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声符,用同声必同部的理论就可以验证了。《说文·穴部》:“窕,读若桃。”根据许慎读若 可知窕、桃上古音相同相近。窕、桃都从兆得声,也可以用同声必同部理论验证。《说文·衣 部》:“袢,读若普。”据许氏读若,可知袢、普上古音同音近。查上古“表”“册”验证:袢 在元部並母,普在鱼部滂母,並母与滂母是唇音旁纽,鱼部与元部通转,二字音相近。上边 说的“表”“册”或同声必同部方法验证,意在说明用古人读若、读为等判定上古音相同相 近是可信的。在实践中遇读若、读为等注释,就可以直接认定上古音相同相近,不必再用其 他方法验证。 (4)声训,也称音训。声训是兴起于战国、盛行于东汉的一种释词义的方法。这种 方法的特点是选取与被注释字音同音近的字解释词义,在释义中含有注音成分。汉代经学大 师几乎都用过这种方法,声训成为当时主要注释方法之一。这种注释方法一直延续到唐代 如《诗·周南·关雎》:“左右流之。”毛传:“流,求也。”《诗·鲁颂·泮水》郑笺:“泮之 言半也。半水者,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释名·释天》:“乾,健也。健行不息也。” “日,实也。光盟盛实也。”“月,阙也。满则阙也。”《释名·释言语》:“德,得也,得事宜 也。”“礼,体也。得事体也。”“慈,字也。字爱物也。”《说文》:“香,芳也。”“旰,晩也 “贡,献功也。”“判,分也。”《汉书·艺文志》颜师古注:“咏者,永也。”《急就章》颜师 古注:“栉之大而粗,所理鬓者,谓之梳,言其齿稀疏也:小而细,所以去虮者,谓之比 言其齿比密也。绵因其体而立名也。”上述各例注释都属于声训,训释字与被训释之字间都 有音同音近、词义相同相近的关系(不再逐字标明声韵地位)。在唐人以前的注释中,声训 材料极其丰富,为我们今天判定上古音相同相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方便的条件。这份宝 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进一步充分利用为声符,用同声必同部的理论就可以验证了。《说文·穴部》:“窕,读若桃。”根据许慎读若, 可知窕、桃上古音相同相近。窕、桃都从兆得声,也可以用同声必同部理论验证。《说文·衣 部》:“袢,读若普。”据许氏读若,可知袢、普上古音同音近。查上古“表”“册”验证:袢 在元部並母,普在鱼部滂母,並母与滂母是唇音旁纽,鱼部与元部通转,二字音相近。上边 说的“表”“册”或同声必同部方法验证,意在说明用古人读若、读为等判定上古音相同相 近是可信的。在实践中遇读若、读为等注释,就可以直接认定上古音相同相近,不必再用其 他方法验证。 (4) 声训,也称音训。声训是兴起于战国、盛行于东汉的一种释词义的方法。这种 方法的特点是选取与被注释字音同音近的字解释词义,在释义中含有注音成分。汉代经学大 师几乎都用过这种方法,声训成为当时主要注释方法之一。这种注释方法一直延续到唐代。 如《诗·周南·关雎》:“左右流之。”毛传:“流,求也。”《诗·鲁颂·泮水》郑笺:“泮之 言半也。半水者,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释名·释天》:“乾,健也。健行不息也。” “日,实也。光盟盛实也。”“月,阙也。满则阙也。”《释名·释言语》:“德,得也,得事宜 也。”“礼,体也。得事体也。”“慈,字也。字爱物也。”《说文》:“香,芳也。”“旰,晚也。” “贡,献功也。”“判,分也。”《汉书·艺文志》颜师古注:“咏者,永也。”《急就章》颜师 古注:“栉之大而粗,所理鬓者,谓之梳,言其齿稀疏也;小而细,所以去虮 者,谓之比, 言其齿比密也。绵因其体而立名也。”上述各例注释都属于声训,训释字与被训释之字间都 有音同音近、词义相同相近的关系(不再逐字标明声韵地位)。在唐人以前的注释中,声训 材料极其丰富,为我们今天判定上古音相同相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方便的条件。这份宝 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进一步充分利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