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常用的有三种:(1)纸层析,特别适用于分离小量的嘌呤和嘧啶碱;(2)纸电泳,用于分离少量的核苷酸 表3-3常用的碱降解条件 试剂温度(t℃)时间 I mol/L KOH 0. 05mol/L 60min 100 40min 0.3 mol/L 37 16h 10%哌啶 100 90min KOH 0.1 mol/L KOH 100 20min 1%哌啶 100 (3)离子交换柱层析,可以用于较大量的碱基、核苷或核苷酸的制备,生产上常采用这种方法。 此外,各种薄层层析可用于核苷酸类物质的极微量而又快速的分离 如果要制备5′-核苷酸,最常用的办法是酶解,如桔青霉的磷酸二酯酶可使核酸降解成5-核苷酸。 牛脾磷酸二酯酶可使核酸降解成3′-核苷酸 2、核苷酸类物质的分离核酸经降解后所得的产物必须经过分离才能得到纯的制品,分离方法中最 常用的有三种:(1)纸层析,特别适用于分离小量的嘌呤和嘧啶碱;(2)纸电泳,用于分离少量的核苷酸 (3)离子交换柱层析,可以用于较大量的碱基、核苷或核苷酸的制备,生产上常采用这种方法。 此外,各种薄层层析可用于核苷酸类物质的极微量而又快速的分离。 3、核苷酸类物质的应用肌苷酸与鸟苷酸是强力助鲜剂,它与谷氨酸钠(味精)按1:10~20比例混 合后,可使味精的鲜味增加几十倍到一百多倍 ATP,GTP类物质有改善机体代谢的功能。5′-核苷酸有促进骨髓机能使白血球升高的作用。混合核 苷酸用于输液,有促进病人康复的作用,5-氟尿嘧啶、6-巯基嘌呤、胞嘧啶阿拉伯糖苷等核苷酸类似物 具有抗癌作用。5-碘脱氧尿苷有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作用。多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简称Poly(∴C) 是干扰素的诱导剂,有抗病毒的作用 第二节脱氧核糖核酸(DNA) 、DNA的碱基组成 DNA由四种主要的碱基即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组成,此外,也还含有少量稀有碱基 各种生物的DNA的碱基组成具有如下规律: 1)所有DNA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含量ωmo)相等,即λ=T;鸟嘌呤与胞嘧啶(包括5-甲基胞嘧啶) 的含量(mol)相等,即G=C。因此,嘌呤的总数等于嘧啶的总数,即A+G=C+T (2)DNA的碱基组成具有种的特异性,即不同生物种的DNA具有自己独特的碱基组成 (3)DNA的碱基组成没有组织的特异性,没有器官的特异性,即同一生物体的各种不同器官,不同 组织的DNA具有相同的碱基组成 (4)年龄、营养状态、环境的改变不影响DNA的碱基组成 所有DNA中A=T,G=C这一规律的发现,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根据。DNA 只有种的特异性而无组织特异性,而且环境因素不影响DNA的碱基组成,这些特性使DNA可以用作 生物分类的指标 二、DNA的一级结构 核酸的一级结构指组成核酸的诸核苷酸之间连键的性质,以及核苷酸排列的顺序。核酸的空间结构 指多核苷酸链内或链之间通过氢键折叠卷曲而成的构象。核酸的空间结构可以分为二级结构与三级结 构64 常用的有三种:(1)纸层析,特别适用于分离小量的嘌呤和嘧啶碱;(2)纸电泳,用于分离少量的核苷酸; 表 3-3 常用的碱降解条件 试 剂 温 度(t℃) 时 间 试 剂 温 度(t℃) 时 间 1 mol/L KOH 80 60min 0.05mol/L KOH 100 40min 0.3 mol/L KOH 37 16h 10%哌啶 100 90min 0.1 mol/L KOH 100 20min 1%哌啶 100 5h (3)离子交换柱层析,可以用于较大量的碱基、核苷或核苷酸的制备,生产上常采用这种方法。 此外,各种薄层层析可用于核苷酸类物质的极微量而又快速的分离。 如果要制备 5′-核苷酸,最常用的办法是酶解,如桔青霉的磷酸二酯酶可使核酸降解成 5′-核苷酸。 牛脾磷酸二酯酶可使核酸降解成 3′-核苷酸。 2、核苷酸类物质的分离 核酸经降解后所得的产物必须经过分离才能得到纯的制品,分离方法中最 常用的有三种:(1)纸层析,特别适用于分离小量的嘌呤和嘧啶碱;(2)纸电泳,用于分离少量的核苷酸; (3)离子交换柱层析,可以用于较大量的碱基、核苷或核苷酸的制备,生产上常采用这种方法。 此外,各种薄层层析可用于核苷酸类物质的极微量而又快速的分离。 3、核苷酸类物质的应用 肌苷酸与鸟苷酸是强力助鲜剂,它与谷氨酸钠(味精)按 1∶10~20 比例混 合后,可使味精的鲜味增加几十倍到一百多倍。 ATP,GTP 类物质有改善机体代谢的功能。5′-核苷酸有促进骨髓机能使白血球升高的作用。混合核 苷酸用于输液,有促进病人康复的作用,5-氟尿嘧啶、6-巯基嘌呤、胞嘧啶阿拉伯糖苷等核苷酸类似物 具有抗癌作用。5-碘脱氧尿苷有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作用。多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简称 Poly(I∶C)] 是干扰素的诱导剂,有抗病毒的作用。 第二节 脱氧核糖核酸(DNA) 一、DNA 的碱基组成 DNA 由四种主要的碱基即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组成,此外,也还含有少量稀有碱基。 各种生物的 DNA 的碱基组成具有如下规律: (1)所有 DNA 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含量(mol)相等,即 A=T;鸟嘌呤与胞嘧啶(包括 5-甲基胞嘧啶) 的含量(mol)相等,即 G=C。因此,嘌呤的总数等于嘧啶的总数,即 A+G=C+T。 (2)DNA 的碱基组成具有种的特异性,即不同生物种的 DNA 具有自己独特的碱基组成。 (3)DNA 的碱基组成没有组织的特异性,没有器官的特异性,即同一生物体的各种不同器官,不同 组织的 DNA 具有相同的碱基组成。 (4)年龄、营养状态、环境的改变不影响 DNA 的碱基组成。 所有 DNA 中 A=T,G=C 这一规律的发现,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根据。DNA 只有种的特异性而无组织特异性,而且环境因素不影响 DNA 的碱基组成,这些特性使 DNA 可以用作 生物分类的指标。 二、DNA 的一级结构 核酸的一级结构指组成核酸的诸核苷酸之间连键的性质,以及核苷酸排列的顺序。核酸的空间结构 指多核苷酸链内或链之间通过氢键折叠卷曲而成的构象。核酸的空间结构可以分为二级结构与三级结 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