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响。 ·常常与盐渍化伴生的另一种现象是水满,即沼泽化。传统灌涿技术,如沟灌和渠灌,常有 过量水分下渗至底土,在排水不良的地形部位上潜水位逐渐提高,使土壤表层和表下层水分过 多,造成缺氧环境,妨得作物生长,俗称水涝。 四.人类与岩石圈 岩石圈是人类生存环境中最下面的一个圈层,又是地球内部各图层的最外层。众所周知,地 球内部也分成几个國层。从地心向外,分别是固态内核、液态外核、地慢和地壳。 ·岩石圈对人类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向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化石燃料和矿物燃料 ·(一)化石燃料 从人类全部历史来看,化石燃料大规棋使用的历史尚不足20年。历史上长期使用的燃料 是薪柴、木炭、作物秸杆和畜粪。进入 20世纪以后,煤炭才开始占主导地位。石油更是一个 后来者,从1920年起其开采量大幅度上升,开始了能源供应的“石油时代”。从1929年至1971 年,世界煤炭产量增长了70%,同期石油产量增长了1000%。 ·(二)矿物原料 人类利用矿物资源的历史不算长,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人类首次学会从矿石中提取金属, 进入青铜时代。3000年以后,到了公元1709年,英国人达比发明了用焦炭作燃料熔炼铁,才 进入近代的钢铁时代,钢铁也成了现代一切工业的基础。 当之 广物原料和化 燃料的 ,其储量是巨大的。但 是,由于人口的持 的需求 将耗调。如何迅速实现向新衬料与新能源的转变,已经成为关系到人类末来 传统因 生存与发展的要 :人类与生物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的部分,即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总体。生 物圈的发育经历了大约30亿年的历程。从30亿年前出现原始细菌开始,20亿年前出现了能进 行光合作用的固氨生物,释放出氧气,并在约16亿年前形成了含氧气的大气围。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从海平 海平面以上9 m的范围。在这 个范围内有正等 的生命存在 生 系统内音 断进行着物质、 能量 信息的 而人类 从农业社 会进入 业 正云元 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米 技术发用 自然的奴 类在过去相当长的时 期处 参者书以胜荆者和古债者的姿态出现,陵环丁人类同大自然的平圆和和通: 11黄润华,贾振邦环境学基础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ing in the En t.Wads h.1996 13引关伯仁主编环境科学基础教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14中国21一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5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16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署.世界资源报告:1994一1995,第6卷。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响。 • 常常与盐渍化伴生的另一种现象是水涝,即沼泽化。传统灌溉技术,如沟灌和渠灌,常有 过量水分下渗至底土,在排水不良的地形部位上潜水位逐渐提高,使土壤表层和表下层水分过 多,造成缺氧环境,妨碍作物生长,俗称水涝。 四.人类与岩石圈 •岩石圈是人类生存环境中最下面的一个圈层,又是地球内部各圈层的最外层。众所周知,地 球内部也分成几个圈层。从地心向外,分别是固态内核、液态外核、地幔和地壳。 • 岩石圈对人类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向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化石燃料和矿物燃料。 •(一)化石燃料 • 从人类全部历史来看,化石燃料大规模使用的历史尚不足 200 年。历史上长期使用的燃料 是薪柴、木炭、作物秸秆和畜粪。进入 20 世纪以后,煤炭才开始占主导地位。石油更是一个 后来者,从 1920 年起其开采量大幅度上升,开始了能源供应的“石油时代”。从 1929 年至 1971 年,世界煤炭产量增长了 70%,同期石油产量增长了 1000%。 •(二)矿物原料 • 人类利用矿物资源的历史不算长,大约在公元前 6000 年人类首次学会从矿石中提取金属, 进入青铜时代。3000 年以后,到了公元 1709 年,英国人达比发明了用焦炭作燃料熔炼铁,才 进入近代的钢铁时代,钢铁也成了现代一切工业的基础。 • 总之,岩石圈是人类所需要的矿物原料和化石燃料的储藏所,其储量是巨大的。但 是,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和技术的迅速进步,对矿产与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原料与燃料 行将耗竭。如何迅速实现向新材料与新能源的转变,已经成为关系到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的要 务。 五.人类与生物圈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的部分,即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总体。生 物圈的发育经历了大约 30 亿年的历程。从 30 亿年前出现原始细菌开始,20 亿年前出现了能进 行光合作用的固氮生物,释放出氧气,并在约 16 亿年前形成了含氧气的大气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从海平面一下 10km 到海平面以上 9km 的范围。在这 个范围内有正常的生命存在,生态系统内部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循环。而人类 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掌握了可以同大自然相抗衡的力量。尤其是最近半个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终于使人类从大自然的奴隶变成大自然的主人,但人类在过去相当长的时 期处处以胜利者和占领者的姿态出现,破坏了人类同大自然的平衡和和谐。 参考书 •[1]黄润华,贾振邦.环境学基础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Miller G T. Living in the Environment.Wadsworth.1996 •[3]关伯仁主编.环境科学基础教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4]中国 21—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5]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保护 21 世纪议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6]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署.世界资源报告:1994—1995, 第 6 卷.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