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北京大出版社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学术的尊严·精神的魅力 四、相关评论 好友朱苏力曾说,《乡土中国》“须是对生活有观察力、同时 又眼光开阔的中国学者才可能写出来的。在这种意义上,费的著 作…是无法替代的”。我深以为然。可以补充的是,这部短短 8 8 不足百页的小册子是我进入社会学的启蒙文献,在费孝通先生身 边十多年的日子里,这部著作也是我向先生求教、与先生交流的 媒介。后出版的《行行重行行》可以被认为是《乡土中国》的续 篇。这两部著作一起,共同展示了从农业中国向工业中国的过渡 特征。一个原本有着深厚的、乡土“位育”的中国社会,近百年 来正在被一个中国人并不熟悉却又不得不去努力熟悉的社会所改 变。尤其是在今天,当我重读《乡土中国》的时候,就像是先生 用他浓重的吴音普通话在向我讲述一个曾经美好的社会如何可以 变成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乡土中国》语言简练直白,说出了 许多人们不曾思考的道理。任何一个试图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 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邱泽奇《邱泽奇:2008暑假阅读社会篇》,载《南方周末》)四、相关评论 好友朱苏力曾说,《乡土中国》“须是对生活有观察力、同时 又眼光开阔的中国学者才可能写出来的。在这种意义上,费的著 作……是无法替代的”。我深以为然。可以补充的是,这部短短 不足百页的小册子是我进入社会学的启蒙文献,在费孝通先生身 边十多年的日子里,这部著作也是我向先生求教、与先生交流的 媒介。后出版的《行行重行行》可以被认为是《乡土中国》的续 篇。这两部著作一起,共同展示了从农业中国向工业中国的过渡 特征。一个原本有着深厚的、乡土“位育”的中国社会,近百年 来正在被一个中国人并不熟悉却又不得不去努力熟悉的社会所改 变。尤其是在今天,当我重读《乡土中国》的时候,就像是先生 用他浓重的吴音普通话在向我讲述一个曾经美好的社会如何可以 变成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乡土中国》语言简练直白,说出了 许多人们不曾思考的道理。任何一个试图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 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邱泽奇《邱泽奇:2008暑假阅读社会篇》,载《南方周末》)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