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孙樱:地理资源所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进展 达国家拥有世界领先的理论和技术,中国尚处于学习理论和引进消化技术、模型阶段,所 以表现为出访强度要略高于来访强度。 1.32009年地理资源所的国际科技交流 地理资源所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在人员交流和举办国际会议的数量上已趋 于稳定,来访外宾数量因每年举办国际会议的影响和规模而有所波动,而合作项目经费逐 年增加,合作机构更加广泛,成为提升研究所科技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2009年地理资源所争取的科研经费中,6%来自国际合作,合同经费达3600多万元人 民币,当年净进所经费1500多万元人民币。 2009年地理资源所派出358人次,其中3个月以上的中长期合作研究有12人次。 2009年地理资源所接待国际学者来访347人次,其中项目合作研究147人次,参加国 际会议和培训97人次,一般性参观访问90人次,举办重要国际会议6个、学术讲座13场 其他指标还包括,2009年地理资源所新聘任7位国外名誉和客座研究员,有2位本所 科学家获得国际科技奖励,与2个国外研究机构签署国际科技合作协议。 以上数据显示,地理资源所已从一般人员互访的交流阶段发展为实质性的科研项目 学生培养、战略伙伴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合作阶段。 2国际合作领域与合作重点 在人员交流的基础上,经过双方的努力,往往会形成实质性的项目合作。地理资源所 每年都争取20~30个国际合作项目,早期主要来自国际组织和外国基金机构资助,近年来 由我国科技部、基金委和科学院支持的国际合作项目逐渐增加,在合作研究中更强调“以 我为主,引进创新”的原则,重点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 2.1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 结合生态网络观测站的长期观测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反演,以及树轮、河湖沉积物等 实验分析,获取全国尺度或特定区域的水、土、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和未来情景模拟。如 由联合国千年计划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部资助的项目“中国西部开发的生态环境综合评 价”。评估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驱动力的作用,近20年来我国西部地 区各类生态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永久冰雪面积持续减小,荒漠面积增加;但生态 系统多样性呈增加趋势,是我国的重要碳汇。就生态系统承载力而言,大城市周边地区、 甘肃、陕西、宁夏和贵州的部分地区有超载现象,但整个西部地区整体上还有少量承载潜 力。通过在9个典型区的深入研究和评估工作,揭示了不同生态地带和生态系统中生态系 统服务功能和人类福利的关键冲突,提炼出一些有效的人与生态系统关系的优化模式,对 保障西部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提供了范例。 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图像、计算机与遥感科学实验室( TRIO/LSⅡT)合作的 欧盟第七框架协议项目“欧亚长期观测系统一青藏高原水文气象过程及亚洲季风系统的卫 星成像及数值模拟”,利用欧亚长期观测系统在青藏高原的观测手段、技术条件和资料积 累,充分借鉴相关硏究经验,基于新型静止气象卫星多时相多光谱遥感数据,构建全天完 全无云状态下土壤水分定量反演模型与分布式遥感水文模型,模拟青藏高原的水循环过 程,揭示青藏髙原水量平衡各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探求水量平衡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 律 此外,地理资源所还承担了由中日韩三国基金委共同资助的“基于东亚通量观测网络 的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模型综合硏究”,科技部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鄱阳湖流域生态系 统综合治理研究”、“中澳代表性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综合管理比较研究”,以及国外65 卷 7期 孙 樱 :地理资源所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进展 达国家拥有世界领先的理论和技术,中国尚处于学习理论和引进消化技术、模型阶段,所 以表现为出访强度要略高于来访强度。 1.3 2009年地理资源所的国际科技交流 地理资源所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在人员交流和举办国际会议的数量上已趋 于稳定,来访外宾数量因每年举办国际会议的影响和规模而有所波动,而合作项目经费逐 年增加,合作机构更加广泛,成为提升研究所科技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2009年地理资源所争取的科研经费中,6%来自国际合作,合同经费达3600多万元人 民币,当年净进所经费1500多万元人民币。 2009年地理资源所派出358人次,其中3个月以上的中长期合作研究有12人次。 2009年地理资源所接待国际学者来访347人次,其中项目合作研究147人次,参加国 际会议和培训97人次,一般性参观访问90人次,举办重要国际会议6个、学术讲座13场 次。 其他指标还包括,2009年地理资源所新聘任7位国外名誉和客座研究员,有2位本所 科学家获得国际科技奖励,与2个国外研究机构签署国际科技合作协议。 以上数据显示,地理资源所已从一般人员互访的交流阶段发展为实质性的科研项目、 学生培养、战略伙伴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合作阶段。 2 国际合作领域与合作重点 在人员交流的基础上,经过双方的努力,往往会形成实质性的项目合作。地理资源所 每年都争取20~30个国际合作项目,早期主要来自国际组织和外国基金机构资助,近年来 由我国科技部、基金委和科学院支持的国际合作项目逐渐增加,在合作研究中更强调“以 我为主,引进创新”的原则,重点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 2.1 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 结合生态网络观测站的长期观测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反演,以及树轮、河湖沉积物等 实验分析,获取全国尺度或特定区域的水、土、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和未来情景模拟。如 由联合国千年计划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部资助的项目“中国西部开发的生态环境综合评 价”。评估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驱动力的作用,近20年来我国西部地 区各类生态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永久冰雪面积持续减小,荒漠面积增加;但生态 系统多样性呈增加趋势,是我国的重要碳汇。就生态系统承载力而言,大城市周边地区、 甘肃、陕西、宁夏和贵州的部分地区有超载现象,但整个西部地区整体上还有少量承载潜 力。通过在9个典型区的深入研究和评估工作,揭示了不同生态地带和生态系统中生态系 统服务功能和人类福利的关键冲突,提炼出一些有效的人与生态系统关系的优化模式,对 保障西部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提供了范例。 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 (CNRS) 图像、计算机与遥感科学实验室 (TRIO/LSIIT) 合作的 欧盟第七框架协议项目“欧亚长期观测系统—青藏高原水文气象过程及亚洲季风系统的卫 星成像及数值模拟”,利用欧亚长期观测系统在青藏高原的观测手段、技术条件和资料积 累,充分借鉴相关研究经验,基于新型静止气象卫星多时相多光谱遥感数据,构建全天完 全无云状态下土壤水分定量反演模型与分布式遥感水文模型,模拟青藏高原的水循环过 程,揭示青藏高原水量平衡各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探求水量平衡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 律。 此外,地理资源所还承担了由中日韩三国基金委共同资助的“基于东亚通量观测网络 的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模型综合研究”,科技部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鄱阳湖流域生态系 统综合治理研究”、“中澳代表性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综合管理比较研究”,以及国外 87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