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它显示人耳对声波频率和强度的感受范围 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 (一)耳廓和外耳道的集音和共鸣腔效应 共鸣腔效应 充气的管道可与波长四倍于管长的声波产生最大的共振作用。外耳道长25cm,其最佳共振频率约3,500Hz,声音强度可增 加十倍。 (二)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增压效应 中耳增压效应的原因 1.鼓膜与卵园窗面积大小的差别:55mm2:3.2mm2,增加17倍压强 2.听骨链中杠杆长臂与短臂之比为13:1,,短臂侧增大1.3倍 总的增压效应为17*13=22倍 睡骨柄 前庭膜 基底模 咽鼓管功能 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 鼓膜的形状 鼓膜的振动性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气传导 骨传导 正常时,骨传导小于气传导 三.内耳(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一)耳蜗的结构 (二)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1.基底膜振动的形成 基底膜的振动是以行波的方式进行的 a。内淋巴的振动先在卵园窗处引起基底膜的振动,再以行波的形式沿基底膜向耳蜗顶部传播。 b。声波频率不同,行波传播的远近不同,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也不同 振动频率愈低,行波传得愈远,最大行波振幅出现得部位愈近蜗顶它显示人耳对声波频率和强度的感受范围 二.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 (一)耳廓和外耳道的集音和共鸣腔效应 共鸣腔效应: 充气的管道可与波长四倍于管长的声波产生最大的共振作用。 外耳道长2.5cm,其最佳共振频率约3,500Hz,声音强度可增 加十倍。 (二)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增压效应 中耳增压效应的原因: 1. 鼓膜与卵园窗面积大小的差别:55mm2 :3.2 mm2,增加17倍压强 2. 听骨链中杠杆 长臂与短臂之比为1.3:1,,短臂侧增大1.3倍 总的增压效应为17*1.3 = 22倍 咽鼓管功能: 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 鼓膜的形状 鼓膜的振动性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气传导: 骨传导: 正常时,骨传导 小于气传导 三. 内耳(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一)耳蜗的结构 (二)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1. 基底膜振动的形成: 基底膜的振动是以行波的方式进行的 a。内淋巴的振动先在卵园窗处引起基底膜的振动,再以行波的形式沿基底膜向耳蜗顶部传播。 b。声波频率不同,行波传播的远近不同,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也不同。 振动频率愈低,行波传得愈远,最大行波振幅出现得部位愈近蜗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