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4卷 落后,其原因是电炉治炼状况复杂,检测手段落后 (2)制定供氧曲线,确保合理的用氧制度.电炉 目前国内电炉炼钢终点控制主要处于人工经验控制 冶炼前期主要任务是熔化炉料,氧化前期主要任务 和静态控制阶段囵 是脱磷,不能过快升温,但此时钢水碳含量高,温度 1.2电炉终点碳控制原理及方案 偏低,可以适当加大用氧:氧化中期主要任务是脱 目前电炉终点碳含量的控制主要是静态控制, 碳,钢水温度有所上升,可以最大限度地用氧,提高 其基本理论是质量平衡、热量平衡、治金过程热力学 脱碳速度,加快治炼节奏;氧化末期应防止用氧量过 等m.最基本的原理是C-0反应平衡理论 大造成钢水过氧化-.根据以上原则,确定用氧 治炼过程中C-0反应几乎发生在电炉的各个 制度为:熔化期及氧化前期适量,氧化中期较大,后 区域,但控制整个熔炼C一0反应的还是钢一渣界面 期较小. 反应图.可以描述为: (3)搞好喷吹碳粉,造好泡沫渣.治炼中后期钢 (FeO)+C]=Fe]+CO}. (1) 水中的C0反应逐渐减弱,不利于炉渣起泡,这时 在钢液内碳和氧含量达到平衡时,存如下关 应向炉内喷吹碳粉,利用炉渣中的氧与碳粉反应产 系回(图1). 生一氧化碳气泡,达到使炉渣发泡的效果.泡沫渣 200 的益处是:防止冶炼后期氧大量进入钢水造成过氧 化,起到保碳的作用,有时还可以增加钢中碳含量; 150 有利于搞好埋弧操作,可提高电能利用率:减少钢水 100 1650℃ 的喷溅 50 1550C 2电炉终点碳控制技术应用 0.03 0.06 0.10 0.14 0.18 ICV% 2.1方案制定与实施 图1不同温度下C-0平衡图 根据电炉终点碳控制的基本原理,首先搞好电 Fig.1 C-O equilibrium diagram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炉原始数据的统计,这项工作是制定操作制度的基 础.本研究工作从2008年元月开始实施,开展以下 由图1可以看出,在一定温度下,终点钢水中的 一些工作: 氧含量与碳含量成反比,要控制钢水中的碳含量,主 (1)对2007年1#、2#45t电炉的治炼参数进行 要手段就是控制钢水中的氧含量.转炉终点静态控 统计.主要对每炉的用氧制度、造渣料加入制度和 制有拉碳法和增碳法两种理论或模式.电炉终点碳 喷吹碳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该炉的终点碳含 的控制可以采用类似转炉的拉碳法原理来进行. 量和钢水温度进行对比.通过统计分析,初步得出 根据各个品种[C]的技术要求,衡钢45t电炉 各个阶段的用氧和造渣情况 终点碳控制范围按以下几种方法执行. (2)规范配料,计算每炉配碳量,确保钢水配碳 (1)超低碳钢([C≤0.12%):出钢[C]范围为 量达到1.8%~2.4%. 0.02%~0.06%: (3)设定各支氧枪的用氧量,制定各个时期的 (2)中低碳钢([C]≤0.25%):出钢[C]范围为 用氧制度.根据2007年的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元 0.05%-0.12%: 月确定了用氧制度(如表1所示)和各个时期的用 (3)中高碳钢(C]>0.25%):出钢[C]范围为 氧量(如图2所示) 0.07%-0.15%. (4)调整碳氧枪的碳、氧配吹量比例,氧化前期 根据C0平衡关系,通过优化电炉用氧制度, 供氧量大于供碳量,后期供碳量大于供氧量 在电炉冶炼各个阶段合理进行吹炼,可以同时达到 通过对供氧制度进行试行和跟踪,1一3月电炉 加快治炼节奏及有效控制终点钢水成分的目的0. 终点碳控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终点碳合格率 具体做法如下. 偏低,只有65%左右:(2)渣中氧化亚铁含量偏高, (1)稳定炉料配碳量,主要是控制生铁(铁水) 合格率较低:(3)氧气消耗仍然偏高,氧气利用效率 加入量,合理搭配废钢,从而保证炉料的配碳量控制 偏低.分析原因,主要是超音速氧枪开启不合理,造 在稳定的范围,要求配碳量控制在1.8%~2.4%. 成氧气的浪费,同时,氧化末期泡沫渣效果较差,加 防止钢水C]波动太大,对操作带来不稳定因素,导 上氧气用量较大,易造成钢水的过氧化.另外,氧化 致对终点碳的控制无法把握. 末期的操作节点不好把握,也造成氧气的消耗大.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4 卷 落后,其原因是电炉冶炼状况复杂,检测手段落后. 目前国内电炉炼钢终点控制主要处于人工经验控制 和静态控制阶段[6]. 1. 2 电炉终点碳控制原理及方案 目前电炉终点碳含量的控制主要是静态控制, 其基本理论是质量平衡、热量平衡、冶金过程热力学 等[7]. 最基本的原理是 C--O 反应平衡理论. 冶炼过程中 C--O 反应几乎发生在电炉的各个 区域,但控制整个熔炼 C--O 反应的还是钢--渣界面 反应[8]. 可以描述为: ( FeO) +[C]=[Fe]+ { CO} . ( 1) 在钢液内碳和氧含量达到平衡时,存如下关 系[9]( 图 1) . 图 1 不同温度下 C--O 平衡图 Fig. 1 C-O equilibrium diagram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由图 1 可以看出,在一定温度下,终点钢水中的 氧含量与碳含量成反比,要控制钢水中的碳含量,主 要手段就是控制钢水中的氧含量. 转炉终点静态控 制有拉碳法和增碳法两种理论或模式. 电炉终点碳 的控制可以采用类似转炉的拉碳法原理来进行. 根据各个品种[C]的技术要求,衡钢 45 t 电炉 终点碳控制范围按以下几种方法执行. ( 1) 超低碳钢( [C]≤0. 12% ) : 出钢[C]范围为 0. 02% ~ 0. 06% ; ( 2) 中低碳钢( [C]≤0. 25% ) : 出钢[C]范围为 0. 05% ~ 0. 12% ; ( 3) 中高碳钢( [C]> 0. 25% ) : 出钢[C]范围为 0. 07% ~ 0. 15% . 根据 C--O 平衡关系,通过优化电炉用氧制度, 在电炉冶炼各个阶段合理进行吹炼,可以同时达到 加快冶炼节奏及有效控制终点钢水成分的目的[10]. 具体做法如下. ( 1) 稳定炉料配碳量,主要是控制生铁( 铁水) 加入量,合理搭配废钢,从而保证炉料的配碳量控制 在稳定的范围,要求配碳量控制在 1. 8% ~ 2. 4% . 防止钢水[C]波动太大,对操作带来不稳定因素,导 致对终点碳的控制无法把握. ( 2) 制定供氧曲线,确保合理的用氧制度. 电炉 冶炼前期主要任务是熔化炉料,氧化前期主要任务 是脱磷,不能过快升温,但此时钢水碳含量高,温度 偏低,可以适当加大用氧; 氧化中期主要任务是脱 碳,钢水温度有所上升,可以最大限度地用氧,提高 脱碳速度,加快冶炼节奏; 氧化末期应防止用氧量过 大造成钢水过氧化[11--12]. 根据以上原则,确定用氧 制度为: 熔化期及氧化前期适量,氧化中期较大,后 期较小. ( 3) 搞好喷吹碳粉,造好泡沫渣. 冶炼中后期钢 水中的 C--O 反应逐渐减弱,不利于炉渣起泡,这时 应向炉内喷吹碳粉,利用炉渣中的氧与碳粉反应产 生一氧化碳气泡,达到使炉渣发泡的效果. 泡沫渣 的益处是: 防止冶炼后期氧大量进入钢水造成过氧 化,起到保碳的作用,有时还可以增加钢中碳含量; 有利于搞好埋弧操作,可提高电能利用率; 减少钢水 的喷溅. 2 电炉终点碳控制技术应用 2. 1 方案制定与实施 根据电炉终点碳控制的基本原理,首先搞好电 炉原始数据的统计,这项工作是制定操作制度的基 础. 本研究工作从 2008 年元月开始实施,开展以下 一些工作: ( 1) 对 2007 年 1#、2# 45 t 电炉的冶炼参数进行 统计. 主要对每炉的用氧制度、造渣料加入制度和 喷吹碳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该炉的终点碳含 量和钢水温度进行对比. 通过统计分析,初步得出 各个阶段的用氧和造渣情况. ( 2) 规范配料,计算每炉配碳量,确保钢水配碳 量达到 1. 8% ~ 2. 4% . ( 3) 设定各支氧枪的用氧量,制定各个时期的 用氧制度. 根据 2007 年的统计分析结果,2008 年元 月确定了用氧制度( 如表 1 所示) 和各个时期的用 氧量( 如图 2 所示) . ( 4) 调整碳氧枪的碳、氧配吹量比例,氧化前期 供氧量大于供碳量,后期供碳量大于供氧量. 通过对供氧制度进行试行和跟踪,1—3 月电炉 终点碳控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 1) 终点碳合格率 偏低,只有 65% 左右; ( 2) 渣中氧化亚铁含量偏高, 合格率较低; ( 3) 氧气消耗仍然偏高,氧气利用效率 偏低. 分析原因,主要是超音速氧枪开启不合理,造 成氧气的浪费,同时,氧化末期泡沫渣效果较差,加 上氧气用量较大,易造成钢水的过氧化. 另外,氧化 末期的操作节点不好把握,也造成氧气的消耗大. ·50·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