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包羽冲等:基于单相LBM模拟大平板反重力充型过程 ·103· 分析对象.图6为依据图5(b1)做出的线速度分 差持续减小,这个阶段的自由表面最不平整,流体 布云图. 运动最为活跃.当高度差下降到一定值后,在t= 图6的1处为靠近平板壁面处的流体,由于壁 3.6s时再次出现增大趋势,这是因为两侧流体的 面处的阻滞作用,流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此处有夹 撞击壁面后的回流超过了中间的高度,这会增加 杂和气体,则不易排出:2处的射流区线速度最大, 卷气和夹杂的危险性.接着,在短暂上升之后,高 但随着高度的增加,在重力的作用下,线速度呈现减 度差再次减小.在7.2s后,自由表面高度差一直 小的趋势:3处区域处于前涡流区和主涡流区之间 处于10mm左右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充型过程 的交汇处,流体运动较为活跃,线速度较大:4和5 中运动的流体与两侧壁面的撞击而产生的晃动效 处分别为前涡流区和主涡流区,这两处涡流区线速 果,但是总的来说高度差趋于平稳,卷气和夹杂的 度较小且中间部位线速度几乎为零,若气体和夹杂 危险性较低. 进入该区域,则会滞留于此不易排出:6处为倾斜度 80 较大的自由表面区域,流体速度几乎与浇道口速度 70 接近,流动活跃. 60 速度ms 目50 0.22 0.20 0.18 30 0.151184 20 0.121951 0.1 10 0.08 0.0587435 4 10 0.0340444 0.02 时间/s -6 图7单浇口反重力充填自由表面高度差值随时间的变化 Fig.7 Variation of free surface altitude difference with time in sin- gle-gate counter gravity filling 2.3对大平板双浇口反重力充型过程的计算分析 1一壁面:2一射流区:3一涡流交汇区域:4一前涡流区:5一主涡流 2.3.1流体运动的特征 区:6一自由表面 图8(a)为双浇口反重力充填的大平板计算区 图6t=6s时单浇口流体线速度分布 域,大平板仍采用图3(a)的尺寸,两浇口宽度均为 Fig.6 Fluid line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single gate in six seconds 50mm,两浇口中心分别处于底边上的两个三等分 2.2.4自由表面高度差 点.图8(b)、(c)、(d)和(e)为大平板双浇口反重 在反重力充填金属液面的上升过程中,如果自 力充型过程的数值计算动态过程.在双浇口条件 由表面能够平稳上升,波动较小,不被后续上升的金 下,在两个浇口的两侧分别形成各自的主涡流区. 属液冲击破裂,则可以防止表面氧化皮及夹杂的卷 不同于单浇口,在两个浇道之间的区域,线速度的水 入,从而保证铸件内部金属液体的纯净度. 平分量方向相反,在相互冲击后,形成图8(b)中的 为了表征自由表面波动的剧烈程度,本文引 中间部位的两个涡流,本文称之为“内涡流区”.当 入了自由表面的“高度差”作为判断剧烈程度的特 t=6s时,从图8(c)可看出,内涡流区被拉长且分 征值,即自由表面上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差 离,从原来的两个涡流区演化为4个涡流区.在t= 值.通过计量模拟图像显示的网格数,来统计自由 9s时,从图8(d)中可以观察到,靠近两侧壁的主涡 表面上各点高度,然后计算出高度差,以此度量流 流区也出现类似的分离现象.这是由于流体与两侧 体在型腔内的波动起伏程度以及因晃动造成的形 壁面撞击后,上部流体与下部流体速度对称反向,形 状变化. 成了后续出现的涡流分离的现象.在t=2s时,如 如图7所示,在t=1.7s时高度差为最大值70 图8()所示,两侧壁的四个涡流区分别合并为两个 mm,此时流体由中间浇口射入型腔后,撞击到左右 主涡流区,而中心区域的四个小涡流区则完全消失, 壁面,在壁面的挤压作用下迅速上升,此时高度差最 只剩下中间的射流区 大,也是卷入气体和夹杂的可能性最大的阶段.在 2.3.2流场区域线速度的分布 其后的充填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上升速度持续 以图8(©)作为线速度分析对象.图9为依据 减小,使得从t=1.7s到t=3.2s这一阶段的高度 图8(©)做出的线速度分布云图.从图9中可看出,包羽冲等: 基于单相 LBM 模拟大平板反重力充型过程 分析对象. 图 6 为依据图 5( b1)做出的线速度分 布云图. 图 6 的 1 处为靠近平板壁面处的流体,由于壁 面处的阻滞作用,流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此处有夹 杂和气体,则不易排出;2 处的射流区线速度最大, 但随着高度的增加,在重力的作用下,线速度呈现减 小的趋势;3 处区域处于前涡流区和主涡流区之间 的交汇处,流体运动较为活跃,线速度较大;4 和 5 处分别为前涡流区和主涡流区,这两处涡流区线速 度较小且中间部位线速度几乎为零,若气体和夹杂 进入该区域,则会滞留于此不易排出;6 处为倾斜度 较大的自由表面区域,流体速度几乎与浇道口速度 接近,流动活跃. 1—壁面;2—射流区;3—涡流交汇区域;4—前涡流区;5—主涡流 区;6—自由表面 图 6 t = 6 s 时单浇口流体线速度分布 Fig. 6 Fluid line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single gate in six seconds 2郾 2郾 4 自由表面高度差 在反重力充填金属液面的上升过程中,如果自 由表面能够平稳上升,波动较小,不被后续上升的金 属液冲击破裂,则可以防止表面氧化皮及夹杂的卷 入,从而保证铸件内部金属液体的纯净度. 为了表征自由表面波动的剧烈程度,本文引 入了自由表面的“高度差冶作为判断剧烈程度的特 征值,即自由表面上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差 值. 通过计量模拟图像显示的网格数,来统计自由 表面上各点高度,然后计算出高度差,以此度量流 体在型腔内的波动起伏程度以及因晃动造成的形 状变化. 如图 7 所示,在 t = 1郾 7 s 时高度差为最大值 70 mm,此时流体由中间浇口射入型腔后,撞击到左右 壁面,在壁面的挤压作用下迅速上升,此时高度差最 大,也是卷入气体和夹杂的可能性最大的阶段. 在 其后的充填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上升速度持续 减小,使得从 t = 1郾 7 s 到 t = 3郾 2 s 这一阶段的高度 差持续减小,这个阶段的自由表面最不平整,流体 运动最为活跃. 当高度差下降到一定值后,在 t = 3郾 6 s 时再次出现增大趋势,这是因为两侧流体的 撞击壁面后的回流超过了中间的高度,这会增加 卷气和夹杂的危险性. 接着,在短暂上升之后,高 度差再次减小. 在 7郾 2 s 后,自由表面高度差一直 处于 10 mm 左右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充型过程 中运动的流体与两侧壁面的撞击而产生的晃动效 果,但是总的来说高度差趋于平稳,卷气和夹杂的 危险性较低. 图 7 单浇口反重力充填自由表面高度差值随时间的变化 Fig. 7 Variation of free surface altitude difference with time in sin鄄 gle鄄gate counter gravity filling 2郾 3 对大平板双浇口反重力充型过程的计算分析 2郾 3郾 1 流体运动的特征 图 8(a)为双浇口反重力充填的大平板计算区 域,大平板仍采用图 3(a)的尺寸,两浇口宽度均为 50 mm,两浇口中心分别处于底边上的两个三等分 点. 图 8(b)、( c)、( d)和( e)为大平板双浇口反重 力充型过程的数值计算动态过程. 在双浇口条件 下,在两个浇口的两侧分别形成各自的主涡流区. 不同于单浇口,在两个浇道之间的区域,线速度的水 平分量方向相反,在相互冲击后,形成图 8( b)中的 中间部位的两个涡流,本文称之为“内涡流区冶. 当 t = 6 s 时,从图 8( c) 可看出,内涡流区被拉长且分 离,从原来的两个涡流区演化为 4 个涡流区. 在 t = 9 s 时,从图 8(d)中可以观察到,靠近两侧壁的主涡 流区也出现类似的分离现象. 这是由于流体与两侧 壁面撞击后,上部流体与下部流体速度对称反向,形 成了后续出现的涡流分离的现象. 在 t = 12 s 时,如 图 8(e)所示,两侧壁的四个涡流区分别合并为两个 主涡流区,而中心区域的四个小涡流区则完全消失, 只剩下中间的射流区. 2郾 3郾 2 流场区域线速度的分布 以图 8(c)作为线速度分析对象. 图 9 为依据 图 8(c)做出的线速度分布云图. 从图 9 中可看出, ·10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