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坎儿井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大家都知道吐鲁番素有“火洲”、“风库”之称,这里气候极端干燥,但是当我 们来到吐鲁番时大家会看到吐鲁番到处绿树成荫,瓜果飘香,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主要的 功劳应该归功于坎儿井。奇妙的坎儿井像人体的血管一样,延绵整个吐鲁番,浇灌着这片神 奇的土地,正是由于他的血液才使得我们可以品尝到举世闻名的葡萄和哈密瓜。坎儿井于中 国的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关于吐鲁番坎儿井的起源历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汉代关中井渠说,这种观点认为汉代 时人们发明的“井渠法”传入新疆,发展成为现在的坎儿井:第二种说法是跟林则徐有关, 清末林则徐被充军新疆后,1845年经过吐鲁番,察觉当地炎热少雨,于是就细查地势水源, 引导新疆人民根据自己所处的自然地理特点,发明了这种凿井灌田的方法:第三种观点认为 坎儿井是2500年前由西亚波斯人首创而后传人新疆的。当然,这三种观点都有待考证。 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坎儿井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与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丝绸之路联系在一 起的。比如在巴基斯坦、伊朗及里海沿岸,人们都发现了坎儿井。所以我们说坎儿井是世界 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是毫不过分的。直到今天,坎儿井还在为新疆吐鲁番的农业发展起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坎儿井乐园,首先请跟我前往坎儿井博物馆,去了解一下坎 儿井的建造情况。 坎儿井是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劳动人民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引水工 程,20世纪50年代,新疆坎儿井多达1700条,随着不断的干调,到80年代末已降到860 余条,其中以吐鲁番最多最集中,据统计,吐鲁番的坎儿井目前仅存25条。坎儿井堪称中 国古代最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之一,被地理学界的专家称为“地下运河”,并与长城、京杭 大运河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由于新疆地区干早少雨,蒸发量大,而坎儿井是地下暗渠输水,蒸发量小而流量稳定, 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加上这里的土属钙质黏土,挖好的坎儿井很坚固,不易倒塌。高山上雪 水温度很低,若直接灌溉对农作物生长不利,而吐鲁番地表温度很高,雪水流经坎儿井后温 度自然上升,很适合浇灌农作物。因此,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与干早的斗争中,发明了这种 凿井灌田的方法。一道坎儿井就是一眼不枯的清泉,道道坎儿井,构成了火洲的生命线和命 脉,使新疆这个降雨稀少的地方有了水源的积聚,从而成为新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命坎儿井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大家都知道吐鲁番素有“火洲”、“风库”之称,这里气候极端干燥,但是当我 们来到吐鲁番时大家会看到吐鲁番到处绿树成荫,瓜果飘香,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主要的 功劳应该归功于坎儿井。奇妙的坎儿井像人体的血管一样,延绵整个吐鲁番,浇灌着这片神 奇的土地,正是由于他的血液才使得我们可以品尝到举世闻名的葡萄和哈密瓜。坎儿井于中 国的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关于吐鲁番坎儿井的起源历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汉代关中井渠说,这种观点认为汉代 时人们发明的“井渠法”传入新疆,发展成为现在的坎儿井;第二种说法是跟林则徐有关, 清末林则徐被充军新疆后,1845 年经过吐鲁番,察觉当地炎热少雨,于是就细查地势水源, 引导新疆人民根据自己所处的自然地理特点,发明了这种凿井灌田的方法;第三种观点认为 坎儿井是 2500 年前由西亚波斯人首创而后传人新疆的。当然,这三种观点都有待考证。 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坎儿井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与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丝绸之路联系在一 起的。比如在巴基斯坦、伊朗及里海沿岸,人们都发现了坎儿井。所以我们说坎儿井是世界 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是毫不过分的。直到今天,坎儿井还在为新疆吐鲁番的农业发展起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坎儿井乐园,首先请跟我前往坎儿井博物馆,去了解一下坎 儿井的建造情况。 坎儿井是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劳动人民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引水工 程,20 世纪 50 年代,新疆坎儿井多达 1700 条,随着不断的干涸,到 80 年代末已降到 860 余条,其中以吐鲁番最多最集中,据统计,吐鲁番的坎儿井目前仅存 725 条。坎儿井堪称中 国古代最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之一,被地理学界的专家称为“地下运河”,并与长城、京杭 大运河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由于新疆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而坎儿井是地下暗渠输水,蒸发量小而流量稳定, 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加上这里的土属钙质黏土,挖好的坎儿井很坚固,不易倒塌。高山上雪 水温度很低,若直接灌溉对农作物生长不利,而吐鲁番地表温度很高,雪水流经坎儿井后温 度自然上升,很适合浇灌农作物。因此,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与干旱的斗争中,发明了这种 凿井灌田的方法。一道坎儿井就是一眼不枯的清泉,道道坎儿井,构成了火洲的生命线和命 脉,使新疆这个降雨稀少的地方有了水源的积聚,从而成为新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命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