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A)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加强 (B)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减弱 (C)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且明纹的亮度减弱. (D)无干涉条纹 2.光强为I。的自然光垂直通过两个偏振片,它们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α=60.设偏振片没有 吸收,则出射光强I与入射光I之比为: (A)1/4.(B)3/4.(C)1/8.(D)3/8. 3.两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一束自然光垂直入射其上时没有光线通过.当其中一偏振片慢慢转动180°时 透射光强度发生的变化为: (A)光强单调增加. (B)光强先增加,后又减小至零. (C)光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 (D)光强先增加,然后减小,再增加,再减小至零. 4.三个偏振片P1,P2与P3堆叠在一起,P与P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P2与P的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 为30°,强度为Io的自然光垂直入射于偏振片P,并依次透过偏振片P1,P2与P3,则通过三个偏振 片后的光强为 (A)Io/4 (B)3Io/8 (C)3Io/32 (D)I0/16 5.一束光是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混合光,让它垂直通过一偏振片。若以此入射光束为轴旋转偏振 片,测得透射光强度最大值是最小值的5倍,那么入射光束中自然光与线偏振光的光强比值为 (A)1/2(B)1/5(C)1/3(D)2/3 6.自然光以60°的入射角照射到不知其折射率的某一透明介质表面时,反射光为线偏振光,则知 (A)折射光为线偏振光,折射角为30° (B)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折射角为30° (C)折射光为线偏振光,折射角不能确定 (D)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折射角不能确定 7.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入射到一玻璃表面上,反射光是 (A)在入射面内振动的完全偏振光 (B)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C)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完全偏振光(A)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加强. (B)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减弱. (C)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且明纹的亮度减弱. (D) 无干涉条纹 2. 光强为Ι0 的自然光垂直通过两个偏振片,它们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α=600.设偏振片没有 吸收,则出射光强I与入射光I0之比为: (A) 1/4. (B)3/4. (C)1/8. (D)3/8. 3.两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一束自然光垂直入射其上时没有光线通过.当其中一偏振片慢慢转动180°时 透射光强度发生的变化为: (A)光强单调增加. (B)光强先增加,后又减小至零. (C)光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 (D)光强先增加,然后减小,再增加,再减小至零. 4.三个偏振片P1,P2与P3堆叠在一起,P1与P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P2与P1的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 为30°,强度为I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于偏振片P1,并依次透过偏振片P1,P2与P3,则通过三个偏振 片后的光强为 (A)I0/4 (B)3I0/8 (C)3I0/32 (D)I0/16 5.一束光是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的混合光,让它垂直通过一偏振片。若以此入射光束为轴旋转偏振 片,测得透射光强度最大值是最小值的5倍,那么λ射光束中自然光与线偏振光的光强比值为 (A)1/2 (B)1/5 (C)1/3 (D)2/3 6.自然光以60°的入射角照射到不知其 折射率的某一透明介质表面时,反射光为线偏振光,则知 (A) 折射光为线偏振光,折射角为30° (B) 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折射角为30° (C) 折射光为线偏振光,折射角不能确定 (D) 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折射角不能确定 7.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入射到一玻璃表面上,反射光是  (A) 在入射面内振动的完全偏振光 (B)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C)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完全偏振光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