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5.第一首诗通过想象陆鸿渐危险和辛苦的采茶生活,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牵 挂,借询问朋友什么时候能回来,自己能够喝到朋友所采之茶,表达了对朋友的 思念(3分);第二首诗借想象朋友在孤灯独对之夜,听着寂寞的磬声思念自己, 表达了对对方的思念(3分) 16.寤寐求之伛偻提携赢得生前身后名金就砺则利饨郁邑余佗傺兮 17.D一笔抹杀:比喻轻率地把优点、成绩等全部否定,此处应为“一笔勾销” 瓦釜雷鸣: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 不刊之论: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胼手胝足:手脚上磨出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18.C(A介词残缺;B“是”、“成为”重复;D偷换主语,“终结”的应是“空 缺”。) 示例:①不能盲目追求过低的体脂率,②而梨型身材是腰围小于臀围,③两 种体型对健康的影响不尽相同。(填对一句给1分,填对两句给3分,填对三句 给5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1)我国农村居民对各级政府的信任度呈现逐级递减,中央政府享有的信 任度最高。(3分) (2)在当下中国,作为政策执行和政府治理的基本单位的基层政府信任缺失, 乡镇政府更是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政治信任危机 22.【评分标准】参看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 父母心疼重病的儿女,写文章倾诉,乃人之常情;读者被文章感动,转发打赏完 全自愿,罗尔并没什么错。 既然是为生病的孩子募捐,就该公布孩子的医疗费用情况,及个人经济能力、所 需费用。罗尔通过卖文获取暴利,数额远远超过实际所需医疗费用,实属欺诈 民众的善心固然可嘉,但盲从的善心并非真正的慈善。爱心人士应在清楚了解募 捐事件的前提下理性施善,这才是真正的慈善 我国的慈善事业还不够发达,民众的慈善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网络募捐制 度应进一步完善。 其它角度,言之有理,亦可。 参考翻译: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煕年间,因贤良而被单荐,授官清河知县。该县很 贫瘠而地处交通要冲,官船每天来往不断,(征用的)役夫动辄以千来计算。前 任县令请示上级得到沐阳县五百人相助,然而这些人离家远,衣食艰难。李信圭 请求免去他们前来相助的差役,而让沐阳县代替清河县缴纳额外赋税的三分之 二,两县都觉得方便。当地风俗好盗墓和纵火(抢劫),李信圭设立教育警戒的 条文十三条,命令村民书写在牌上,每月的初一、十五加以告诫:并且将百姓的 勤劳、善良或怠惰、恶行公之于众,风俗因此得以改变。 宣德三年,信圭上疏说:“本县地广人稀,地处交通要道,使节络绎不绝,每天 征调百姓拖挽船只。丁壮已尽,连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荒废了农 桑。前年兵部有命令,紧急公事每只船派五个役夫,公事宽缓便不派人。现在这 道命令没有执行,征调的役夫不加限制,有时一只船竟至于征用役夫四五十人15.第一首诗通过想象陆鸿渐危险和辛苦的采茶生活,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牵 挂,借询问朋友什么时候能回来,自己能够喝到朋友所采之茶,表达了对朋友的 思念(3 分);第二首诗借想象朋友在孤灯独对之夜,听着寂寞的磬声思念自己, 表达了对对方的思念(3 分)。 16.寤寐求之 伛偻提携 赢得生前身后名 金就砺则利 忳郁邑余侘傺兮 17.D 一笔抹杀:比喻轻率地把优点、成绩等全部否定,此处应为“一笔勾销”。 瓦釜雷鸣: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 不刊之论: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胼手胝足:手脚上磨出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18.C(A 介词残缺;B“是”、“成为”重复;D 偷换主语,“终结”的应是“空 缺”。) 19.B 20.示例:①不能盲目追求过低的体脂率,②而梨型身材是腰围小于臀围,③两 种体型对健康的影响不尽相同。(填对一句给 1 分,填对两句给 3 分,填对三句 给 5 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1)我国农村居民对各级政府的信任度呈现逐级递减,中央政府享有的信 任度最高。(3 分) (2)在当下中国,作为政策执行和政府治理的基本单位的基层政府信任缺失, 乡镇政府更是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政治信任危机。 22.【评分标准】参看 2016 年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 父母心疼重病的儿女,写文章倾诉,乃人之常情;读者被文章感动,转发打赏完 全自愿,罗尔并没什么错。 既然是为生病的孩子募捐,就该公布孩子的医疗费用情况,及个人经济能力、所 需费用。罗尔通过卖文获取暴利,数额远远超过实际所需医疗费用,实属欺诈。 民众的善心固然可嘉,但盲从的善心并非真正的慈善。爱心人士应在清楚了解募 捐事件的前提下理性施善,这才是真正的慈善。 我国的慈善事业还不够发达,民众的慈善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网络募捐制 度应进一步完善。 其它角度,言之有理,亦可。 参考翻译: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年间,因贤良而被单荐,授官清河知县。该县很 贫瘠而地处交通要冲,官船每天来往不断,(征用的)役夫动辄以千来计算。前 任县令请示上级得到沐阳县五百人相助,然而这些人离家远,衣食艰难。李信圭 请求免去他们前来相助的差役,而让沐阳县代替清河县缴纳额外赋税的三分之 二,两县都觉得方便。当地风俗好盗墓和纵火(抢劫),李信圭设立教育警戒的 条文十三条,命令村民书写在牌上,每月的初一、十五加以告诫;并且将百姓的 勤劳、善良或怠惰、恶行公之于众,风俗因此得以改变。 宣德三年,信圭上疏说:“本县地广人稀,地处交通要道,使节络绎不绝,每天 征调百姓拖挽船只。丁壮已尽,连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荒废了农 桑。前年兵部有命令,紧急公事每只船派五个役夫,公事宽缓便不派人。现在这 道命令没有执行,征调的役夫不加限制,有时一只船竟至于征用役夫四五十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