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D01:10.13374j.isml00103x.206.07.001 第28卷第7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Vol.28 Na 7 2006年7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Jul.2006 采空区上覆岩层“三带”的界定准则和仿真确定 黄志安) 童海方2 张英华)李示波)倪文) 宋建国到 邢 奕) 1)北京科技大学士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北京矿通资源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37 3)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离石033315 摘要为了准确划分采空区上覆岩层的三带”范围,提出了“三带”的界定准则测:将应力超过屈 服强度或抗剪强度的岩层高度定为裂隙带的上限,而将双向拉应力都超过抗拉强度的岩层高度定 为裂隙带的下限.采用FLAC软件对矿山进行了界限确定,通过生产实践中的瓦斯抽放效果进行 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界定方法合理有效.此方法可普遍用于采空区上覆岩层的“三带”划分. 关键词煤:瓦斯抽放:“三带”划分:数值模拟 分类号TD712.622 煤层开采后,采空区上覆岩层将形成三带”, 一某一方向的拉应力超过岩体的抗拉强度而产 准确地划分“三带”,是“三下”采煤可行性研究和 生一定方向的张裂隙:(4)拉张破坏区一在双 设计的基础,是覆岩离层充填技术研究和应用的 向拉应力作用下,岩层被拉断、拉开而产生大变 基础,是突出矿井解放层选择和开采设计的基础, 形,岩层以冒落为主:(5)局部拉张区一由于覆 也是上邻近层瓦斯抽放研究和实施的基础刂.目 岩整体向采空区下沉,在下沉范围的边缘出现拉 前对“三带”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实验途径2,而 应力,使岩体发生某种程度的张裂隙,一般情况 没有从理论上进行量的划分.本文正是基于这一 下,这些张裂隙与拉张裂隙区不沟通,其间有未破 思路,从理论途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带”的力 坏区和塑性变形区相隔67. 学界定,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三带”进行量 拉张破坏区主要分布在采空区上方拉应力区 化研究,最后通过矿山瓦斯抽放来验证划分方法 岩层内:其上部发育拉裂隙区,产生单向或双向裂 的可行性 隙:塑性变形区主要发生在支撑压力区和拉张裂 1“三带”力学界定准则的提出 隙区之上的下沉盆地中岩层内,其上岩层处于未 破坏区可.由此,可以将弹性区和塑性变形区划 根据矿压原理及实测研究,煤层开采以后其 分成弯曲下沉带,将拉张裂隙区划分成裂隙带,而 上覆岩层在垂直方向的破坏和移动一般分为“三 将拉张破坏区及局部拉张区划分成冒落带.为 带”(从下至上),即垮落带(或称冒落带)、裂隙带 此,将岩层应力超过了屈服强度或抗剪强度而开 (或称断裂带)和弯曲下沉带.传统的“三带”概念 始发生塑性变形或剪切破坏的岩层高度定为裂隙 主要是从破坏形式上进行定义的.而没有从机理 带的上限,而将岩层双向拉应力都超过了抗拉强 上进行定义,也没有从量的角度定义“三带”,这就 度而开始发生大变形的岩层高度定为裂隙带的下 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困难.比如瓦斯抽放,抽放通 限.这就是本文提出的“三带”力学界定准则. 道最佳位置是裂隙带,如果无法准确划出“三带” 界限,就无法将抽放通道准确布置到理想位置, 2FLAC模拟及结果分析 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自上而下可以分为5 首先利用FLAC建立开采模型,施加边界条 个区:(1)弹性区一岩体在开采影响下未发生 件并进行求解后,获取各个单元的弹塑性变化结 任何破坏:(2)塑性变形区一韧性岩层发生塑 果图和位移等值线图,再结合上面提出的“三带” 性变形.脆性岩层发生剪切破坏:(3)拉张裂隙区 界定方法进行分析,即可获得“三带”的界限. 收稿日期:2005-05-16修回日期:2005-10-10 2.1采煤工作面概况 作者简介:黄志安(1973一),男,博士研究生:倪文(1961一),男, 本实验使用淮南某矿采煤工作面作为实例, 教授.博士生导师 该工作面长度150m,顺槽长度1650m,煤层厚度采空区上覆岩层“三带”的界定准则和仿真确定 黄志安1) 童海方2) 张英华1) 李示波1) 倪 文1) 宋建国3) 邢 奕1) 1)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2) 北京矿通资源开发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37 3) 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 离石 033315 摘 要 为了准确划分采空区上覆岩层的“ 三带” 范围, 提出了“ 三带” 的界定准则:将应力超过屈 服强度或抗剪强度的岩层高度定为裂隙带的上限, 而将双向拉应力都超过抗拉强度的岩层高度定 为裂隙带的下限.采用 FLAC 软件对矿山进行了界限确定, 通过生产实践中的瓦斯抽放效果进行 了验证, 结果表明该界定方法合理有效.此方法可普遍用于采空区上覆岩层的“ 三带”划分. 关键词 煤;瓦斯抽放;“ 三带” 划分;数值模拟 分类号 TD712 +.622 收稿日期:2005 05 16 修回日期:2005 10 10 作者简介:黄志安( 1973—) , 男, 博士研究生;倪文( 1961—) ,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煤层开采后, 采空区上覆岩层将形成“三带” . 准确地划分“三带”, 是“三下”采煤可行性研究和 设计的基础, 是覆岩离层充填技术研究和应用的 基础, 是突出矿井解放层选择和开采设计的基础, 也是上邻近层瓦斯抽放研究和实施的基础[ 1] .目 前对“三带”的研究大多是通过实验途径[ 2 5] , 而 没有从理论上进行量的划分.本文正是基于这一 思路, 从理论途径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三带”的力 学界定, 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三带”进行量 化研究, 最后通过矿山瓦斯抽放来验证划分方法 的可行性 . 1 “三带”力学界定准则的提出 根据矿压原理及实测研究, 煤层开采以后其 上覆岩层在垂直方向的破坏和移动一般分为“三 带”( 从下至上) , 即垮落带( 或称冒落带) 、裂隙带 ( 或称断裂带) 和弯曲下沉带.传统的“三带” 概念 主要是从破坏形式上进行定义的, 而没有从机理 上进行定义, 也没有从量的角度定义“三带”, 这就 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困难.比如瓦斯抽放, 抽放通 道最佳位置是裂隙带, 如果无法准确划出“三带” 界限, 就无法将抽放通道准确布置到理想位置 . 煤层开采后, 上覆岩层自上而下可以分为 5 个区:( 1) 弹性区———岩体在开采影响下未发生 任何破坏 ;( 2) 塑性变形区———韧性岩层发生塑 性变形, 脆性岩层发生剪切破坏;( 3) 拉张裂隙区 ———某一方向的拉应力超过岩体的抗拉强度而产 生一定方向的张裂隙;( 4) 拉张破坏区———在双 向拉应力作用下, 岩层被拉断 、拉开而产生大变 形, 岩层以冒落为主 ;( 5) 局部拉张区 ———由于覆 岩整体向采空区下沉, 在下沉范围的边缘出现拉 应力, 使岩体发生某种程度的张裂隙, 一般情况 下, 这些张裂隙与拉张裂隙区不沟通, 其间有未破 坏区和塑性变形区相隔[ 6 7] . 拉张破坏区主要分布在采空区上方拉应力区 岩层内;其上部发育拉裂隙区, 产生单向或双向裂 隙;塑性变形区主要发生在支撑压力区和拉张裂 隙区之上的下沉盆地中岩层内, 其上岩层处于未 破坏区[ 6] .由此, 可以将弹性区和塑性变形区划 分成弯曲下沉带, 将拉张裂隙区划分成裂隙带, 而 将拉张破坏区及局部拉张区划分成冒落带 .为 此, 将岩层应力超过了屈服强度或抗剪强度而开 始发生塑性变形或剪切破坏的岩层高度定为裂隙 带的上限, 而将岩层双向拉应力都超过了抗拉强 度而开始发生大变形的岩层高度定为裂隙带的下 限.这就是本文提出的“三带”力学界定准则. 2 FLAC 模拟及结果分析 首先利用 FLAC 建立开采模型, 施加边界条 件并进行求解后, 获取各个单元的弹塑性变化结 果图和位移等值线图, 再结合上面提出的“三带” 界定方法进行分析, 即可获得“三带”的界限 . 2.1 采煤工作面概况 本实验使用淮南某矿采煤工作面作为实例, 该工作面长度 150 m, 顺槽长度 1 650m, 煤层厚度 第 28 卷 第 7 期 2006 年 7 月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Vol .28 No.7 Jul.2006 DOI :10.13374/j .issn1001 -053x.2006.07.001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