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7、错 8、错9、对10、对 四、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 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2、通货紧缩:一要素论:国内外学者较普遍把通货紧缩定义为价格水平普遍的、持续的下降。双要素论: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 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三要素论:认为通货紧缩是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三者同时持续下降的经 济现象。物价水平下降是其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 3、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从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4、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指由于产品成本的提高而推动着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5、公开型通货膨胀:是指在物价可自由浮动条件下,货币供应量过多,完全可以通过物价变动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 6、隐蔽型通货膨胀:是指在物价受到抑制条件下,货币量过多,但不能直接、完全地通过物价反映出来,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 度减慢,被强制减慢下来的货币流通速度使物价长期、迂回曲折缓慢上升的通货膨胀。 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8、指数化政策:将主要经济变量(如收入。利率等)与通货膨胀率挂钩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9、批发物价指数: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 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开放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两大类:按物价上涨的不同速度可分为爬行通货膨胀(温和通货膨 胀)、奔腾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极度通货膨胀):按西方通货膨胀学说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2、答案要点:(1)指数化政策,指将主要经济变量(如收入、利率等)与通货膨胀率挂钩的政策。指数化政策中最重要的是收入指 数化。(2)通过指数化,可以使政府无法从通货膨胀中获得收益,从而消除政府实施通货膨胀政策的动机。(3)指数化政策可以抵 消或缓解物价波动对收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通货膨胀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而且可以避免个人抢购商品、贮物保值等使 通货膨胀加剧的行为。(4)通过利率的指数化可以抵消或缓解通货膨胀对债权债务关系中的收入分配效应,减少债权人的损失,使 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分配合理化。 3、答案要点: 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观点: (1)凯恩斯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为需求决定论,强调引发通货膨胀的是总需求,而不是货币量。 (2)后凯恩斯学派用“成本推进”来解释通货膨胀,认为主要是由于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导致产品成本上升, 物价上涨。 (3)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是通胀的唯一原因。 (4)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货膨胀表现在流通领域,根源在于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只有深入到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才能找到产生通 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二)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践解释: (1) 银行信用膨胀。 (2) 财政赤字。 (3) 基本建设投资过度。 (4) 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 (5) 国际收支长期大量顺差。 (6) 经济效益低下。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7、错 8、错 9、对 10、对 四、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 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2、通货紧缩:一要素论:国内外学者较普遍把通货紧缩定义为价格水平普遍的、持续的下降。双要素论: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 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三要素论:认为通货紧缩是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三者同时持续下降的经 济现象。物价水平下降是其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 3、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指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从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4、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指由于产品成本的提高而推动着的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5、公开型通货膨胀:是指在物价可自由浮动条件下,货币供应量过多,完全可以通过物价变动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 6、隐蔽型通货膨胀:是指在物价受到抑制条件下,货币量过多,但不能直接、完全地通过物价反映出来,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 度减慢,被强制减慢下来的货币流通速度使物价长期、迂回曲折缓慢上升的通货膨胀。 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8、指数化政策:将主要经济变量(如收入.利率等)与通货膨胀率挂钩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9、批发物价指数: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 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开放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两大类;按物价上涨的不同速度可分为爬行通货膨胀(温和通货膨 胀)、奔腾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极度通货膨胀);按西方通货膨胀学说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2、答案要点:(1)指数化政策,指将主要经济变量(如收入、利率等)与通货膨胀率挂钩的政策。指数化政策中最重要的是收入指 数化。(2)通过指数化,可以使政府无法从通货膨胀中获得收益,从而消除政府实施通货膨胀政策的动机。(3)指数化政策可以抵 消或缓解物价波动对收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通货膨胀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而且可以避免个人抢购商品、贮物保值等使 通货膨胀加剧的行为。(4)通过利率的指数化可以抵消或缓解通货膨胀对债权债务关系中的收入分配效应,减少债权人的损失,使 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分配合理化。 3、答案要点: 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观点: (1)凯恩斯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为需求决定论,强调引发通货膨胀的是总需求,而不是货币量。 (2)后凯恩斯学派用“成本推进”来解释通货膨胀,认为主要是由于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导致产品成本上升, 物价上涨。 (3)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是通胀的唯一原因。 (4)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货膨胀表现在流通领域,根源在于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只有深入到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才能找到产生通 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二)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践解释: (1)    银行信用膨胀。 (2)    财政赤字。 (3)    基本建设投资过度。 (4)    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 (5)    国际收支长期大量顺差。 (6)    经济效益低下。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