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28卷第2期 经济地理 Vol 28. No. 2 2008年3月 ECONOMIC GEOGRAPHY 文章编号:1000-8462(2008)02-0300-04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演化与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吴菊,郑林,陈建军2 (1.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中国江西南昌3002;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北京100101) 摘要:以鄱阳湖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1995200005年的遥感解译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 理统计功能以及SPS统计分析软件,对1985-2005年间的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和动态演变规律进行分析,揭示了近 20年来士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点并对其主要驱动因素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时期土地利用/覆盖的 变化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所差别。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类型中,耕地与水域之间的双向转换非常频繁;草地与耕 地,草地与林地之间的转化所占比例也较大;而建设用地是造成对耕地占用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同时每个时段由 于发展的目标不同,又有一些独特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②近些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动态演变主要是由 政策因素、人口增长和农业经济效应等因素共同驱动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鄱阳湖区;土地利用;驱动力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保障,在差30多倍。研究区域鄱阳湖区主要包括12个行政区,南 人口资源一环境发展(PRE)”复合系统中,土地资源处昌市区和九江市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余干县、波阳县、 基础地位。土地利用变化现象落实到具体区域上,便会湖口县、都昌县、星子县、德安县和永修县 表现出不同的区域特点,及其各驱动因子作用会呈现出不同 程度的变化P。因此,通过对一个地区过去的土地利用变化2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情况的分析找出其驱动因子,对于该区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 1985年、1995年、2000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 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该数据系列是目前可以 1研究区概况 获得的权威土地利用数据之一。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是 依据 Landsat5WM影像解译获得。以2000年的TM影像为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分界处的南岸,为基准,对2005年的M影像进行纠正。对比2000年和2005年 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泊。江西省境内的赣江、抚河、信江、的影像,解译出各地类动态变化的图斑。修改后将变化的地 饶河和修水五大河流经鄱阳湖入长江,形成一个完整的鄱阳类提取出来,生成2000-200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同 湖水系。鄱阳湖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具有“枯水一时通过处理得到2005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提取土 线洪水一片”的自然景观。洪水季节,烟波浩淼,在历年平均用类型变化信息。为了确保数据分类体系的一致性,本文采 高水位21.69m时,湖体面积可达4647m2;枯水季节湖面娄用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所采用的土地分类系统,将土地利用 缩,在湖的历年最低水位5.卿m时,湖体仅余146km2左右,相类型分为6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表1鄱阳湖区1985-2005年土地利用/覆盖面积及百分比 JTab, The area percentage of land use in poyang lake from 1985 to 200 也利 1985年 2000 用类型面积/hm2百分比/%面积/万hm2百分比/%面积/万hm2百分比/%面积/万hm2百分比/% 44.18 51.33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900 4.42 鄱阳湖水文数据来自于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重 实验室水文数据库。社会经济的统计数据来自于《新中国3鄱阳湖区土地利用/覆盖格局 五十年的江西》以及《江西统计年鉴》 利用所提取的1985-2005年4个年份的土地利用类型 ①收稿日期:007-10-23;修回日期2008-01-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561011)资助。 2 0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文章编号 :1000 - 8462 (2008) 02 - 0300 - 04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演化与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① 吴 菊 1 ,郑 林 1 ,陈建军 2 (1. 江西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学院 ,中国江西 南昌 330022 ;2. 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 北京 100101) 摘 要 :以鄱阳湖区为研究对象 ,利用 1985、1995、2000、2005 年的遥感解译数据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 理统计功能以及 SPSS统计分析软件 ,对 1985 —2005 年间的土地利用Π覆盖格局和动态演变规律进行分析 ,揭示了近 20 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点 ,并对其主要驱动因素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表明 : ①不同时期土地利用Π覆盖的 变化既有相似之处 ,又有所差别。在土地利用Π覆盖变化类型中 ,耕地与水域之间的双向转换非常频繁 ;草地与耕 地 ,草地与林地之间的转化所占比例也较大 ;而建设用地是造成对耕地占用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 ;同时每个时段由 于发展的目标不同 ,又有一些独特的土地利用Π覆盖变化特征。②近些年来 ,土地利用Π土地覆盖动态演变主要是由 政策因素、人口增长和农业经济效应等因素共同驱动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鄱阳湖区 ;土地利用 ;驱动力 中图分类号 :F301. 24 文献标识码 :A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保障 ,在 “人口 —资源 —环境 —发展(PRED) ”复合系统中 ,土地资源处 于基础地位[1 ] 。土地利用变化现象落实到具体区域上 ,便会 表现出不同的区域特点 ,及其各驱动因子作用会呈现出不同 程度的变化[2 ] 。因此 ,通过对一个地区过去的土地利用变化 情况的分析 ,找出其驱动因子 ,对于该区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 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研究区概况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长江中、下游分界处的南岸 ,为 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泊。江西省境内的赣江、抚河、信江、 饶河和修水五大河流经鄱阳湖入长江 ,形成一个完整的鄱阳 湖水系。鄱阳湖是一个季节性、吞吐型的湖泊 ,具有“枯水一 线 ,洪水一片”的自然景观。洪水季节 ,烟波浩淼 ,在历年平均 高水位 21. 69m 时 ,湖体面积可达 4 647km2 ;枯水季节湖面萎 缩 ,在湖的历年最低水位 5. 9m 时 ,湖体仅余 146km2 左右 , 相 差 30 多倍[3 ] 。研究区域鄱阳湖区主要包括 12 个行政区 ,南 昌市区和九江市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余干县、波阳县、 湖口县、都昌县、星子县、德安县和永修县。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985 年、1995 年、2000 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 ,该数据系列是目前可以 获得的权威土地利用数据之一。2005 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是 依据 Landsat - 5 TM 影像解译获得。以 2000 年的 TM 影像为 基准 ,对 2005 年的 TM影像进行纠正。对比 2000 年和 2005 年 的影像 ,解译出各地类动态变化的图斑。修改后将变化的地 类提取出来 ,生成 2000 —2005 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同 时 ,通过处理得到 2005 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提取土地利 用类型变化信息。为了确保数据分类体系的一致性 ,本文采 用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所采用的土地分类系统 ,将土地利用 类型分为 6 类 :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表 1 鄱阳湖区 1985 —2005 年土地利用Π覆盖面积及百分比 Tab. 1 The area and percentage of land use in Poyang lake from 1985 to 2005 土地利 用类型 1985 年 面积Π万 hm2 百分比Π% 1995 年 面积Π万 hm2 百分比Π% 2000 年 面积Π万 hm2 百分比Π% 2005 年 面积Π万 hm2 百分比Π% 耕地 89. 86 44. 44 91. 35 45. 18 89. 33 44. 18 89. 92 44. 47 林地 51. 37 25. 41 51. 41 25. 42 51. 33 25. 38 51. 31 25. 38 草地 7. 10 3. 51 7. 08 3. 5 7. 02 3. 47 6. 72 3. 32 水域 39. 39 19. 48 37. 52 18. 56 39. 60 19. 58 38. 99 19. 28 建设用地 5. 49 2. 71 5. 91 2. 92 5. 96 2. 95 6. 29 3. 11 未利用地 9. 00 4. 45 8. 94 4. 42 8. 96 4. 43 8. 98 4. 44 鄱阳湖水文数据来自于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重 点实验室水文数据库。社会经济的统计数据来自于《新中国 五十年的江西》[4 ]以及《江西统计年鉴》[5 ,6 ] 。 3 鄱阳湖区土地利用Π覆盖格局 利用所提取的 1985 —2005 年 4 个年份的土地利用类型 第 28 卷第 2 期 2008 年 3 月 经 济 地 理 ECONOMIC GEOGRAPHY Vol. 28 , No. 2 Mar. , 2008 ①收稿日期 :2007 - 10 - 23 ;修回日期 :2008 - 01 - 1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0561011) 资助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