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二)区块链的经济学脉络 1.区块链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对区块链系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的探讨 Davidson et al(2016)的《区块链经济学》一文最具代表性,其中分别从交易成本经济学和 公共选择经济学的角度对区块链的经济学基础进行了深入分析。 Davidson et al(2016)指出, 区块链是一种新的制度技术,使新型合同和组织成为可能,这也表明可以将其置于新制度经 济学的分析框架下。新制度经济学,也称为交易成本经济学,起源于1937年科斯的著作《企 业的性质》,通过市场交易成本的观点来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此后,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 奖获得者威廉姆森运用并发展了科斯的理论观点,指出人们在市场、企业或政府之间的生产 和交换行为,取决于这些机构间交易成本的差异。可见,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单位是 交易,组织和市场是经济协调机构,即组织并完成交易,因此,经济体系中有效的组织机构 组合将由寻求节约交易成本的代理商组成。在此基础上, Davidson et al(2016)强调,基于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区块链在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考虑,为什么有些交易发生在区 块链中,而不是在企业或市场。当前人们对在现有企业和行业运用区块链表现出很大兴趣 但问题的重点并不是企业和市场如何接受和使用区块链,而是区块链如何在经济体系中与企 业和市场竞争,成为互为替代的治理机制 此外, Davidson et al(2016)认为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逻辑基础,可以将区块链视为 与企业、市场互为替代的治理机制。然而,当继续增加一些操作性特征包括法律法规、集体 决策规则和程序、私人资金等时,便可以将区块链看作是一种用于制造“自发秩序”的治理 技术,或规则主导的经济秩序。在这一层面上,区块链作为协调集体经济行动的制度选择, 与企业、市场和其他经济体形成竞争,并可能或多或少地受到行为、文化、技术、环境等 系列条件的影响。因此,关注政治、政府和集体行动的公共选择经济学也为区块链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其中,将区块链视为一种自发的经济秩序的观点为从公共选择经 济学视角认识区块链奠定了基础;而从公共选择经济学的宪法选择层面来看,区块链也是 个宪政社区,而更重要的层面则是发现有效的宪法约束的过程( Davidson et al,2016)。 2.通证经济为区块链提供的重要依据。通证经济是先于区块链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概念 与区块链完全独立,但能够为区块链运行提供重要依据。 Savelyev(2018)指出,在消费信 贷安排的范围内,通证是指能够证明消费者有权从另一方得到某种权益的凭证,并从实际功 能出发,将通证分为支付通证、应用程序通证和资产通证三类。可见,通证是可以代表各种 权益的证明,如货币、票据、卡券、股票、债券等都可以用通证来代表,游戏币、用户积分 等数字权益证明也都是通证的原型。 Hine et al(2018)则进一步指出,在一个通证经济体系 里,每一个参与者通过付出自己相应的贡献,获得通证奖励,并继续以通证的形式为消费的 物品或服务支付费用。相比传统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通证经济实际上就是通证分配方 式的经济行为。因此,通证是基于固有和内在价值而存在于实体经济中,是能够应用在非区 块链平台的。但由于缺乏密码学的应用,信任建设相对比较困难,也使通证的流通受到一定 限制,而区块链能够为弥补通证的这些局限创造技术平台,同时,通证也能为区块链系统提 供一个更高效、低成本的财富表达方式。 方面,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的加密共识机制,能够使在区块链上发行和流转的通证 具备密码学意义上的安全性和可信性,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也使得人为篡改记录、阻滞(二)区块链的经济学脉络 1.区块链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对区块链系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的探讨, Davidson et al(2016)的《区块链经济学》一文最具代表性,其中分别从交易成本经济学和 公共选择经济学的角度对区块链的经济学基础进行了深入分析。Davidson et al(2016)指出, 区块链是一种新的制度技术,使新型合同和组织成为可能,这也表明可以将其置于新制度经 济学的分析框架下。新制度经济学,也称为交易成本经济学,起源于 1937 年科斯的著作《企 业的性质》,通过市场交易成本的观点来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此后,2009 年诺贝尔经济学 奖获得者威廉姆森运用并发展了科斯的理论观点,指出人们在市场、企业或政府之间的生产 和交换行为,取决于这些机构间交易成本的差异。可见,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单位是 交易,组织和市场是经济协调机构,即组织并完成交易,因此,经济体系中有效的组织机构 组合将由寻求节约交易成本的代理商组成。在此基础上,Davidson et al(2016)强调,基于 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区块链在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考虑,为什么有些交易发生在区 块链中,而不是在企业或市场。当前人们对在现有企业和行业运用区块链表现出很大兴趣, 但问题的重点并不是企业和市场如何接受和使用区块链,而是区块链如何在经济体系中与企 业和市场竞争,成为互为替代的治理机制。 此外,Davidson et al(2016)认为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逻辑基础,可以将区块链视为 与企业、市场互为替代的治理机制。然而,当继续增加一些操作性特征包括法律法规、集体 决策规则和程序、私人资金等时,便可以将区块链看作是一种用于制造“自发秩序”的治理 技术,或规则主导的经济秩序。在这一层面上,区块链作为协调集体经济行动的制度选择, 与企业、市场和其他经济体形成竞争,并可能或多或少地受到行为、文化、技术、环境等一 系列条件的影响。因此,关注政治、政府和集体行动的公共选择经济学也为区块链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其中,将区块链视为一种自发的经济秩序的观点为从公共选择经 济学视角认识区块链奠定了基础;而从公共选择经济学的宪法选择层面来看,区块链也是一 个宪政社区,而更重要的层面则是发现有效的宪法约束的过程(Davidson et al,2016)。 2.通证经济为区块链提供的重要依据。通证经济是先于区块链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概念, 与区块链完全独立,但能够为区块链运行提供重要依据。Savelyev(2018)指出,在消费信 贷安排的范围内,通证是指能够证明消费者有权从另一方得到某种权益的凭证,并从实际功 能出发,将通证分为支付通证、应用程序通证和资产通证三类。可见,通证是可以代表各种 权益的证明,如货币、票据、卡券、股票、债券等都可以用通证来代表,游戏币、用户积分 等数字权益证明也都是通证的原型。Hine et al(2018)则进一步指出,在一个通证经济体系 里,每一个参与者通过付出自己相应的贡献,获得通证奖励,并继续以通证的形式为消费的 物品或服务支付费用。相比传统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通证经济实际上就是通证分配方 式的经济行为。因此,通证是基于固有和内在价值而存在于实体经济中,是能够应用在非区 块链平台的。但由于缺乏密码学的应用,信任建设相对比较困难,也使通证的流通受到一定 限制,而区块链能够为弥补通证的这些局限创造技术平台,同时,通证也能为区块链系统提 供一个更高效、低成本的财富表达方式。 一方面,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的加密共识机制,能够使在区块链上发行和流转的通证 具备密码学意义上的安全性和可信性,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也使得人为篡改记录、阻滞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