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然而,“齐木匠”登上大学讲台一事,却像花边新闻一样在社会上传播,引起了 不小的波澜,支持者有之,但更多的却是反对之声。反对者认为,把一个没有受 过任何正规教育、木匠出身的老头聘为教授,简直是对艺术学院的侮辱。他们群 起而攻之,流言飞语、明枪暗箭满天飞,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这时的 徐悲鸿势单力薄,孤掌难鸣,不得不在第二年黯然离开北平南下。他向齐白石告 别,老人黯然伤怀,为他画了一幅《月下寻归图》。画面上一位穿长袍的老人扶 杖而行,并题了两首诗:“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 杖藜扶梦访徐熙(南唐著名画家) 朝不见令人思,重聚陶然未有期。深 信人间神鬼力,白皮松外暗风吹。”在第一首诗的最后,还附有一行小字:“悲 鸿先生辞余出燕,余问南归何处?答:月满在上海,缺,在南京。” 1931年5月,为了扩大齐白石的影响,徐悲鸿说服中华书局的主要负责人舒新 城出版了《齐白石画集》,并亲自编辑并为之写序。他评价齐白石的画说:“齐 白石之长处,在有色彩,一往直前,无所顾忌,惟多红而少绿。或其性格所尚, 写昆虫突过古人,其虾、蟹、雏鸡、芭蕉,以墨写者,俱体物精微,纯然独创。” 1933年初,徐悲鸿携带中国著名画家的作品到欧洲举行巡回展,使欧洲更多的 国家认识和了解了中国的大画家齐白石和他的作品,从而使他的画走向世界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徐悲鸿回到北平,两位艺术大师在阔别十七年之后又得以重 逢,欣喜之情不待言表。他们常在一起作画,悲鸿画鸡,白石老人便补块石头 白石老人画蜻蜓,悲鸿便补束花草。在徐悲鸿纪念馆里,有一幅徐悲鸿画鸡、齐 白石补石和兰草的画。据说在1947年的除夕夜,艺专有一位年轻的裱画工向徐 悲鸿讨画,徐悲鸿欣然答应,顷刻间两只公鸡跃然纸上。正画在兴头上,突然 停电了,只好改日补画。谁也没有料到,这一拖就是几年。后来徐悲鸿突然病逝 了。裱画工想到了齐白石,在他的恳求下,已经九十多岁的白石老人答应了他的 要求,看到徐悲鸿笔下两只公鸡似在对话,于是就在上面那只鸡的下边用浓墨补 画了石与兰,一下子使这幅画更加生动可爱,这幅画也成为两位大师合作的绝响 了 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年事己高,主要是在家里画画,颐养天年。徐悲鸿此时五 十四岁,正当盛年,但由于长期的奔波等,身体很不好。然而他非常珍惜时光, 常常带着病工作。作为新中国第一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徐悲鸿担负着联络和团结全国美术工作者,培养和教育年轻的美术人才的重任。 对于和自己有莫逆之交的齐白石,他更是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1953年9月,徐悲鸿不幸脑溢血逝世。但在很长的时间内,周围的人谁也不敢 把这个噩耗告诉齐白石怕他老人家接受不了。老人问:“怎么不见徐悲鸿来?” 大家只好推托说开会去了,出差去了,又出国去了。过去每年徐悲鸿院子里的桃然而,“齐木匠”登上大学讲台一事,却像花边新闻一样在社会上传播,引起了 不小的波澜,支持者有之,但更多的却是反对之声。反对者认为,把一个没有受 过任何正规教育、木匠出身的老头聘为教授,简直是对艺术学院的侮辱。他们群 起而攻之,流言飞语、明枪暗箭满天飞,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这时的 徐悲鸿势单力薄,孤掌难鸣,不得不在第二年黯然离开北平南下。他向齐白石告 别,老人黯然伤怀,为他画了一幅《月下寻归图》。画面上一位穿长袍的老人扶 杖而行,并题了两首诗:“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 杖藜扶梦访徐熙(南唐著名画家)。”“一朝不见令人思,重聚陶然未有期。深 信人间神鬼力,白皮松外暗风吹。”在第一首诗的最后,还附有一行小字:“悲 鸿先生辞余出燕,余问南归何处?答:月满在上海,缺,在南京。” 1931 年 5 月,为了扩大齐白石的影响,徐悲鸿说服中华书局的主要负责人舒新 城出版了《齐白石画集》,并亲自编辑并为之写序。他评价齐白石的画说:“齐 白石之长处,在有色彩,一往直前,无所顾忌,惟多红而少绿。或其性格所尚, 写昆虫突过古人,其虾、蟹、雏鸡、芭蕉,以墨写者,俱体物精微,纯然独创。” 1933 年初,徐悲鸿携带中国著名画家的作品到欧洲举行巡回展,使欧洲更多的 国家认识和了解了中国的大画家齐白石和他的作品,从而使他的画走向世界。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徐悲鸿回到北平,两位艺术大师在阔别十七年之后又得以重 逢,欣喜之情不待言表。他们常在一起作画,悲鸿画鸡,白石老人便补块石头; 白石老人画蜻蜓,悲鸿便补束花草。在徐悲鸿纪念馆里,有一幅徐悲鸿画鸡、齐 白石补石和兰草的画。据说在 1947 年的除夕夜,艺专有一位年轻的裱画工向徐 悲鸿讨画,徐悲鸿欣然答应,顷刻间两只公鸡跃然纸上。正画在兴 头上,突然 停电了,只好改日补画。谁也没有料到,这一拖就是几年。后来徐悲鸿突然病逝 了。裱画工想到了齐白石,在他的恳求下,已经九十多岁的白石老人答应了他的 要求,看到徐悲鸿笔下两只公鸡似在对话,于是就在上面那只鸡的下边用浓墨补 画了石与兰,一下子使这幅画更加生动可爱,这幅画也成为两位大师合作的绝响 了。 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年事已高,主要是在家里画画,颐养天年。徐悲鸿此时五 十四岁,正当盛年,但由于长期的奔波等,身体很不好。然而他非常珍惜时光, 常常带着病工作。作为新中国第一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徐悲鸿担负着联络和团结全国美术工作者,培养和教育年轻的美术人才的重任。 对于和自己有莫逆之交的齐白石,他更是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1953 年 9 月,徐悲鸿不幸脑溢血逝世。但在很长的时间内,周围的人谁也不敢 把这个噩耗告诉齐白石,怕他老人家接受不了。老人问:“怎么不见徐悲鸿来?” 大家只好推托说开会去了,出差去了,又出国去了。过去每年徐悲鸿院子里的桃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