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宋仁伯等:Fe-M-Al-C系中锰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815 prospecte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up research and actual production of medium Mn steels. KEY WORDS Fe-Mn-Al-C:medium Mn steel:product of strength and elongation:intercritical annealing:TRIP effect:austenite stability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 韧化机制,获得不输于第二代汽车用钢的力学性 截至2018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4亿辆,机动 能.代表产品有中锰钢、淬火+配分钢(Q&P钢)、 车保有量更是达到了3.27亿辆,但同时也带来了 热成型钢(HP钢)等. 严重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汽车行业的空 其中中锰钢作为最具潜力的新一代先进高强 前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美好环境的需求相结合,对 汽车用钢.同时兼具高强度与高塑性,能够很好地 汽车用材料提出了轻量化的要求.根据研究表明, 满足汽车在轻量化与安全性方面的要求.中锰钢 汽车自重的降低与油耗的降低呈线性关系,汽车 的Mn质量分数在3%~12%之间(不同文献对于 自重每减少10%,燃油消耗就可以降低6%~8%, 中锰钢锰元素质量分数的下限略有区别,这里选 而每减少1L的燃油消耗,就会减少排放2.45kg 择最低值),由于其合金元素含量较低,因而成本 的C02温室气体-)常用的轻质材料比如铝合 远低于第二代先进高强汽车用钢:其实现高强高 金、碳纤维等,不能满足汽车某些结构部分,如支 塑的原理为:热轧或冷轧板在临界退火过程中发 柱和保险钢的性能要求.据统计,钢铁材料占到汽 生奥氏体逆转变,形成亚微米级的奥氏体和铁素 车总质量的50%以上,所以,以钢铁材料为主体, 体的双相组织,利用中锰钢中亚稳奥氏体在变形 加入一定量轻量化合金元素以减轻材料密度,提 过程中发生TRIP或TWIP效应来提高钢的强度和 高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减薄钢板厚度,成为了目前 塑性,强塑积目前可达70GPa%,性能接近甚至 汽车用材料“轻薄化”研究的主旋律 超过第二代先进高强汽车用钢. 先进高强度汽车用钢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目 而Fe-Mn-Al-C系中锰钢作为中锰钢中的一 前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其中,第一代先进高强度 个系列,通过向钢中加入轻量化元素A1,以及常用 汽车用钢的代表产品有双相钢(DP)、复相钢 的固溶元素同时也是奥氏体稳定元素M,来扩大 (CP)、马氏体钢(MART)、低碳钢(Mild)、无间隙 奥氏体相区,进而在常温下获得大量具备一定稳 原子钢(F)和热成形钢(PHS)等.其组织以铁素体 定性的奥氏体,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为基体,奥氏体质量分数较低(15%以下),强塑积 1Fe-Mn-A-C系中锰钢的成分设计思路 (PSE)在5~15GPa%.例如,DP钢的组织为铁素 体+马氏体,TRP钢的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残 Fe-Mn-Al-C系中锰钢以Fe为基体元素,C为 余奥氏体(RA)).第二代先进高强度汽车用钢的 固溶元素,Mn和AI为主要的合金元素:有些情况 代表产品有孪晶诱导塑性钢(TWIP钢)、轻质诱发 还会向其中加入一些其他合金元素比如V、Nb、 塑性钢(L-IP钢)等.通过向钢中加入大量的合金 Ti、B、Si,涉及的元素种类多,性能对成分配比的 元素(主要元素为M),而在常温下获得大量稳定 敏感度大.下面是近年来针对Fe-Mn-Al-C系中 的奥氏体组织,在之后的变形过程中会因应变诱 锰钢主要成分元素对性能影响的研究分析. 导而产生对塑性有利的机械孪晶,因而获得较高 1.1Mn元素的作用研究 的应变硬化速率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强塑积可达 Mn作为一种奥氏体稳定元素,是Fe-Mn-Al-C 60GPa%,叫.但合金元素的大量加入提高了生产成 系中锰钢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Mn的加入可以提 本,而且在后续的加工中会出现一系列工艺问题, 高奥氏体的含量和稳定性,同时扩大奥氏体相区, 如屈服强度低、易发生延迟开裂等 降低马氏体转变温度(M点),以在常温下也可以 第三代先进高强度汽车用钢将前两代汽车用 获得相当数量的亚稳奥氏体组织,在后续的变形 钢的组织特点相结合,将具有高塑性的铁素体组 过程中发生马氏体转变或者形成变形孪晶,利用 织和高应变硬化效果的奥氏体组织相配合,充分 TRIP效应和TWIP效应来提高钢的塑性.第二代 利用细晶强化、固溶强化等强化手段和相变诱导 汽车用钢的设计思路就是向钢中加入大量的M 塑性(TRIP效应)、孪晶诱导塑性(TWIP效应)、微 元素,使其在常温下获得以奥氏体为基体甚至是 带诱导塑性(MBIP)、剪切带诱导塑性(SIP)等强 全奥氏体组织.Mn、AI在轧后的热处理过程中呈prospecte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up research and actual production of medium Mn steels. KEY WORDS    Fe–Mn–Al–C;medium Mn steel;product of strength and elongation;intercritical annealing;TRIP effect;austenite stability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 截至 2018 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 2.4 亿辆,机动 车保有量更是达到了 3.27 亿辆,但同时也带来了 严重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汽车行业的空 前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美好环境的需求相结合,对 汽车用材料提出了轻量化的要求. 根据研究表明, 汽车自重的降低与油耗的降低呈线性关系,汽车 自重每减少 10%,燃油消耗就可以降低 6%~8%, 而每减少 1 L 的燃油消耗,就会减少排放 2.45 kg 的 CO2 温室气体[1−2] . 常用的轻质材料比如铝合 金、碳纤维等,不能满足汽车某些结构部分,如支 柱和保险钢的性能要求. 据统计,钢铁材料占到汽 车总质量的 50% 以上. 所以,以钢铁材料为主体, 加入一定量轻量化合金元素以减轻材料密度,提 高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减薄钢板厚度,成为了目前 汽车用材料“轻薄化”研究的主旋律. 先进高强度汽车用钢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目 前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 其中,第一代先进高强度 汽车用钢的代表产品有双相钢 ( DP) 、复相钢 (CP)、马氏体钢(MART)、低碳钢(Mild)、无间隙 原子钢(IF)和热成形钢(PHS)等. 其组织以铁素体 为基体,奥氏体质量分数较低(15% 以下),强塑积 (PSE)在 5~15 GPa·%. 例如,DP 钢的组织为铁素 体+马氏体,TRIP 钢的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残 余奥氏体(RA) [3] . 第二代先进高强度汽车用钢的 代表产品有孪晶诱导塑性钢(TWIP 钢)、轻质诱发 塑性钢(L–IP 钢)等. 通过向钢中加入大量的合金 元素(主要元素为 Mn),而在常温下获得大量稳定 的奥氏体组织,在之后的变形过程中会因应变诱 导而产生对塑性有利的机械孪晶,因而获得较高 的应变硬化速率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强塑积可达 60 GPa·% [1] . 但合金元素的大量加入提高了生产成 本,而且在后续的加工中会出现一系列工艺问题, 如屈服强度低、易发生延迟开裂等. 第三代先进高强度汽车用钢将前两代汽车用 钢的组织特点相结合,将具有高塑性的铁素体组 织和高应变硬化效果的奥氏体组织相配合,充分 利用细晶强化、固溶强化等强化手段和相变诱导 塑性(TRIP 效应)、孪晶诱导塑性(TWIP 效应)、微 带诱导塑性(MBIP)、剪切带诱导塑性(SIP)等强 韧化机制,获得不输于第二代汽车用钢的力学性 能. 代表产品有中锰钢、淬火+配分钢(Q&P 钢)、 热成型钢(HP 钢)等. 其中中锰钢作为最具潜力的新一代先进高强 汽车用钢,同时兼具高强度与高塑性,能够很好地 满足汽车在轻量化与安全性方面的要求. 中锰钢 的 Mn 质量分数在 3%~12% [4] 之间(不同文献对于 中锰钢锰元素质量分数的下限略有区别,这里选 择最低值),由于其合金元素含量较低,因而成本 远低于第二代先进高强汽车用钢;其实现高强高 塑的原理为:热轧或冷轧板在临界退火过程中发 生奥氏体逆转变,形成亚微米级的奥氏体和铁素 体的双相组织,利用中锰钢中亚稳奥氏体在变形 过程中发生 TRIP 或 TWIP 效应来提高钢的强度和 塑性,强塑积目前可达 70 GPa·% [5] ,性能接近甚至 超过第二代先进高强汽车用钢. 而 Fe−Mn−Al−C 系中锰钢作为中锰钢中的一 个系列,通过向钢中加入轻量化元素 Al,以及常用 的固溶元素同时也是奥氏体稳定元素 Mn,来扩大 奥氏体相区,进而在常温下获得大量具备一定稳 定性的奥氏体,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1    Fe−Mn−Al−C 系中锰钢的成分设计思路 Fe−Mn−Al−C 系中锰钢以 Fe 为基体元素,C 为 固溶元素,Mn 和 Al 为主要的合金元素;有些情况 还会向其中加入一些其他合金元素比如 V、Nb、 Ti、B、Si,涉及的元素种类多,性能对成分配比的 敏感度大. 下面是近年来针对 Fe−Mn−Al−C 系中 锰钢主要成分元素对性能影响的研究分析. 1.1    Mn 元素的作用研究 Mn 作为一种奥氏体稳定元素,是 Fe−Mn−Al−C 系中锰钢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 Mn 的加入可以提 高奥氏体的含量和稳定性,同时扩大奥氏体相区, 降低马氏体转变温度(Ms 点),以在常温下也可以 获得相当数量的亚稳奥氏体组织,在后续的变形 过程中发生马氏体转变或者形成变形孪晶,利用 TRIP 效应和 TWIP 效应来提高钢的塑性. 第二代 汽车用钢的设计思路就是向钢中加入大量的 Mn 元素,使其在常温下获得以奥氏体为基体甚至是 全奥氏体组织. Mn、Al 在轧后的热处理过程中呈 宋仁伯等: Fe−Mn−Al−C 系中锰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 815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