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震惊!微生物吞噬塑料! 人类每年制造超过2.2亿吨塑胶。尽管大家都知道回收的重要性,这些塑胶的下场多半还 是进到垃圾掩埋场,或是海洋中,以美国为例,每年3300万吨的塑胶制品,仅有约14%被回 收。塑料的化学稳定性高,在自然界中不易降解,往往造成“白色污染”与原料的浪费。最近 《 Science》刊登了日本科学家一项最新技术:发现某种微生物可将PET(用于制造饮料瓶等 重要塑料产品)降解 种小小的微生物,或许就能解决矿泉水瓶塑料的回收与再利用问题。这种在我们生活中 天天都会遇到的塑料,其主要的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48⑦2°, 最近,日本科学家 Kenji Miyamoto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例可“吞噬”PET的细菌,他们称 之为 I deonella sakaiensis。这种细菌以PET为主要碳源和能量源。该硏究成果发表在 《 Science》上。 以2013年为例,全世界PET的全年产量即高达5600万吨。在我们每天都有接触的矿泉水 瓶、可乐瓶等多种食品包装瓶上均可以发现PET的身影。尽管作为一种典型的可回收塑料,它 的回收程度却依旧维持在一个不高的水平。根据美国PET塑料协会统计,全世界PET回收率仅 维持在31%左右。欧洲在这方面尽管做的较好,也不过仅仅达到约50%。每年,都有千百万吨 的PET被废弃,要么被堆积在垃圾厂,要么进入环境中产生污染。 理论上,PET是可以通过髙温高压下的水解反应回收其单体原料。但是这个过程较慢,能 耗大,成本高。早期也有人发现可以降解PET的真菌。相比之下, Kenji Miyamoto发现的细 菌降解效率更高,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细菌在30摄氏度下即可发挥其作用 20406080 Cultivation time(days) 图注:(A)PET薄膜培养在含有I. sakaiensis细菌的溶液中;(B)经过细菌降解后的 PET薄膜表面;(C)降解过程中PET薄膜的质量变化:(D)生长在PET薄膜表面的I. sakaiensis 细菌震惊!微生物吞噬塑料! 人类每年制造超过 2.2 亿吨塑胶。尽管大家都知道回收的重要性,这些塑胶的下场多半还 是进到垃圾掩埋场,或是海洋中,以美国为例,每年 3300 万吨的塑胶制品,仅有约 14%被回 收。塑料的化学稳定性高,在自然界中不易降解,往往造成“白色污染”与原料的浪费。最近 《Science》刊登了日本科学家一项最新技术:发现某种微生物可将 PET(用于制造饮料瓶等 重要塑料产品)降解。 一种小小的微生物,或许就能解决矿泉水瓶塑料的回收与再利用问题。这种在我们生活中 天天都会遇到的塑料,其主要的成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最近,日本科学家 Kenji Miyamoto 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例可“吞噬”PET 的细菌,他们称 之为 Ideonella sakaiensis。这种细菌以 PET 为主要碳源和能量源。该研究成果发表在 《Science》上。 以 2013 年为例,全世界 PET 的全年产量即高达 5600 万吨。在我们每天都有接触的矿泉水 瓶、可乐瓶等多种食品包装瓶上均可以发现 PET 的身影。尽管作为一种典型的可回收塑料,它 的回收程度却依旧维持在一个不高的水平。根据美国 PET 塑料协会统计,全世界 PET 回收率仅 维持在 31%左右。欧洲在这方面尽管做的较好,也不过仅仅达到约 50%。每年,都有千百万吨 的 PET 被废弃,要么被堆积在垃圾厂,要么进入环境中产生污染。 理论上,PET 是可以通过高温高压下的水解反应回收其单体原料。但是这个过程较慢,能 耗大,成本高。早期也有人发现可以降解 PET 的真菌。相比之下,Kenji Miyamoto 发现的细 菌降解效率更高,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细菌在 30 摄氏度下即可发挥其作用。 图注:(A)PET 薄膜培养在含有 I. sakaiensis 细菌的溶液中;(B)经过细菌降解后的 PET 薄膜表面;(C)降解过程中 PET 薄膜的质量变化;(D)生长在 PET 薄膜表面的 I. sakaiensis 细菌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