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9(下旬刊D 文化研究 从《序卦传》、《大象传》看《易传》的学派属性 鲁哲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天津300387 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09)27.241-01 摘要《易传》的学派属性,一直是一个备受易学界关注、悬上,“君子”则是其理想的人格典范。孔子注重君子之德,其曾言 而未决的热点问题。其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其究竟属儒家还是道“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 家著作。本文通过对《易传》中《序卦传》、《大象传》两篇文章思想倾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四对君子的涵义作了要求。 向的分析,并与儒道两家思想进行比较认为:《易传》中虽然包含了 而道家则强调的不是君子而是“真人”的思想。《庄子大宗师》 定的道家思想,但就其本质而言,仍为儒家的一部经典著作 云:“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登高不 关键词易传儒家道家学派属性 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这就是道家 “真人”的境界。《易传》明显是带有儒家的“君子”观,而不是道家的 《易传》自汉代起被称为“十翼”。四“十”者,指其由十篇构成:分“真人”观。 别为:《系辞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包括大象传1.4修省与修己达人的思想 和小象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共七种十 《大象传》言:“洊雷,震:君子以反身修德。”反身”即检查自己, 篇。“翼”者,乃羽翼,为辅助之意。《易传》即是用来解释《周易》经文“修德”即是有过则改,无则加勉。因此《大象传》又有“风雷,益,君 的著作。因此《易传》的学派属性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对《周易》经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之文 文的理解问题。本文仅就《易传》中《序卦传》、《大象传》两篇内容对 曾子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其学派属性加以简要分析 传不习乎?”此说法之意与《易传》的修省相同。 1与儒家思想的相通之处 此外,《易传》之思想在修己的同时还注重达人。《大象传》言 1.1重名的思想 “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又言“山上有木,渐。君子 《序卦传》是一篇分析《周易》六十四卦编排顺序,并揭示诸卦前以居贤德善俗”都强调了一种修己达人的思想。孟子曾说:“穷则独 后相承意义的专论。 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啊这些思想都与《大象传》所言之意有相通 其中有言:“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之处 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1.5“思不出其位”的思想 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这充分反映了《周易》作者重视礼法 《大象传》言:“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而《论语·泰伯》云 尊卑、重视名分的思想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門曾子也曾 齐景公两次问政于孔子,其中一次景公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君子思不出其位。”网从这些可以看出《易传》的儒家思想。 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说:人君为政能端正好君、2与道家思想的相悖之处 臣、父、子的名分,使各自循礼而行,国家的政治也就理想了。 众所周知,《易传》中包含众多辩证法思想,这也是其被人们认 孔子晚年时,卫出公有意重用孔子,于是子路问孔子“卫君待子为是道家著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序卦传》:“泰者,通也,物不可 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叫孔子认为“名不正则言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其辩证法思 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想与道家辩证法的思想体系都体现了事物对立面的相互依存与转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化的观点。 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可见儒家对尊卑、名分的重视 老子强调柔弱的作用,可以说是“柔化主义”,提出了一套贵柔 而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则在其《逍遥游》中说到:“至人无己,神守雌的辩证思想。他在《道德经》中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人无功,圣人无名。"这种无名的思想正与儒家所倡相反。由此可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见,《易传》的作者有着浓郁的儒家思想倾向 《易传》与道家相反,强调刚强的作用,提出了一套以自强不息为特 1.2积极出仕的思想 点的辩证法思想。可以说是同于儒家的“刚化主义”。 《序卦传》言:“遜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遵,故受之以大壮。”此 综上论述,《易传》中的诸多思想与儒家相通,因此《易传》应属 句反映了一个由隐退到出仕的过程。孔子虽然提出:“天下有道则于儒家的著作 见,无道则隐”,但是孔子“隐”忠的前提毕竞是“无道”,而一旦“有 道”,即将按照“物不可以终選,故受之以大壮”的思想出仕。孔子对参考文献 出仕是抱着积极赞同的态度的 1廖名春《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p济南:齐鲁书社,2001(8)第277 而道家则不然,以老庄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因愤世嫉俗而远离政 340,302. 治,可以长久地隐世,这显然与“退久则出”的思想不相符。因此说 p2]陈良运易学思维之葩拾周易研究20036 《易传》的思想继承了儒家不可久隐的观念。 ]论语·子路 的思想 4]论语·泰伯 《大象传》是分析别卦的卦象,主取象说,并根据别卦的卦名、卦 5]论语·季氏 阿6]论语·学而 义发挥其政治观和人生观。其每卦第一段话是分析别卦的卦象,并 门]孟子·尽心上 由此点出卦名,第二段话是讲君子等观象而获得的政治和道德启]孟子·万章下 示。可见,作者对于“君子”观的重视 p]论语·宪问 “仁”是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的最高境界,落实到个人的具体修养 责任编辑杨呈祥 叶故立24 C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2009.9(下旬刊) 摘 要 《易传》的学派属性,一直是一个备受易学界关注、悬 而未决的热点问题。其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其究竟属儒家还是道 家著作。本文通过对《易传》中《序卦传》、《大象传》两篇文章思想倾 向的分析,并与儒道两家思想进行比较认为:《易传》中虽然包含了 一定的道家思想,但就其本质而言,仍为儒家的一部经典著作。 关键词 易传 儒家 道家 学派属性 《易传》自汉代起被称为“十翼”。[1] “十”者,指其由十篇构成:分 别为:《系辞传》上下篇、《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包括大象传 和小象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共七种十 篇。“翼”者,乃羽翼,为辅助之意。《易传》即是用来解释《周易》经文 的著作。因此《易传》的学派属性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对《周易》经 文的理解问题。本文仅就《易传》中《序卦传》、《大象传》两篇内容对 其学派属性加以简要分析。 1 与儒家思想的相通之处 1.1 重名的思想 《序卦传》是一篇分析《周易》六十四卦编排顺序,并揭示诸卦前 后相承意义的专论。[1] 其中有言:“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 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 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这充分反映了《周易》作者重视礼法 尊卑、重视名分的思想。 齐景公两次问政于孔子,其中一次景公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 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说:人君为政能端正好君、 臣、父、子的名分,使各自循礼而行,国家的政治也就理想了。 孔子晚年时,卫出公有意重用孔子,于是子路问孔子“卫君待子 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2]孔子认为“名不正则言 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 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3]可见儒家对尊卑、名分的重视。 而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则在其《逍遥游》中说到:“至人无己,神 人无功,圣人无名。”这种无名的思想正与儒家所倡相反。由此可 见,《易传》的作者有着浓郁的儒家思想倾向。 1.2 积极出仕的思想 《序卦传》言:“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遯,故受之以大壮。”此 句反映了一个由隐退到出仕的过程。孔子虽然提出:“天下有道则 见,无道则隐”[4],但是孔子“隐”忠的前提毕竟是“无道”,而一旦“有 道”,即将按照“物不可以终遯,故受之以大壮”的思想出仕。孔子对 出仕是抱着积极赞同的态度的。 而道家则不然,以老庄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因愤世嫉俗而远离政 治,可以长久地隐世,这显然与“退久则出”的思想不相符。因此说 《易传》的思想继承了儒家不可久隐的观念。 1.3“君子”的思想 《大象传》是分析别卦的卦象,主取象说,并根据别卦的卦名、卦 义发挥其政治观和人生观。其每卦第一段话是分析别卦的卦象,并 由此点出卦名,第二段话是讲君子等观象而获得的政治和道德启 示。[1] 可见,作者对于“君子”观的重视。 “仁”是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的最高境界,落实到个人的具体修养 上,“君子”则是其理想的人格典范。孔子注重君子之德,其曾言: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 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5]对君子的涵义作了要求。 而道家则强调的不是君子而是“真人”的思想。《庄子·大宗师》 云:“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登高不 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这就是道家 “真人”的境界。《易传》明显是带有儒家的“君子”观,而不是道家的 “真人”观。 1.4 修省与修己达人的思想 《大象传》言:“洊雷,震;君子以反身修德。”“反身”即检查自己, “修德”即是有过则改,无则加勉。因此《大象传》又有“风雷,益,君 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之文。 曾子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6]此说法之意与《易传》的修省相同。 此外,《易传》之思想在修己的同时还注重达人。《大象传》言: “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又言“山上有木,渐。君子 以居贤德善俗”都强调了一种修己达人的思想。孟子曾说:“穷则独 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7]这些思想都与《大象传》所言之意有相通 之处。 1.5“思不出其位”的思想 《大象传》言:“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而《论语·泰伯》云: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8] 曾子也曾 说:“君子思不出其位。”[9]从这些可以看出《易传》的儒家思想。 2 与道家思想的相悖之处 众所周知,《易传》中包含众多辩证法思想,这也是其被人们认 为是道家著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序卦传》:“泰者,通也,物不可 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其辩证法思 想与道家辩证法的思想体系都体现了事物对立面的相互依存与转 化的观点。 老子强调柔弱的作用,可以说是“柔化主义”,提出了一套贵柔、 守雌的辩证思想。他在《道德经》中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易传》与道家相反,强调刚强的作用,提出了一套以自强不息为特 点的辩证法思想。可以说是同于儒家的“刚化主义”。 综上论述,《易传》中的诸多思想与儒家相通,因此《易传》应属 于儒家的著作。 参考文献 [1] 廖名春《. 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M].济南:齐鲁书社,2001 (8):第 277, 340,302. [2] 陈良运.易学思维之葩掇拾[J].周易研究,2003(6). [3] 论语·子路. [4] 论语·泰伯. [5] 论语·季氏. [6] 论语·学而. [7] 孟子·尽心上. [8] 孟子·万章下. [9] 论语·宪问. 责任编辑 杨呈祥 从《序卦传》、《大象传》看《易传》的学派属性 鲁 哲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天津 300387) 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7894(2009)27- 241- 01 文化研究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