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实质性黄疸 见于肝炎、肝变性、以及引起肝实质发炎、变性的某些传染病、中毒病与营养代谢病 (VE--Se缺乏)等 (2)阻塞性黄疸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阻塞,如胆结石、胆囊炎(胆管肿胀)和胆道蛔虫等 (3)溶血性黄疸 见于各种溶血性疾病,如牛焦虫病、犬钩端螺旋体病和水牛低磷性血红蛋白尿病等。 其溶血过程如下:RBC Hb Fe2+、珠蛋白被重新利用 胆绿素还原成胆红素 5、结膜出血斑点 见于败血性传染病、出血性素质的病例。如猪瘟、猪肺疫、焦虫病等。 眼球、瞳孔、角膜与巩膜的变化 眼球 (1)眼球突出 一见于突眼性甲状腺肿以及严重的呼吸困难和红眼病时。 (2)眼球凹陷 见于脱水及重度消耗性疾病, (3)眼球震 一见于癫痫及脑炎时。小脑及脑干损伤时也见之 瞳孔 (1)瞳孔扩大 -见于脑肿南或脑脓肿时,也见于阿托品中毒时。 (2)瞳孔缩小 见于脑炎及有机磷农药中毒时 角膜与巩膜 角膜混浊,见于鞭伤,VA缺乏及猪囊虫病和马牛混睛虫病。巩膜潮红、黄染的意义与结膜同。 八浅在淋巴结及淋巴管的检查 浅在淋巴结及淋巴管的检查,在判定感染病灶和对某些传染病的诊断上有一定意义。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视 诊和触诊 必要时可使用活体穿刺检查法。检查时 ,应注意其大小、形状、硬度 ,局部皮肤的温度、敏感性与可 移动性等。临床上最常检查的体表淋巴结是:下领淋巴结、肩前淋巴结、股前(膝上)淋巴结(犬无此淋巴 结)、乳房上淋巴结、浅在淋巴管的检查。健康动物体表的淋巴管不明显,仅当发病时才可检查到。浅在淋巴结 及淋巴管的病理变化加下: )急性肿胀 为腺实质发生炎症,通常体积明显增大,表面光滑,触之发热并敏感, 质地坚实,活 动性受阻,见于局部感染及某些传染病,如水牛热、流感及上呼吸道感染时。淋巴管肿胀、变粗及呈绳索状,见 于淋巴管炎。 (二)慢性肿胀 淋巴结变得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无热无痛,无移动性。多提示慢性传染病(如结 核、布病)和白血病 (三)化脓 淋巴结在初期肿胀的基础上,增温而敏感,明显隆起,皮肤紧张,渐有波动。而后,随着 皮肤变薄,被毛脱茨、破溃而排出脓液。见于淋巴结或淋巴管的化脓性炎症。如猪链球菊病、放线精病等。 九.体温、脉搏及呼吸数的测定 健康动物,能在外界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经常保持若恒定的体温,其正常指标变动在稳定的范围之内,但受某 些生理性因素的影响后,可引起一定程度的生理性变动。 1、方法 家畜均以检测直肠温度为准,家禽可测直肠温,也可测液下温度。一般用特制的玻璃状水银柱 式体温计进行检温(也可用点温计、远红外测温仪测温)。按照体温计的规格要求,将体温计插入直肠或夹于翼 下,放置3一5分钟,读取结果即可。 2、注意事项 (1)体温计须用至35℃以下,日涂以淘沿剂, (2)体温计插入前须轻触肛门,插入时须徐缓(切忌粗鲁),插入后固定好。 (3)避免将体温计插入宿粪中以影响结果 (4)腋下测温应在读数上另加0.5C. 应对病畜逐日测温,最好每昼夜定时检测两次。(下一32)×5/9=℃ ℃×9/5+32=T 3、体温的病理变化加下 l、发热(Fever) 由于热原性刺激物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机能发生紊乱 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受到 破坏,产热增多,而散热减少,从而体温升高,并呈现全身症状,称为发热。简言之,超过正常的体温叫发热。 (1)发热的原因 ①改热源 一凡能引起机体产生发热反应的各种致热刺激物,统称为致热源(PT0gn)。根据其性质和来源 的不同又分为: (1)实质性黄疸   见于肝炎、肝变性、以及引起肝实质发炎、变性的某些传染病、中毒病与营养代谢病 ( VE--Se缺乏)等。 (2)阻塞性黄疸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阻塞,如胆结石、胆囊炎(胆管肿胀)和胆道蛔虫等。 (3)溶血性黄疸   见于各种溶血性疾病,如牛焦虫病、犬钩端螺旋体病和水牛低磷性血红蛋白尿病等。 其溶血过程如下:RBC      Hb     Fe2+ 、珠蛋白被重新利用                   胆绿素还原成胆红素 5、结膜出血斑点   见于败血性传染病、出血性素质的病例。如猪瘟、猪肺疫、焦虫病等。 眼球、瞳孔、角膜与巩膜的变化 眼球 (1)眼球突出——见于突眼性甲状腺肿以及严重的呼吸困难和红眼病时。 (2)眼球凹陷——见于脱水及重度消耗性疾病。 (3)眼球震颤——见于癫痫及脑炎时。小脑及脑干损伤时也见之。 瞳孔 (1)瞳孔扩大——见于脑肿瘤或脑脓肿时,也见于阿托品中毒时。 (2)瞳孔缩小——见于脑炎及有机磷农药中毒时。 角膜与巩膜 角膜混浊,见于鞭伤,VA缺乏及猪囊虫病和马牛混睛虫病。巩膜潮红、黄染的意义与结膜同。 八 浅在淋巴结及淋巴管的检查 浅在淋巴结及淋巴管的检查,在判定感染病灶和对某些传染病的诊断上有一定意义。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视 诊和触诊,必要时可使用活体穿刺检查法。检查时,应注意其大小、形状、硬度、局部皮肤的温度、敏感性与可 移动性等。临床上最常检查的体表淋巴结是:下颌淋巴结、肩前淋巴结、股前(膝上)淋巴结(犬无此淋巴 结)、乳房上淋巴结、浅在淋巴管的检查。健康动物体表的淋巴管不明显,仅当发病时才可检查到。浅在淋巴结 及淋巴管的病理变化如下: (一)急性肿胀   为腺实质发生炎症,通常体积明显增大,表面光滑,触之发热并敏感,质地坚实,活 动性受阻,见于局部感染及某些传染病,如水牛热、流感及上呼吸道感染时。淋巴管肿胀、变粗及呈绳索状,见 于淋巴管炎。 (二)慢性肿胀   淋巴结变得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无热无痛,无移动性。多提示慢性传染病(如结 核、布病)和白血病等。 (三)化脓   淋巴结在初期肿胀的基础上,增温而敏感,明显隆起,皮肤紧张,渐有波动。而后,随着 皮肤变薄,被毛脱落、破溃而排出脓液。见于淋巴结或淋巴管的化脓性炎症。如猪链球菌病、放线菌病等。 九 体温、脉搏及呼吸数的测定 (一)、体温测定 健康动物,能在外界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经常保持着恒定的体温,其正常指标变动在稳定的范围之内,但受某 些生理性因素的影响后,可引起一定程度的生理性变动。 1、方法   家畜均以检测直肠温度为准,家禽可测直肠温,也可测腋下温度。一般用特制的玻璃状水银柱 式体温计进行检温(也可用点温计、远红外测温仪测温)。按照体温计的规格要求,将体温计插入直肠或夹于翼 下,放置3—5分钟,读取结果即可。 2、注意事项 (1)体温计须甩至35℃以下,且涂以润滑剂; (2)体温计插入前须轻触肛门,插入时须徐缓(切忌粗鲁),插入后固定好。 (3)避免将体温计插入宿粪中以影响结果。 (4)腋下测温应在读数上另加0.5℃。 应对病畜逐日测温,最好每昼夜定时检测两次。(℉-32)×5/9﹦℃   ℃×9/5﹢32﹦℉ 3、体温的病理变化如下: 1、发热(Fever)——由于热原性刺激物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机能发生紊乱,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受到 破坏,产热增多,而散热减少,从而体温升高,并呈现全身症状,称为发热。简言之,超过正常的体温叫发热。 (1)发热的原因 ①致热源——凡能引起机体产生发热反应的各种致热刺激物,统称为致热源(Pyrogen)。根据其性质和来源 的不同又分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