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财纟研究2018年第9期 统地研究了农业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同时,林毅夫(1989)通过对中国通货膨胀的思考,开始反 思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适用性问题,这主要体现于其论著《论中国通货膨胀及出路》之中。 从1994年8月创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到2008年5月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高级副行 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这段时间,林毅夫教授主要提出了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新结构经济学核心思 路的前身),并进行系统阐释,这一阶段也是新结构经济学雏形的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林毅夫 教授进一步反思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理论,并对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独创性研究,提出了“自生 能力”( ability)、“潮涌现象”( Wave phenomena)、最优金融结构理论等重要概念与学术主张。主 要研究成果包括《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1994)、《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 (1997)、《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2001)、《自生能力、经济转型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反 思》(2002)、《与林老师对话:论经济学方法(修订版:本体与常无)》(2005,2012)、《经济发展与转 型: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2007,2009),以及《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 建》(2007)等。其中,《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形成了新结构经济学的雏形,而 2001年D盖尔·约翰逊讲座是林毅夫教授对其多年经济理论的阶段总结。尤其是2007年的马 歇尔讲座,林毅夫教授将其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理论进一步加以国际化拓展,进行了更加系统的 整理和总结。 从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林毅夫教授担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这 一阶段是其经济理论的深化提升阶段。正是在这一阶段,林毅夫教授首次明确提出新结构经济 学,标志性事件是2011年林毅夫教授在耶鲁大学所做的“库兹涅茨( Simon kuznets)讲座”。该讲 座的主要内容后来以《新结构经济学:反思发展问题的一个理论框架》为题发表于2012年的《世 界银行观察》杂志。林毅夫教授在该阶段的其他学术成果还包括《从西潮到东风:我在世行四年 对世界重大经济问题的思考和见解》(2012)和《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2013)等 从2013年至今,这一时期为林毅夫教授经济理论的拓展运用阶段。在这一阶段,林毅夫教 授建构了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在北京大学建立了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2015年)、南南 合作与发展学院(2016年)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2017年),全面深化新结构经济学研究,“知成 体”与全方位多角度地拓展深化和阐释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并且致力于将新结构经济学理论 运用在国内外的政策实践中,主要研究成果包括《超越发展援助:在一个多极世界中重构发展合 作新理念》(2016)、“ Endowment structures, industrial dynamics, and economic growth”(2015)、《新结 构经济学新在何处》(2016)、“ Remodeling structural change"(2017)以及《战胜命运:跨越贫困陷阱, 创造经济奇迹》(2017)等(见表1和图1)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将林毅夫教授倡导的新结构经济学的孕育与 发展过程划分为早期萌芽、初步成型、系统阐释、深化提升以及拓展运用五个不同阶段,并对相 关的研究成果及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概述;第二部分按照这五个阶段的顺序对新结构经济 学做详细的理论溯源,以期阐述清楚新结构经济学的来龙去脉;第三部分阐述新结构经济学作 为发展经济学的第三波思潮诞生的历史背景、与前两波主要发展思潮的区别,以及相关的学术 争论;第四部分着重介绍新结构经济学作为一种基于中国本土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和总结其他 发展中国家经验的自主理论创新,与当前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在一些具体重要问题上的不同分 该文是作者2001年5月14日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所做的“D盖尔约翰逊年度讲座”的讲稿 ②2007年10月31日和11月1日.林毅夫教授应邀在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上做了2007-2008年度讲演,该文是在此次讲演的 讲稿基础上形成的 (c)1994-201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统地研究了农业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同时,林毅夫(1989)通过对中国通货膨胀的思考,开始反 思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适用性问题,这主要体现于其论著《论中国通货膨胀及出路》之中。 从 1994 年 8 月创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到 2008 年 5 月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高级副行 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这段时间,林毅夫教授主要提出了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新结构经济学核心思 路的前身),并进行系统阐释,这一阶段也是新结构经济学雏形的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林毅夫 教授进一步反思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理论,并对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独创性研究,提出了“自生 能力”(Viability)、“潮涌现象”(Wave Phenomena)、最优金融结构理论等重要概念与学术主张。主 要研究成果包括《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1994)、《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 (1997)、《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2001)、① 《自生能力、经济转型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反 思》(2002)、《与林老师对话:论经济学方法(修订版:本体与常无)》(2005,2012)、《经济发展与转 型: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2007,2009),②以及《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 建》( 2007)等。其中,《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形成了新结构经济学的雏形,而 2001 年 D•盖尔•约翰逊讲座是林毅夫教授对其多年经济理论的阶段总结。尤其是 2007 年的马 歇尔讲座,林毅夫教授将其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理论进一步加以国际化拓展,进行了更加系统的 整理和总结。 从 2008 年 5 月至 2012 年 12 月,林毅夫教授担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这 一阶段是其经济理论的深化提升阶段。正是在这一阶段,林毅夫教授首次明确提出新结构经济 学,标志性事件是 2011 年林毅夫教授在耶鲁大学所做的“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讲座”。该讲 座的主要内容后来以《新结构经济学:反思发展问题的一个理论框架》为题发表于 2012 年的《世 界银行观察》杂志。林毅夫教授在该阶段的其他学术成果还包括《从西潮到东风:我在世行四年 对世界重大经济问题的思考和见解》(2012)和《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2013)等。 从 2013 年至今,这一时期为林毅夫教授经济理论的拓展运用阶段。在这一阶段,林毅夫教 授建构了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在北京大学建立了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2015 年)、南南 合作与发展学院(2016 年)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2017 年),全面深化新结构经济学研究,“知成 一体”与全方位多角度地拓展深化和阐释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并且致力于将新结构经济学理论 运用在国内外的政策实践中,主要研究成果包括《超越发展援助:在一个多极世界中重构发展合 作新理念》(2016)、“Endowment structures,industrial dynamics,and economic growth”(2015)、《新结 构经济学新在何处》(2016)、“Remodeling structural change”(2017)以及《战胜命运:跨越贫困陷阱, 创造经济奇迹》(2017)等(见表 1 和图 1)。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将林毅夫教授倡导的新结构经济学的孕育与 发展过程划分为早期萌芽、初步成型、系统阐释、深化提升以及拓展运用五个不同阶段,并对相 关的研究成果及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概述;第二部分按照这五个阶段的顺序对新结构经济 学做详细的理论溯源,以期阐述清楚新结构经济学的来龙去脉;第三部分阐述新结构经济学作 为发展经济学的第三波思潮诞生的历史背景、与前两波主要发展思潮的区别,以及相关的学术 争论;第四部分着重介绍新结构经济学作为一种基于中国本土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和总结其他 发展中国家经验的自主理论创新,与当前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在一些具体重要问题上的不同分 2018 年第 9 期 ① 该文是作者 2001 年 5 月 14 日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所做的“D•盖尔•约翰逊年度讲座”的讲稿。 ② 2007 年 10 月 31 日和 11 月 1 日,林毅夫教授应邀在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上做了 2007−2008 年度讲演,该文是在此次讲演的 讲稿基础上形成的。 • 8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