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1.1原子结构理论的初期发展 不连续光谱一原子发射光谱 氢原子光谱 104 2.1.1原子结构理论的初期发展 2.1.1原子结构理论的初期发展 2.氢原子光谱和玻尔(Bohr)理论 2.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1913年,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理论的三点假设: Niels Bohr 1)电子不是在任意轨道上绕核运动,而是在一些 1885-1962 符合一定条件的轨道上运动,轨道的角动量等 Copenhagen 于h/2π的整数倍。 Denmark 2)电子在离核越远的轨道上运动,其能量越大。 Laureate of the 3)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可以跃迁到离核较 0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22 近的轨道上,在跃迁的同时会以光子形式释放 出光能。 hv=E2-E 电子在不同 的电子层间 ·玻尔原子理论的成功之处 发生跃迁 1)提出了量子的概念 2)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结果 3)用于计算氢原子的电离能 =时为 ·玻尔原子理论的局限性 1)无法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Rydberg const. 2)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分子或固体的光谱 R=3.289×105s-1第 2章化学元素和物质结构 氢 原 子 光 谱 2.1.1 原子结构理论的初期发展 第 2章化学元素和物质结构 不连续光谱—原子发射光谱 第 2章化学元素和物质结构 1913年,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理论的三点假设: 1) 电子不是在任意轨道上绕核运动,而是在一些 符合一定条件的轨道上运动,轨道的角动量等 于h/2π的整数倍。 2) 电子在离核越远的轨道上运动,其能量越大。 3) 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可以跃迁到离核较 近的轨道上,在跃迁的同时会以光子形式释放 出光能。 E2 E1 hν = − 2.氢原子光谱和玻尔(Bohr)理论 2.1.1 原子结构理论的初期发展 第 2章化学元素和物质结构 2.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2.1.1 原子结构理论的初期发展 Niels Bohr 1885 -1962 Copenhagen, Denmark Laureate of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22 第 2章化学元素和物质结构 电子在不同 的电子层间 发生跃迁 2 2 1 1 ( ) 2 R n ν = − Rydberg const. R=3.289×1015s-1 第 2章化学元素和物质结构 • 玻尔原子理论的成功之处 1) 提出了量子的概念 2) 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结果 3) 用于计算氢原子的电离能 • 玻尔原子理论的局限性 1) 无法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2) 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分子或固体的光谱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