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36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3卷 量与摩擦因数的对应关系.为了更好地表示出形变 合阶段类似.由于相对运动,表面逐渐被磨得平滑, 量的增大趋势,用红色的线条拟合实验测得的形变 真实接触面积逐渐增大,磨损速率减缓,摩擦因数减 量一实验时间曲线.可以看出,在耦合变形的摩擦过 小并逐渐进入稳定磨损阶段 程中,DC54钢带的摩擦因数随滑动摩擦速度的增大 图4为DC54钢带在原始态和仅受拉力作用 而增大,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实验开始阶段(0~ (拉伸载荷183MPa)、形变量为15mm(对应的应变 250s),随后趋于平缓.塑性变形集中发生的区间正 量为7.5%)时表面镀层的金相照片.由图4(b)圈 是摩擦因数剧烈波动的阶段.当塑性变形趋于平缓 出的部分可以看出,镀锌层发生了明显拉裂现象,其 时,摩擦因数也趋于稳定.这种对应关系表明,在耦 表面粗糙度R,从原始的0.836um增大到变形后的 合变形的摩擦条件下,塑性变形是影响钢带摩擦行 1.362μm.这是因为变形导致表面粗糙度增大,使 为的主要因素 得在实验初始阶段的摩擦因数较大.随着实验的进 在实验的初始阶段,由于变形剧烈,磨损量相对 行,锌层剥落以及镀锌层的固体润滑作用西,摩擦 较高,摩擦因数大且波动剧烈,这与机械零部件的磨 因数逐渐降低. 图4表面镀锌层拉伸前后金相图.()拉伸前:(b)拉伸后 Fig.4 Metallographs of the zine coating before (a)and after being stretched (b) 2.2DC54钢带形变量和纵截面显微组织 40 图5和图6分别为压头下压量20mm,滑动速 --72 MPa -a-128MP 度40mm·s-1,拉伸载荷分别为72、128和183MPa 30 --183 MPa 所对应的DC54钢带的形变量一时间关系图以及在 20 mm.40 mm.s 实验时间为250s时其纵截面的组织变形图 20 载荷增加,试样的塑性形变量增加(图5),其微 观组织的形变量增大(图6),晶粒沿外力轴方向伸 长越长.在实验的初始阶段钢带的形变较大,之后 变形逐渐趋于平缓(图5).随着形变量的增加,晶 50 100150200250 300 内塑性变形均匀地进行,滑移线密度及位错密度迅 时间在 速增大,晶体的变形抗力增大,晶粒沿外力轴方向的 继续延伸较少) 图5拉伸载荷对形变量的影响 Fig.5 Effect of tensile load on deformation 图7为压头下压量20mm、拉伸载荷128MPa、 滑动速度56mm·s-1条件下,DC54钢带纵截面上接 如图7所示的摩擦面比非摩擦面品粒变形大的 近摩擦面和非摩擦面的组织形貌比较.摩擦表面附 特征. 近的晶粒比非摩擦面附近晶粒更扁平细长.结合有 2.3DC54钢带磨损表面SEM图 限元模拟图8,在厚向上的应力由表面向材料中部 摩擦表面形貌直接反映机械零件的磨损机理, 逐渐减小,且由于弯曲应力及摩擦剪切力的综合作 不同磨损过程后的磨损表面形貌差别很大网.图9 用,摩擦表面的应力大于非摩擦表面.因此表现出 为下压量为20mm,滑动速度40mm·s1,拉伸载荷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 33 卷 量与摩擦因数的对应关系. 为了更好地表示出形变 量的增大趋势,用红色的线条拟合实验测得的形变 量--实验时间曲线. 可以看出,在耦合变形的摩擦过 程中,DC54 钢带的摩擦因数随滑动摩擦速度的增大 而增大,塑性变形主要发生在实验开始阶段( 0 ~ 250 s) ,随后趋于平缓. 塑性变形集中发生的区间正 是摩擦因数剧烈波动的阶段. 当塑性变形趋于平缓 时,摩擦因数也趋于稳定. 这种对应关系表明,在耦 合变形的摩擦条件下,塑性变形是影响钢带摩擦行 为的主要因素. 在实验的初始阶段,由于变形剧烈,磨损量相对 较高,摩擦因数大且波动剧烈,这与机械零部件的磨 合阶段类似. 由于相对运动,表面逐渐被磨得平滑, 真实接触面积逐渐增大,磨损速率减缓,摩擦因数减 小并逐渐进入稳定磨损阶段[6]. 图 4 为 DC54 钢带在原始态和仅受拉力作用 ( 拉伸载荷 183 MPa) 、形变量为 15 mm( 对应的应变 量为 7. 5% ) 时表面镀层的金相照片. 由图 4( b) 圈 出的部分可以看出,镀锌层发生了明显拉裂现象,其 表面粗糙度 Ra从原始的 0. 836 μm 增大到变形后的 1. 362 μm. 这是因为变形导致表面粗糙度增大,使 得在实验初始阶段的摩擦因数较大. 随着实验的进 行,锌层剥落以及镀锌层的固体润滑作用[4],摩擦 因数逐渐降低. 图 4 表面镀锌层拉伸前后金相图 . ( a) 拉伸前; ( b) 拉伸后 Fig. 4 Metallographs of the zinc coating before ( a) and after being stretched ( b) 2. 2 DC54 钢带形变量和纵截面显微组织 图 5 和图 6 分别为压头下压量 20 mm,滑动速 度 40 mm·s - 1 ,拉伸载荷分别为 72、128 和 183 MPa 所对应的 DC54 钢带的形变量--时间关系图以及在 实验时间为 250 s 时其纵截面的组织变形图. 载荷增加,试样的塑性形变量增加( 图 5) ,其微 观组织的形变量增大( 图 6) ,晶粒沿外力轴方向伸 长越长. 在实验的初始阶段钢带的形变较大,之后 变形逐渐趋于平缓( 图 5) . 随着形变量的增加,晶 内塑性变形均匀地进行,滑移线密度及位错密度迅 速增大,晶体的变形抗力增大,晶粒沿外力轴方向的 继续延伸较少[7]. 图 7 为压头下压量 20 mm、拉伸载荷 128 MPa、 滑动速度 56 mm·s - 1 条件下,DC54 钢带纵截面上接 近摩擦面和非摩擦面的组织形貌比较. 摩擦表面附 近的晶粒比非摩擦面附近晶粒更扁平细长. 结合有 限元模拟图 8,在厚向上的应力由表面向材料中部 逐渐减小,且由于弯曲应力及摩擦剪切力的综合作 用,摩擦表面的应力大于非摩擦表面. 因此表现出 图 5 拉伸载荷对形变量的影响 Fig. 5 Effect of tensile load on deformation 如图 7 所示的摩擦面比非摩擦面晶粒变形大的 特征. 2. 3 DC54 钢带磨损表面 SEM 图 摩擦表面形貌直接反映机械零件的磨损机理, 不同磨损过程后的磨损表面形貌差别很大[8]. 图 9 为 下压量为20mm,滑动速度40mm·s - 1 ,拉伸载荷 ·136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