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066· 工程科学学报,第41卷,第8期 10 -送氧流量0.2m3,h-1 ·-送氧流量0.2m3.h- +送氧流量0.5m3.h 送氧流量0.5m3h ·送氧流量1.0m3.h ·送氧流量1.0m3.h-1 8 *-送氧流量1.5m3.h1 ★送氧流量1.5m3.h ◆送氧流量2.0m3.h-l ◆送氧流量2.0m3h 6 04 00.30.60.91.21.51.82.12.42.73.0 0 0.30.60.91.2151.82.12.42.73.0 距送氧口轴向距离m 距送氧口轴向距离m 图5非空调工况下单送氧口送氧流量不同时的轴向最大速度分布.(a)送氧口管径6mm:(b)送氧口管径10mm Fig.5 Axial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the single oxygen-feeding port in non-air-conditioning conditions:(a)outlet diameter 6mm;(b)outlet diameter 10mm a 1.6 (b) ◆竖直送氧 1.4 +竖直送氧 *相对45 +相对45° +相背45 +相背45° 1.0 08 0.4 0.6 0.3 0.4 0.2 0.1 0.2 00030.60.91.21.51.82.12.42.73.0 0003060912151821242730 距送氧口轴向距离m 距送氧口轴向距离/m 图6非空调工况下双送氧口送氧流量相同,送氧方式不同时的轴向最大速度分布.(a)送氧口管径6mm:(b)送氧口管径10mm Fig.6 The axial maximum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the double oxygen-feeding ports when the oxygen supply flow rate is same,but the oxygen supply mode is different in non-air-conditioning conditions:(a)outlet diameter 6mm;(b)outlet diameter 10mm 0.05、0.15、0.35m的位置处的气体轴向最大速度分 以看出,单送氧口时,送氧管径为6mm、送氧流量不 别为0.83、0.280.12ms1;管径为10mm的送氧 同时所形成的富氧范围大体呈“扁椭圆”形状:送氧 口在轴向距离为0.05、0.15、0.35m的位置处的气 管径为l0mm、送氧流量不同时所形成的富氧范围 体轴向速度分别为0.55、0.2、0.07m·s1.双送氧 大体呈“扇形”,且送氧流量越大,所形成的富氧范 口相对45送氧且总送氧流量为1.5m3h-时,管径 围也就越大.这是因为送氧流量越大,高纯度氧气 为6mm的送氧口在轴向距离为0.05、0.15、0.35m 的出流速度就越大,且氧气进入房间流动时具有轴 的位置处的气体轴向最大速度分别为0.75、0.25、 向和径向的延展性能252).由图7(b)可以看出,总 0.1m·s-1:管径为10mm的送氧口在轴向距离为 送氧流量均为1m3.h-1时,不同管径的双送氧口分 0.05、0.15、0.35m的位置处的气体轴向速度分别为 别采用竖直向前、相对45°、相背45°三种方式进行 0.33、0.1、0.04ms-1.双送氧口相背45°送氧且总 送氧,所形成的富氧范围差异较大.双孔送氧且送 送氧流量为1.5m3.h-时,管径为6mm的送氧口在 氧管径为6mm时,采用竖直向前和相对45°方式进 轴向距离为0.05、0.15、0.35m的位置处的气体轴 行送氧所形成的富氧范围接近“扇形”,且竖直向前 向最大速度分别为0.57、0.2、0.07ms-1:管径为10 所形成的富氧范围比相对45°送氧所形成的富氧范 mm的送氧口在轴向距离为0.050.15、0.35m的位 围要大,这是因为双送氧口相对45°进行送氧时,氧 置处的气体轴向速度分别为0.270.09,0.03ms1. 气以一定的出流速度从送氧口射出后,两股气体交 2.2.2非空调工况下形成的富氧范围及富氧面积 汇在一起,气体分子直接发生相互碰撞,使得气体的 图7为t=120s时非空调工况下送氧口个数及 流动速度减弱.采用相背45°方式进行送氧时,管径 送氧方式不同时形成的富氧范围[2].由图7(a)可 为6mm的双送氧口所形成的富氧范围大体呈2片工程科学学报,第 41 卷,第 8 期 图 5 非空调工况下单送氧口送氧流量不同时的轴向最大速度分布. (a)送氧口管径 6 mm; (b) 送氧口管径 10 mm Fig. 5 Axial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the single oxygen鄄feeding port in non鄄air鄄conditioning conditions: (a) outlet diameter 6 mm; (b) outlet diameter 10 mm 图 6 非空调工况下双送氧口送氧流量相同、送氧方式不同时的轴向最大速度分布 郾 (a) 送氧口管径 6 mm; (b) 送氧口管径 10 mm Fig. 6 The axial maximum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the double oxygen鄄feeding ports when the oxygen supply flow rate is same, but the oxygen supply mode is different in non鄄air鄄conditioning conditions: (a) outlet diameter 6 mm; (b) outlet diameter 10 mm 0郾 05、0郾 15、0郾 35 m 的位置处的气体轴向最大速度分 别为 0郾 83、0郾 28、0郾 12 m·s - 1 ;管径为 10 mm 的送氧 口在轴向距离为 0郾 05、0郾 15、0郾 35 m 的位置处的气 体轴向速度分别为 0郾 55、0郾 2、0郾 07 m·s - 1 . 双送氧 口相对45毅送氧且总送氧流量为1郾 5 m 3·h - 1时,管径 为 6 mm 的送氧口在轴向距离为 0郾 05、0郾 15、0郾 35 m 的位置处的气体轴向最大速度分别为 0郾 75、0郾 25、 0郾 1 m·s - 1 ;管径为 10 mm 的送氧口在轴向距离为 0郾 05、0郾 15、0郾 35 m 的位置处的气体轴向速度分别为 0郾 33、0郾 1、0郾 04 m·s - 1 . 双送氧口相背 45毅送氧且总 送氧流量为 1郾 5 m 3·h - 1时,管径为 6 mm 的送氧口在 轴向距离为 0郾 05、0郾 15、0郾 35 m 的位置处的气体轴 向最大速度分别为 0郾 57、0郾 2、0郾 07 m·s - 1 ;管径为 10 mm 的送氧口在轴向距离为 0郾 05、0郾 15、0郾 35 m 的位 置处的气体轴向速度分别为0郾 27、0郾 09、0郾 03 m·s -1 . 2郾 2郾 2 非空调工况下形成的富氧范围及富氧面积 图 7 为 t = 120 s 时非空调工况下送氧口个数及 送氧方式不同时形成的富氧范围[24] . 由图 7( a)可 以看出,单送氧口时,送氧管径为 6 mm、送氧流量不 同时所形成的富氧范围大体呈“扁椭圆冶形状;送氧 管径为 10 mm、送氧流量不同时所形成的富氧范围 大体呈“扇形冶,且送氧流量越大,所形成的富氧范 围也就越大. 这是因为送氧流量越大,高纯度氧气 的出流速度就越大,且氧气进入房间流动时具有轴 向和径向的延展性能[25鄄鄄26] . 由图 7(b)可以看出,总 送氧流量均为 1 m 3·h - 1时,不同管径的双送氧口分 别采用竖直向前、相对 45毅、相背 45毅三种方式进行 送氧,所形成的富氧范围差异较大. 双孔送氧且送 氧管径为 6 mm 时,采用竖直向前和相对 45毅方式进 行送氧所形成的富氧范围接近“扇形冶,且竖直向前 所形成的富氧范围比相对 45毅送氧所形成的富氧范 围要大,这是因为双送氧口相对 45毅进行送氧时,氧 气以一定的出流速度从送氧口射出后,两股气体交 汇在一起,气体分子直接发生相互碰撞,使得气体的 流动速度减弱. 采用相背 45毅方式进行送氧时,管径 为 6 mm 的双送氧口所形成的富氧范围大体呈 2 片 ·106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