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王浩宇等:缺氧空调房间富氧特性及富氧效果的模拟研究 ·1069· 2.0 2.0 e-同侧上送下回,送氧流量1.0m3.h e-同侧上送下回,送氧流量1.0m.h e-同侧上送下回,送氧流量1.5m3h- 0-同侧上送下回.送氧流量1.5m3.h- 人S a同侧上送下回,送氧流量2.0m3.h- 4同侧上送下回.送氧流量2.0m.h -异侧上送下回,送氧流量1.0m3·h -异侧上送下回,送氧流量1.0m.h1 -异侧上送下回,送氧流量1.5m3.h 合-异侧上送下回.送氧流量152.h e-异侧上送下回,送氧流量2.0m3.h e-异侧上送下回,送氧流量2.0㎡3.h1 0 感1.0 05 0.5 (b) 0 2 5 6 0 2 3 4 5 6 距送氧口轴向距离m 距送氧口轴向距离m 图9空调工况下(V=0.85m·s1)双送氧口竖直送氧且送氧流量及送风方式不同时的轴向最大速度分布.(a)送氧口管径6mm:(b) 送氧口管径10mm Fig.9 Axial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the double vertical forward-facing oxygen-feeding ports in air-conditioning conditions(V=0.85ms)with dif- ferent oxygen flow rates and different air supply methods:(a)outlet diameter 6 mm;(b)outlet diameter 10 mm 0.8m 0.8 o-同侧上送下回.1.0m3.h (b) o-同侧上送下回,1.0m3.h 0.6 0-同侧上送下回.1.5m3,h-1 0.6 o-同侧上送下回,15m3,h1 0.4 △同侧上送下回,2.0m3,hl 04 -△-同侧上送下回,2.0m3.h 0.2 0.2 -0.2 0.2 -0.4 7异侧上送下回,1.0m3h -0.4 v-异侧上送下回,1.0m3.h ◇-异侧上送下回,1.5m3·h1 ◆-异侧上送下回,1.5m3.h -0.6 o-异侧上送下回,2.0m3.h1 0.6 o-异侧上送下回,2.0m3.h1 0.80 3 4 5 080 2 3 4 56 7 距送氧口轴向距离m 距送氧口轴向距离/m 图10空调工况下(Vm=0.85ms')单送氧口的送氧流量及送风方式不同时的富氧范围.(a)送氧口管径6mm;(b)送氧口管径10mm Fig.10 Oxygen-enriched region with different oxygen flow rates and different air supply methods in air-conditioning conditions(V=0.85ms): (a)outlet diameter 6 mm:(b)outlet diameter 10 mm 送氧口管径变大时,出氧口的出氧流速变小,此时高 由图11(b)可以看出,双送氧口竖直送氧且送氧口 纯度氧气随空调送风一起扩散至房间内部,使得不 管径为10mm时,空调送风方式及送氧流量不同时 同的空调送风方式对室内富氧范围的影响很小.因 所形成的富氧范围大体呈两个“斜椭圆”形状,且两 此当管径为6mm时,宜采用异侧上进下出的空调送 个送氧口形成的富氧区域向轴线处的倾斜角度变 风方式,所形成的富氧区域较大;当管径为10mm 大,但此时不同的空调送风方式对形成的富氧区域 时,同侧上送下回与异侧上进下回对室内富氧区域 影响有限. 影响有限 当t=120s时空调工况下且送氧流量为1m3. 图11为t=120s时空调工况下(Vn=0.85m· h1时,不同的送氧管径、不同的送氧口个数及不同 s1)双送氧口竖直送氧的送氧流量及空调送风方式 空调送风方式下所得到的富氧面积,如表5所示. 不同时的富氧范围.由图11(a)可以看出,双送氧 由表5可以看出,单送氧口时,管径为6mm且异侧 口竖直送氧且送氧口管径为6mm时,空调送风方式 上送下回得到的富氧面积最大,管径为10mm且异 及送氧流量不同时所形成的富氧范围大体呈两个 侧上送下回的富氧面积次之,管径为6mm且同侧上 “斜扁椭圆”形状,且送氧流量越大,所形成的富氧 送下回的富氧面积再次之,最差的是管径为10mm 范围就越大;相同送氧流量下,异侧上送下回比同侧 且同侧上送下回的富氧面积:双送氧口时,不同管 上送下回所形成的富氧范围要大,且两送氧口形成 径、不同空调送风方式所形成的富氧面积大小依次 的富氧区域在空调送风风速的影响下向轴线倾斜, 是:管径为6mm且异侧上送下回>管径为10mm且王浩宇等: 缺氧空调房间富氧特性及富氧效果的模拟研究 图 9 空调工况下(Vin = 0郾 85 m·s - 1 )双送氧口竖直送氧且送氧流量及送风方式不同时的轴向最大速度分布. ( a) 送氧口管径 6 mm; ( b) 送氧口管径 10 mm Fig. 9 Axial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the double vertical forward鄄facing oxygen鄄feeding ports in air鄄conditioning conditions(Vin = 0郾 85 m·s - 1 )with dif鄄 ferent oxygen flow rates and different air supply methods:(a) outlet diameter 6 mm; (b) outlet diameter 10 mm 图 10 空调工况下(Vin = 0郾 85 m·s - 1 )单送氧口的送氧流量及送风方式不同时的富氧范围. (a) 送氧口管径 6 mm; (b) 送氧口管径 10 mm Fig. 10 Oxygen鄄enriched region with different oxygen flow rates and different air supply methods in air鄄conditioning conditions(Vin = 0郾 85 m·s - 1 ): (a) outlet diameter 6 mm; (b) outlet diameter 10 mm 送氧口管径变大时,出氧口的出氧流速变小,此时高 纯度氧气随空调送风一起扩散至房间内部,使得不 同的空调送风方式对室内富氧范围的影响很小. 因 此当管径为 6 mm 时,宜采用异侧上进下出的空调送 风方式,所形成的富氧区域较大;当管径为 10 mm 时,同侧上送下回与异侧上进下回对室内富氧区域 影响有限. 图 11 为 t = 120 s 时空调工况下(Vin = 0郾 85 m· s - 1 )双送氧口竖直送氧的送氧流量及空调送风方式 不同时的富氧范围. 由图 11( a)可以看出,双送氧 口竖直送氧且送氧口管径为 6 mm 时,空调送风方式 及送氧流量不同时所形成的富氧范围大体呈两个 “斜扁椭圆冶形状,且送氧流量越大,所形成的富氧 范围就越大;相同送氧流量下,异侧上送下回比同侧 上送下回所形成的富氧范围要大,且两送氧口形成 的富氧区域在空调送风风速的影响下向轴线倾斜, 由图 11(b)可以看出,双送氧口竖直送氧且送氧口 管径为 10 mm 时,空调送风方式及送氧流量不同时 所形成的富氧范围大体呈两个“斜椭圆冶形状,且两 个送氧口形成的富氧区域向轴线处的倾斜角度变 大,但此时不同的空调送风方式对形成的富氧区域 影响有限. 当 t = 120 s 时空调工况下且送氧流量为 1 m 3· h - 1时,不同的送氧管径、不同的送氧口个数及不同 空调送风方式下所得到的富氧面积,如表 5 所示. 由表 5 可以看出,单送氧口时,管径为 6 mm 且异侧 上送下回得到的富氧面积最大,管径为 10 mm 且异 侧上送下回的富氧面积次之,管径为 6 mm 且同侧上 送下回的富氧面积再次之,最差的是管径为 10 mm 且同侧上送下回的富氧面积;双送氧口时,不同管 径、不同空调送风方式所形成的富氧面积大小依次 是:管径为 6 mm 且异侧上送下回 > 管径为 10 mm 且 ·1069·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