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赵焕娟等:甲烷预混气螺旋爆轰的定量不稳定性研究 ·1523· 化、化工行业及其他存在可燃气体的场所带来严肃的 的.在Lee等和Zhao等的研究中,他们最终求 安全防爆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题目.安全领 助于手绘记录扫描,得到可以进行数字处理的图片. 域无可避免地涉及各种爆燃形态,有些事故难以用普 在进行烟膜手绘记录时需要一定的主观性人为判 通燃爆理论解释,常规研究甚少考虑爆轰.甲烷是煤 断,以消除少量的杂散线和实验中误操作导致的线 矿井下瓦斯气的主要成分,研究甲烷预混气的爆轰特 条.实际上,CH,+20,是一种不稳定爆轰气体,但是 性十分必要.许多学者使用烟膜研究爆轰现象,胞格 其爆轰初始压力极限较高,相较于很多敏感且不稳 结构是研究爆轰的关键0.国内的学者也对气相规则 定的气体来说,CH是一种不敏感且不稳定气体,在 胞格爆轰波起爆与传播进行研究-,最近在胞格形 实验过程中需要十分精确地操作以避免影响不规则 成机理及其量化规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4-刀 度的分析,所以目前为止少见有针对CH,的研究. Lee等圆指出,根据爆轰是否稳定,存在着两种熄 在过去几十年里,尽管对爆轰的稳定性理论开展广 爆机制.对于稳定爆轰,爆轰结构可以通过ZND模型 泛研究,但目前仍然没有一个定量的理论,仍然缺少 来描述,并且横波在爆轰传播中的作用可以忽略。相 合理的分析. 反,对于不稳定爆轰,横波则起到决定性作用.左手三 本文使用数字化图像技术处理实验得到的烟膜记 波点轨迹和右手三波点轨迹形成的胞格结构的量化研 录,研究不同初始条件下CH4+202预混气的爆轰速 究在爆轰传播中非常重要.因此,定量分析甲烷预混 度和爆轰不稳定程度,系统给出CH+20,预混气的 气的爆轰不稳定性对完善甲烷的爆轰机理有重要意 性质,以分析甲烷的爆轰机理. 义.多年来,使用烟熏过的烟膜来记录爆轰的胞格结 构一直是主要的爆轰现象研究手段,三波点轨迹组成 1CH4+202预混气爆轰实验 胞格结构,现在这种技术已经成为测量不稳定爆轰面 1.1实验内容 胞格尺寸的标准技术网.然而,实验中获得的烟膜上 该爆轰实验使用内径50.8mm的起爆管,如图1 的记录并非直线前进,为了解释这个现象并且给出选 所示.实验管道由引爆管段和实验管段组成,引爆管 择“代表三波点轨迹间距”数据的依据,就需要相当多 材料为Q345钢,长度为1.01m:实验段材料为透明的 的经验来进行实验及分析.以往描述“规则轨迹”和 高强度塑料管,为便于采集数据并考虑稳固性,由两管 “不规则轨迹”分别指向“稳定爆轰”和“不稳定爆 段构成,单管段长度为1900mm,两管段间靠法兰内部 轰”,通常来说,烟膜轨迹来描述的“规则轨迹”和“不 的橡胶圈达到密封效果.在引爆管段内充入C,H,+ 规则轨迹”的分类是定性和主观的.文献0]中所提 O,(采用化学计量配比,称为Dive气),用于促进爆轰 到的某些所谓的“稳定”的混合气(如使用Agon气体 开始.实际操作中,在金属管前端外接一个小型的金 进行过高度稀释的C,H2+0,和2H2+02混合气)所 属管,金属管两端均设置开关,该小型金属管存储之后 得到的烟膜上的记录是相当规则的,因此比较容易确 充入引爆管的Dive气.首先,断开小型金属管与实验 定间距.然而,对于所谓的“不稳定”的混合气(例如 管道,在实验管道内充预混气的压力至P,(kPa):然 C,H2+5N20,CH,+202等)所得到的烟膜上的记录是 后,在小型金属管内充Dive气压力至P2;之后,连通 高度不规则的.如果爆轰是不稳定的,那么烟膜记录 小型金属管和实验管道,将Drive气快速平稳地放入 的结构形态也不规则 实验管道,避免Dive气与实验气混合过多而影响实 实际上烟膜记录的是管道内壁处三波点留下的轨 验结果.小型金属管与实验管道连通后,两个管道内 迹,不能定义其为胞格尺寸,爆轰波在管道中的空间结 压力均变成P,,P,即是实际的实验初始压力.利用等 构当前并不清楚,只能观察管壁上的情况.此处称前 容条件计算所需要使用的Dive气及CH,+2O,预混 面学者描述的胞格尺寸为三波点轨迹间距,以三波点 气分压,计算公式如下: 轨迹的不规则度来描述预混气爆轰不稳定度是合 [P V=P(V-V)', 理的 (1) 于是,需要得到更客观衡量的爆轰规律性和三 lP2☒=P,(V2+V)'. 烟膜 波点轨迹不规则性的定量描述办法I-.Shepherd 50.8 mm 等u3-和Lee等圆都尝试过使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引爆 1010mm 1900mm 1900mm 进行分析.然而,如果直接扫描烟膜来获得三波点轨 图1中50.8mm爆轰管道结构简图 迹线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存在非均匀烟灰沉积物导 Fig.1 Detonation structure diagram with an inner diameter of 50.8 致的“灰度不均匀”和“误差”,调整“灰度”是必需 mm赵焕娟等: 甲烷预混气螺旋爆轰的定量不稳定性研究 化、化工行业及其他存在可燃气体的场所带来严肃的 安全防爆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题目. 安全领 域无可避免地涉及各种爆燃形态,有些事故难以用普 通燃爆理论解释,常规研究甚少考虑爆轰. 甲烷是煤 矿井下瓦斯气的主要成分,研究甲烷预混气的爆轰特 性十分必要. 许多学者使用烟膜研究爆轰现象,胞格 结构是研究爆轰的关键[1]. 国内的学者也对气相规则 胞格爆轰波起爆与传播进行研究[2--3],最近在胞格形 成机理及其量化规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4--7]. Lee 等[8]指出,根据爆轰是否稳定,存在着两种熄 爆机制. 对于稳定爆轰,爆轰结构可以通过 ZND 模型 来描述,并且横波在爆轰传播中的作用可以忽略. 相 反,对于不稳定爆轰,横波则起到决定性作用. 左手三 波点轨迹和右手三波点轨迹形成的胞格结构的量化研 究在爆轰传播中非常重要. 因此,定量分析甲烷预混 气的爆轰不稳定性对完善甲烷的爆轰机理有重要意 义. 多年来,使用烟熏过的烟膜来记录爆轰的胞格结 构一直是主要的爆轰现象研究手段,三波点轨迹组成 胞格结构,现在这种技术已经成为测量不稳定爆轰面 胞格尺寸的标准技术[9]. 然而,实验中获得的烟膜上 的记录并非直线前进,为了解释这个现象并且给出选 择“代表三波点轨迹间距”数据的依据,就需要相当多 的经验来进行实验及分析. 以往描述“规则轨迹”和 “不规则轨 迹”分 别 指 向“稳 定 爆 轰”和“不 稳 定 爆 轰”,通常来说,烟膜轨迹来描述的“规则轨迹”和“不 规则轨迹”的分类是定性和主观的. 文献[10]中所提 到的某些所谓的“稳定”的混合气( 如使用 Argon 气体 进行过高度稀释的 C2H2 + O2 和 2H2 + O2 混合气) 所 得到的烟膜上的记录是相当规则的,因此比较容易确 定间距. 然而,对于所谓的“不稳定”的混合气( 例如 C2H2 + 5N2O,CH4 + 2O2 等) 所得到的烟膜上的记录是 高度不规则的. 如果爆轰是不稳定的,那么烟膜记录 的结构形态也不规则. 实际上烟膜记录的是管道内壁处三波点留下的轨 迹,不能定义其为胞格尺寸,爆轰波在管道中的空间结 构当前并不清楚,只能观察管壁上的情况. 此处称前 面学者描述的胞格尺寸为三波点轨迹间距,以三波点 轨迹的不规则度来描述预混气爆轰不稳定度是合 理的. 于是,需要得到更客观衡量的爆轰规律性和三 波点轨迹不规则性 的 定 量 描 述 办 法[11--12]. Shepherd 等[13--14]和 Lee 等[8]都尝试过使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进行分析. 然而,如果直接扫描烟膜来获得三波点轨 迹线是十分困难的. 因为存在非均匀烟灰沉积物导 致的“灰度 不 均 匀”和“误 差”,调 整“灰 度”是 必 需 的. 在 Lee 等[8]和 Zhao 等[15]的研究中,他们最终求 助于手绘记录扫描,得到可以进行数字处理的图片. 在进行烟膜手绘记录时需要一定的主观性人为判 断,以消除少量的杂散线和实验中误操作导致的线 条. 实际上,CH4 + 2O2 是一种不稳定爆轰气体,但是 其爆轰初始压力极限较高,相较于很多敏感且不稳 定的气体来说,CH4 是一种不敏感且不稳定气体,在 实验过程中需要十分精确地操作以避免影响不规则 度 的 分 析,所以目前为止少见有针对 CH4 的 研 究. 在过去几十年里,尽管对爆轰的稳定性理论开展广 泛研究,但目前仍然没有一个定量的理论,仍然缺少 合理的分析. 本文使用数字化图像技术处理实验得到的烟膜记 录,研究不同初始条件下 CH4 + 2O2 预混气的爆轰速 度和爆轰不稳定程度,系统给出 CH4 + 2O2 预混气的 性质,以分析甲烷的爆轰机理. 1 CH4 +2O2 预混气爆轰实验 图 1 50. 8 mm 爆轰管道结构简图 Fig. 1 Detonation structure diagram with an inner diameter of 50. 8 mm 1. 1 实验内容 该爆轰实验使用内径 50. 8 mm 的起爆管,如图 1 所示. 实验管道由引爆管段和实验管段组成,引爆管 材料为 Q345 钢,长度为 1. 01 m; 实验段材料为透明的 高强度塑料管,为便于采集数据并考虑稳固性,由两管 段构成,单管段长度为 1900 mm,两管段间靠法兰内部 的橡胶圈达到密封效果. 在引爆管段内充入 C2H2 + O2 ( 采用化学计量配比,称为 Drive 气) ,用于促进爆轰 开始. 实际操作中,在金属管前端外接一个小型的金 属管,金属管两端均设置开关,该小型金属管存储之后 充入引爆管的 Drive 气. 首先,断开小型金属管与实验 管道,在实验管道内充预混气的压力至 P1 ( kPa) ; 然 后,在小型金属管内充 Drive 气压力至 P2 ; 之后,连通 小型金属管和实验管道,将 Drive 气快速平稳地放入 实验管道,避免 Drive 气与实验气混合过多而影响实 验结果. 小型金属管与实验管道连通后,两个管道内 压力均变成 PT,PT即是实际的实验初始压力. 利用等 容条件计算所需要使用的 Drive 气及 CH4 + 2O2 预混 气分压,计算公式如下: P1Vγ 1 = PT ( V1 - V0 ) γ , P2Vγ 2 = PT ( V2 + V0 ) { γ . ( 1) ·152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