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实际情况来看,在紧张的高三学习生活当中,老师还会有意强调一些自认为是重点的东西,从而会忽略了部分。 从题目来看,第二道简答题就被很多老师忽略了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怀鲁迅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 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 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 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 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 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 24.文中第三节所写的“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反映了青年男女什么样的心情?(3分) 【参考答案】(3分)“破裂似的心肺”:对鲁迅去世的悲痛。“紧捏的拳头”:决心继承鲁迅的遗志:对黑暗现 实的不满和愤恨。(对鲁迅的价值没有得到普遍认同的悲愤;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恨。) 25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参考答案】(6分)鲁迅逝世后,千万青年对他的爱戴和崇仰使人们更加认识到他的伟大,这表明了民族振兴的 希望。但鲁迅之死与黑暗势力的迫害有关,鲁迅逝世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民无动于衷、麻木不仁,这表明当时 中国还处在黑暗、蒙昧之中。 26.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这句话的理解。(6 分) 【参考答案】(6分)①象征手法。 ②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不死 或作:鲁迅虽然逝世 了,但新的力量必然产生。或作:表达了对民族和文化振兴的期盼 【考点】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要求对提供的文本材料要点作归纳,对所论问题作分析,并就艺术性 作鉴赏。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15分)18 实际情况来看,在紧张的高三学习生活当中,老师还会有意强调一些自认为是重点的东西,从而会忽略了部分。 从题目来看,第二道简答题就被很多老师忽略了。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4~26 题。 怀 鲁 迅 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 日上午 10 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 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 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 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 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 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936 年 10 月 24 日在上海 24.文中第三节所写的“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反映了青年男女什么样的心情?(3 分) 【参考答案】(3 分)“破裂似的心肺”:对鲁迅去世的悲痛。“紧捏的拳头”:决心继承鲁迅的遗志;对黑暗现 实的不满和愤恨。(对鲁迅的价值没有得到普遍认同的悲愤;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恨。) 25.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 分) 【参考答案】(6 分)鲁迅逝世后,千万青年对他的爱戴和崇仰使人们更加认识到他的伟大,这表明了民族振兴的 希望。但鲁迅之死与黑暗势力的迫害有关,鲁迅逝世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民无动于衷、麻木不仁,这表明当时 中国还处在黑暗、蒙昧之中。 26.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这句话的理解。(6 分) 【参考答案】(6 分)①象征手法。 ②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不死。 或作:鲁迅虽然逝世 了,但新的力量必然产生。 或作:表达了对民族和文化振兴的期盼。 【考点】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要求对提供的文本材料要点作归纳,对所论问题作分析,并就艺术性 作鉴赏。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