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知识点:掌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特点;熟悉流脑、乙脑的病因、发病 机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及并发:了解脊髓灰质炎的病变特点。 重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特点 难点:流脑、乙脑的病因、发病机制 第十五章:传染病 教学内容: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原发性 肺结核病的概念、病变特点、播散途径、发展和结局。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概念、特点。局灶型肺结 核、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泂型肺结核、干酪样肺炎、结核球、结核性胸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发 展和结局。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变特点。伤寒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肠道病理变 化,其它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病变特点,其它脏器的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和并发症。细 菌痢、中毒性菌痢的病变特点。 知识点: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化规律;原发性肺结核病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 点及转归。伤寒、菌痢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特点;熟悉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感染途径及播 散途径;伤寒、菌痢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感染途径:了解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特点;伤寒的肠道外病 变特点。 重点: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化规律;原发性肺结核病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及转 归。伤寒、菌痢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特点。 难点:结核病的发病机制 (二)实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见《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四、课程教学要求及考核方式 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临床病理讨论、观看录像、实习课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 片、答疑辅导等。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展示台、光盘、U盘、扫描仪、电脑、数字互动显微镜 系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教鞭、教学板及板刷等。 2作业及实践环节: 3考试形式:成绩评定为考核形式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理论考试占70%;实验课考试占20%;平 时考核占10%。平时考核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堂提问、作业等多项内容评定。 五、学时分配 章节主要内容 各教学学时分配 备注 阱授习题验时论合计 第1章绪论 第2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5 11 3章损伤的修复 2 2 4 第4章屙部血液循环障碍4 第5章淡症 11 第6章肿瘤 第7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6 12 第8章呼吸系统疾病 6 6 12 第9章消化系统疾病 14 第10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第11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12章性殖系统和乳腺疾 第13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0.5 第14章神经系统疾病 1.5 2.5 第15章传染病 6 10 合计 l18 六、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建议教材:知识点:掌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特点;熟悉流脑、乙脑的病因、发病 机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及并发;了解脊髓灰质炎的病变特点。 重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特点。 难点:流脑、乙脑的病因、发病机制 第十五章:传染病 教学内容: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原发性 肺结核病的概念、病变特点、播散途径、发展和结局。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概念、特点。局灶型肺结 核、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样肺炎、结核球、结核性胸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发 展和结局。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变特点。伤寒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肠道病理变 化,其它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病变特点,其它脏器的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和并发症。细 菌性痢疾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急性菌痢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慢性 菌痢、中毒性菌痢的病变特点。 知识点: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化规律;原发性肺结核病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 点及转归。伤寒、菌痢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特点;熟悉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感染途径及播 散途径;伤寒、菌痢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感染途径;了解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特点;伤寒的肠道外病 变特点。 重点: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化规律;原发性肺结核病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及转 归。伤寒、菌痢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特点。 难点:结核病的发病机制 (二)实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见《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四、课程教学要求及考核方式 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临床病理讨论、观看录像、实习课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 片、答疑辅导等。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展示台、光盘、U盘、扫描仪、电脑、数字互动显微镜 系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教鞭、教学板及板刷等。 2.作业及实践环节: 3.考试形式:成绩评定为考核形式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理论考试占70%;实验课考试占20%;平 时考核占10%。平时考核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堂提问、作业等多项内容评定。 五、学时分配 章节 主要内容 各教学学时分配 备注 讲授 习题 实验 讨论 合计 第1章 绪论 1 1 第2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5 6 11 第3章 损伤的修复 2 2 4 第4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4 4 8 第5章 炎症 6 5 11 第6章 肿瘤 8 7 15 第7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6 6 12 第8章 呼吸系统疾病 6 6 12 第9章 消化系统疾病 8 6 14 第10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2 0.5 2.5 第11章 泌尿系统疾病 4 2 6 第12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4 4 8 第13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0.5 0.5 1 第14章 神经系统疾病 1.5 1 2.5 第15章 传染病 6 4 10 合计 64 54 118 六、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建议教材: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