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三节个体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 个体的毕生发展,是个体心理的不断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往往是指一种较为持久的、有规 律的改变,而一些暂时性的、偶然的改变,如由疾病、疲劳、药物等原因所引起的个体行为暂时的 变化,则不属于发展。因为这种改变是可以通过休息或治疗等得以恢复的 在日常生活中,“发展”与“发育”及“成长”虽然经常混用,不加严格的区分,但其涵义并 不完全相同。“发育”和“成长”多指身体、生理方面的生长成熟,是随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 个体变化过程。“发展”则指连续的系列变化。个体心理发展,指个体心理持续的系列变化,它是 生理的自然成熟与通过环境和教育获得知识经验这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每个人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从受精卵形成开始,经过胚胎发育、出生、成熟, 最后过渡到衰老和生命终止。个体心理的发展同样是一个生命全程的变化过程。临床研究表明,不 同胎儿的心跳加快程度和身体活动程度就已有着显著的差异;人在出生时,有的哭哭闹闹,有的十 分安静,这些都是人的个性的最初显露。随着后天社会环境,特别是教育的影响,人的个性逐步地 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发展 因此,心理毕生发展的涵义是个体从生命开始(受精卵形成胚胎)经过新生儿、婴儿、幼儿 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以及老年各个时期直至生命完结的发展全程。这个发展变化过程不仅包含 量的变化,而且还有质的飞跃:既包括个体心理的不断完善,也包括心理的衰退过程 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 自古以来,哲学家和教育家就先天和后天对人性发展的影响孰重孰轻的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的 观念。有的认为先天确定一切,有的认为一切决定于后天。在现代心理学上,由于受到遗传学发展 的影响,一般倾向于将传统的先天后天决定发展的问题,转变为个体心理发展决定于遗传和环境交 互作用的观点。 遗传是指经过受孕时到个体生命开始之初,父母的身心特征传递给子女的一种生理变化历程。 环境乃是指个体生命开始之后,其生存空间中所有可能影响个体的一切因素。所以,基于这一界定 个体一生有两个环境,一个是出生前在母体内的环境,一个为出生后周围的世界。 遗传的概念起源于达尔文,他在研究进化论的同时,广泛地注意了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其后, 许多学者对遗传问题进行了研究。高尔顿依据达尔文的生物遗传理论首次提出行为遗传学说,他对 心理能力的遗传性问题作了家系调査,经过数据统计,他确认著名人物多出于优良家系。他的思想 都写入他在1869年出版的《遗传的天才》一书中。许多学者对家系研究资料的可靠性提出疑义 认为家系研究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把环境因素从遗传因素中分离出来,同一个家系中不只是在遗传方 面有共性,在环境条件方面也有许多相似或相同之处。基于这种情况,许多学者对通过家系研究个 性形成而得出由遗传决定的结论是有异议的 以双生子对对象研究个性心理遗传问题是从19世纪后半期由高尔顿开始进行的,他对比调査 了许多对养育在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生子和养育在相同环境中异卵双生子,其结果表明,前者在发 展中其行为仍然相类似而后者类似的程度则很少。之后,不少学者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但是对 卵性双生的判别诊断技术只是在20世纪3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伴随卵性诊断技术的发展,依据双 生儿法的一硏究也开展起来。在过去的硏究中,多半是硏究遗传在能力中的作用,但不能确切地证 明遗传对能力形成影响的程度。至于性格方面的研究材料还不多见,这可能是由性格结构比能力更 加复杂的缘故所至。双生儿法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也还必须进一步解决卵性诊断问题,解决遗传 力和环境力的定量计算问题,要阐明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问题。而且这种研究也是以假定两 类双生儿有相同的环境影响为前提的,并没有排除环境因素的作用,因此也没有给遗传决定论提供 什么新的证据。同时许多研究表明,身体器官构造和机能及身体的外表都直接或间接地对个性给以 影响。苏联的HC布列奧布拉斯卡娅和CA沙尔科索夫的研究发现,人的个性差异和人的大脑皮第三节 个体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 个体的毕生发展,是个体心理的不断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往往是指一种较为持久的、有规 律的改变,而一些暂时性的、偶然的改变,如由疾病、疲劳、药物等原因所引起的个体行为暂时的 变化,则不属于发展。因为这种改变是可以通过休息或治疗等得以恢复的。 在日常生活中,“发展”与“发育”及“成长”虽然经常混用,不加严格的区分,但其涵义并 不完全相同。“发育”和“成长”多指身体、生理方面的生长成熟,是随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 个体变化过程。“发展”则指连续的系列变化。个体心理发展,指个体心理持续的系列变化,它是 生理的自然成熟与通过环境和教育获得知识经验这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每个人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从受精卵形成开始,经过胚胎发育、出生、成熟, 最后过渡到衰老和生命终止。个体心理的发展同样是一个生命全程的变化过程。临床研究表明,不 同胎儿的心跳加快程度和身体活动程度就已有着显著的差异;人在出生时,有的哭哭闹闹,有的十 分安静,这些都是人的个性的最初显露。随着后天社会环境,特别是教育的影响,人的个性逐步地 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发展。 因此,心理毕生发展的涵义是个体从生命开始(受精卵形成胚胎)经过新生儿、婴儿、幼儿、 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以及老年各个时期直至生命完结的发展全程。这个发展变化过程不仅包含 量的变化,而且还有质的飞跃;既包括个体心理的不断完善,也包括心理的衰退过程。 一、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 自古以来,哲学家和教育家就先天和后天对人性发展的影响孰重孰轻的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的 观念。有的认为先天确定一切,有的认为一切决定于后天。在现代心理学上,由于受到遗传学发展 的影响,一般倾向于将传统的先天后天决定发展的问题,转变为个体心理发展决定于遗传和环境交 互作用的观点。 遗传是指经过受孕时到个体生命开始之初,父母的身心特征传递给子女的一种生理变化历程。 环境乃是指个体生命开始之后,其生存空间中所有可能影响个体的一切因素。所以,基于这一界定, 个体一生有两个环境,一个是出生前在母体内的环境,一个为出生后周围的世界。 遗传的概念起源于达尔文,他在研究进化论的同时,广泛地注意了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其后, 许多学者对遗传问题进行了研究。高尔顿依据达尔文的生物遗传理论首次提出行为遗传学说,他对 心理能力的遗传性问题作了家系调查,经过数据统计,他确认著名人物多出于优良家系。他的思想 都写入他在 1869 年出版的《遗传的天才》一书中。许多学者对家系研究资料的可靠性提出疑义。 认为家系研究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把环境因素从遗传因素中分离出来,同一个家系中不只是在遗传方 面有共性,在环境条件方面也有许多相似或相同之处。基于这种情况,许多学者对通过家系研究个 性形成而得出由遗传决定的结论是有异议的。 以双生子对对象研究个性心理遗传问题是从 19 世纪后半期由高尔顿开始进行的,他对比调查 了许多对养育在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生子和养育在相同环境中异卵双生子,其结果表明,前者在发 展中其行为仍然相类似而后者类似的程度则很少。之后,不少学者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但是对 卵性双生的判别诊断技术只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伴随卵性诊断技术的发展,依据双 生儿法的一研究也开展起来。在过去的研究中,多半是研究遗传在能力中的作用,但不能确切地证 明遗传对能力形成影响的程度。至于性格方面的研究材料还不多见,这可能是由性格结构比能力更 加复杂的缘故所至。双生儿法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也还必须进一步解决卵性诊断问题,解决遗传 力和环境力的定量计算问题,要阐明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问题。而且这种研究也是以假定两 类双生儿有相同的环境影响为前提的,并没有排除环境因素的作用,因此也没有给遗传决定论提供 什么新的证据。同时许多研究表明,身体器官构造和机能及身体的外表都直接或间接地对个性给以 影响。苏联的 H.C.布列奥布拉斯卡娅和 C.A.沙尔科索夫的研究发现,人的个性差异和人的大脑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