时代,赋体 创作已突破题材的拘束,达到无人、无物、无情、无事不可以入赋的程度。中 唐因古、律之分而有所侧重,古体多见科考失意、贬谪愤懑、社会批判,律赋 则多写礼乐刑政、典章制度、祥瑞献奉;命题出入经史,意在探究治乱、推行 教化、颂赞君国。晚唐赋作,一面吊古伤今,一面讽时刺世,更多末世景象与 情怀。 ③赋经汉魏六朝,题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唐人还是尽量在传统的题材上 寻求突破并致力于新题材的开创,直到晚唐,赋的题材内容还在因时、因人而 变,而全部的唐赋既反映了深广的社会现实,也显现着丰富的生命意识。 ④唐代有散体大赋、骈赋、诗体赋、骚体赋等传统赋体,不仅集传统赋体之 大成,而且衍生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并留存有杰出的俗赋篇章。唐 赋体裁不仅多样而且多变,赋体流动不居的品格在唐代展示得最为明显。赋体 的表现手法与赋作的体裁、体制关联互动,其中每类手法又自有其细致的技巧 与演革的过程。 ⑤唐代辞赋大家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汉世赋家,多为言语侍从之臣,身份 类同俳优,魏晋文学自觉,激发了个体意识,不过赋家仍以高门士族居多。唐 赋作家,身份既多,意识也更复杂。不同的身份意识影响及于赋作,形成不同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