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254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29卷 2号桥台反之,由左端到右端,与右线隧道的距离逐 渐增大,沉降值也逐渐增大,由2.6mm增大为 4.2mm· (3)计算结果表明,隧道拱顶的最大沉降量约 为11mm,满足设计要求(<45mm),如图8所示. 竖向上最大沉降的影响延伸到拱顶以上2m范围 内,横向上仅在超前预支护两侧很小范围内有所影 响,这也证明了进行超前预支护是十分必要的,拱 顶上方,离拱顶越远的土体,开挖所引起的沉降越 小,沉降值由11mm逐渐递减为地表处的5.2mm, 图7桥台最终沉降示意图(单位:m) 而且左右线隧道中心间距为30.2m,越接近两隧道 Fig-7 Sketch of ultimate settlement contour of the platform(unit: 中心连线的中点,土体的沉降量越小,连线中点区域 m) 沉降量约为2mm,这表明左右线隧道开挖相互的影 响也逐渐减小,沉降值由4.7mm减小为2.7mm, 响很小 AVRES=M世 DX-0.040291 SMN=-0.010833 SMX=-0.040291 -0011000 -000956 -0.008111 -0006667 0.005222 -0003778 0.00233 -0000889 -0000556 0,002000 图8拱顶沉降示意图(单位:m) Fig-8 Sketch of Contour of vault settlement (unit:m) 3计算与实测结果比较 表的交汇处),拱顶量测点K3十960(左线拱顶)、 K3十958(右线拱顶)、玉蜓桥桥台测点CJ23一4布设 结合本计算所取里程为K3十951.968,现场测 在计算模型中的1号到3号桥台之间,表3为以上 点标号分别为地表沉降观测点ZCJ13-2(左线隧道 各点的现场监测资料,图9为对应监测点的沉降 中线与地表交汇处)、YCJ13一2(右线隧道中线与地 曲线 表3各测点量测结果 Table 3 Results of different measured points 测点编号 初始高程/m 上次高程/m 本次高程/m 累计沉降/mm 沉降速率/(mmd一1) 2C13-2 40.90356 40.89360 40.89257 -6.23 -0.05 YCJ13-2 40.45135 40.44529 40.44395 -5.95 -0.06 K3+960 23.99840 23.98610 23.98600 -12.80 -0.03 K3+958 24.09610 24.08330 24.08340 -12.30 -0.03 CJ234 40.91037 40.90202 40.90198 -6.39 -0.02 对比监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施工完成 因主要有: 时监测结果中地表、拱顶及桥台沉降最大值分别为 (1)计算中未考虑地下水损失而引起的地表固 6.23,12.8,6.39mm,而计算结果则分别为5.1, 结沉降,研究范围虽然只存在少量的地下滞水,且构 10.7,4.7mm,即计算结果小于现场监测结果.其原 筑了结构的自防水体系,但在实际施工中不可能实图7 桥台最终沉降示意图(单位:m) Fig.7 Sketch of ultimate settlement contour of the platform (unit: m) 响也逐渐减小‚沉降值由4∙7mm 减小为2∙7mm. 2号桥台反之‚由左端到右端‚与右线隧道的距离逐 渐增大‚沉降值也逐渐增大‚由 2∙6mm 增大为 4∙2mm. (3) 计算结果表明‚隧道拱顶的最大沉降量约 为11mm‚满足设计要求(<45mm)‚如图8所示. 竖向上最大沉降的影响延伸到拱顶以上2m 范围 内‚横向上仅在超前预支护两侧很小范围内有所影 响‚这也证明了进行超前预支护是十分必要的.拱 顶上方‚离拱顶越远的土体‚开挖所引起的沉降越 小‚沉降值由11mm 逐渐递减为地表处的5∙2mm. 而且左右线隧道中心间距为30∙2m‚越接近两隧道 中心连线的中点‚土体的沉降量越小‚连线中点区域 沉降量约为2mm‚这表明左右线隧道开挖相互的影 响很小. 图8 拱顶沉降示意图(单位:m) Fig.8 Sketch of Contour of vault settlement (unit: m) 3 计算与实测结果比较 结合本计算所取里程为 K3+951∙968‚现场测 点标号分别为地表沉降观测点 ZCJ13-2(左线隧道 中线与地表交汇处)、YCJ13-2(右线隧道中线与地 表的交汇处)‚拱顶量测点 K3+960(左线拱顶)、 K3+958(右线拱顶)、玉蜓桥桥台测点 CJ23-4布设 在计算模型中的1号到3号桥台之间.表3为以上 各点的现场监测资料‚图9为对应监测点的沉降 曲线. 表3 各测点量测结果 Table3 Results of different measured points 测点编号 初始高程/m 上次高程/m 本次高程/m 累计沉降/mm 沉降速率/(mm·d -1) ZCJ13-2 40∙90356 40∙89360 40∙89257 -6∙23 -0∙05 YCJ13-2 40∙45135 40∙44529 40∙44395 -5∙95 -0∙06 K3+960 23∙99840 23∙98610 23∙98600 -12∙80 -0∙03 K3+958 24∙09610 24∙08330 24∙08340 -12∙30 -0∙03 CJ23-4 40∙91037 40∙90202 40∙90198 -6∙39 -0∙02 对比监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施工完成 时监测结果中地表、拱顶及桥台沉降最大值分别为 6∙23‚12∙8‚6∙39mm‚而计算结果则分别为5∙1‚ 10∙7‚4∙7mm‚即计算结果小于现场监测结果.其原 因主要有: (1) 计算中未考虑地下水损失而引起的地表固 结沉降‚研究范围虽然只存在少量的地下滞水‚且构 筑了结构的自防水体系‚但在实际施工中不可能实 ·254·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29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