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 工程科学学报,第39卷,第12期 100 100 (a) 奥氏体 90 奥氏体 铁素体 00 状本 珠光体 奥氏体实测值 70 铁素体实测值 60 4 04 20 2 10 10- 600 800 1000 1200 600 800 1000 1200 温度C 温度PC 图8不同钢种的冷却相变曲线.(a)J55:(b)sS400 Fig.8 Phase transformation curves of different steels:(a)J55:(b)SS400 能会引发铸坯表面的红送裂纹,即热装裂纹.而低于 体临界转变量∫,所对应的热装温度.应该指出,J55钢 ∫,对应温度送装,奥氏体大量转变为铁素体和珠光体, 高温共聚焦实验采用600℃温装,晶粒从200um细化 由于相变比较充分,再加热奥氏体化后,新晶粒并未沿 至约30m,而SS400钢加热炉实验在770℃热装,晶 袭原晶界形成,而是晶界和晶内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同 粒从300m细化至约200um,两实验下的晶粒细化程 时发生奥氏体相变,如图9(b). 度差异较大.除铁素体转变量略有不同外,这一现象 可能与两实验中钢种的合金成分差异有关(J55含 (a Nb+Ti,SS400无微合金元素),或许有必要针对这两 种晶粒细化程度的差异,对不同钢种双相区内奥氏体 相变与析出行为对晶粒细化的影响做进一步研究、 析出物 4 结论 b (1)高温共聚焦实验结果表明,J55钢双相区内 700℃热装时,组织为晶界膜状先共析铁素体、少量魏 氏体和奥氏体,再加热至1200℃,奥氏体晶粒大小、位 新奥氏体 置基本不变.铁素体区600℃温装时,组织为铁素体+ 珠光体,再加热至1200℃,奥氏体晶粒从200μm明显 图9不同温度送装组织演变行为机制.(a)高于热装:(b) 低于f温装 细化至30μm,且原晶界消失. (2)对比了SS400钢坯在不同双相区温度(820~ Fig.9 Mechanism of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t different hot-char- ging temperatures:(a)hot charging abovef:(b)warm charging 770℃)热装前后奥氏体晶粒的变化.结果表明,基体 below fa 晶粒细化程度取决于入炉时的铁素体转变量.当铁素 体转变量至少大于70%时,再加热重新奥氏体化之后 为此,建议在铸坯未发生铁素体转变时就进行热 的晶粒才会有所细化.当铁素体量达到69.5%时,晶 装,即高温热装;或是当冷却获得一定铁素体量后再进 粒从300μm细化至254.5μm;当铁素体量达到 行热装.对于后一种思路,钢厂现有的做法只是笼统 81.4%时,晶粒从300μm细化至213.8μm 地认为对于此类热装裂纹敏感性强钢种不适合双相区 (3)提出了基于奥氏体晶粒细化的铁素体转变量 热装,一定要Ar以下温装.其实,只要合理控制表层 临界比例∫的概念.对于热装裂纹敏感性强的钢种, 温度,使铁素体转变量超过其临界值∫,即使在双相区 即使是双相区热装,只要保证其铁素体转变量超过∫ 热装,依然可有效避免热装或粗轧过程裂纹的产生, 时,在对应的温度下热装便可有效细化后续加热过程 这样既有利于降低能耗,也有利提升铸坯质量与生产 中的奥氏体晶粒,减少热装或粗轧裂纹的发生倾向 效率. 参考文献 不同钢种凝固收缩特性与高温热物性参数有较大 [Zhou Y,Wang S J,He L Y,et al.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差异,尤其是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温度差异明显.故 measures of surface crack on low carbon niobium steel.J fron Steel 应对钢种分类,通过实验或模型确定不同钢种的铁素 Res,2012,24(1):40工程科学学报,第 39 卷,第 12 期 图 8 不同钢种的冷却相变曲线 . ( a) J55; ( b) SS400 Fig. 8 Phase transformation curves of different steels: ( a) J55; ( b) SS400 能会引发铸坯表面的红送裂纹,即热装裂纹. 而低于 fA对应温度送装,奥氏体大量转变为铁素体和珠光体, 由于相变比较充分,再加热奥氏体化后,新晶粒并未沿 袭原晶界形成,而是晶界和晶内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同 时发生奥氏体相变,如图 9( b) . 图 9 不同温度送装组织演变行为机制. ( a) 高于 fA 热装; ( b) 低于 fA温装 Fig. 9 Mechanism of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t different hot-charging temperatures: ( a) hot charging above fA ; ( b) warm charging below fA 为此,建议在铸坯未发生铁素体转变时就进行热 装,即高温热装; 或是当冷却获得一定铁素体量后再进 行热装. 对于后一种思路,钢厂现有的做法只是笼统 地认为对于此类热装裂纹敏感性强钢种不适合双相区 热装,一定要 Ar1以下温装. 其实,只要合理控制表层 温度,使铁素体转变量超过其临界值 fA,即使在双相区 热装,依然可有效避免热装或粗轧过程裂纹的产生. 这样既有利于降低能耗,也有利提升铸坯质量与生产 效率. 不同钢种凝固收缩特性与高温热物性参数有较大 差异,尤其是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温度差异明显. 故 应对钢种分类,通过实验或模型确定不同钢种的铁素 体临界转变量 fA所对应的热装温度. 应该指出,J55 钢 高温共聚焦实验采用 600 ℃温装,晶粒从 200 μm 细化 至约 30 μm,而 SS400 钢加热炉实验在 770 ℃ 热装,晶 粒从 300 μm 细化至约 200 μm,两实验下的晶粒细化程 度差异较大. 除铁素体转变量略有不同外,这一现象 可能与两实验中钢种的合金成分差异有关 ( J55 含 Nb + Ti,SS400 无微合金元素) ,或许有必要针对这两 种晶粒细化程度的差异,对不同钢种双相区内奥氏体 相变与析出行为对晶粒细化的影响做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 1) 高温共聚焦实验结果表明,J55 钢双相区内 700 ℃ 热装时,组织为晶界膜状先共析铁素体、少量魏 氏体和奥氏体,再加热至 1200 ℃,奥氏体晶粒大小、位 置基本不变. 铁素体区 600 ℃ 温装时,组织为铁素体 + 珠光体,再加热至 1200 ℃,奥氏体晶粒从 200 μm 明显 细化至 30 μm,且原晶界消失. ( 2) 对比了 SS400 钢坯在不同双相区温度( 820 ~ 770 ℃ ) 热装前后奥氏体晶粒的变化. 结果表明,基体 晶粒细化程度取决于入炉时的铁素体转变量. 当铁素 体转变量至少大于 70% 时,再加热重新奥氏体化之后 的晶粒才会有所细化. 当铁素体量达到 69. 5% 时,晶 粒从 300 μm 细 化 至 254. 5 μm; 当 铁 素 体 量 达 到 81. 4% 时,晶粒从 300 μm 细化至 213. 8 μm. ( 3) 提出了基于奥氏体晶粒细化的铁素体转变量 临界比例 fA的概念. 对于热装裂纹敏感性强的钢种, 即使是双相区热装,只要保证其铁素体转变量超过 fA 时,在对应的温度下热装便可有效细化后续加热过程 中的奥氏体晶粒,减少热装或粗轧裂纹的发生倾向. 参 考 文 献 [1] Zhou Y,Wang S J,He L Y,et 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surface crack on low carbon niobium steel. J Iron Steel Res,2012,24( 1) : 40 · 24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